收藏 分享(赏)

网络文化给校园安全带来的新挑战.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276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给校园安全带来的新挑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文化给校园安全带来的新挑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文化给校园安全带来的新挑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网络文化给校园安全带来的新挑战【摘要】校园安全关系着广大师生、校园秩序建设和社会稳定。电子信息的存在感在青少年生活中越来越高、智能时代发展,在校园建设中威胁到学生安全的因素随之增加。无线网络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泄露隐私的风险,校园诈骗通过网络得到更好的宣传途径、网络逐渐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要传播方式等,给高校建设校园安全带来新挑战。在这新形势下,构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防治体系是校园建设的迫切要求。【关键词】高校教育;校园安全;预防举措一、新形势下校园安全隐患的简单分析新形势是指在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科学技术日益先进,给群众生活带来不计其数的变化,社会群体对待生活的心态也相应改变。近几年,

2、智能手机已然发展成大学生校内校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手段。加之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性格单纯、群体消费力度大,成为受害群体。同时,国内高校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这促进了师生教学活动,但由此也引发关于信息泄露的不安全问题,带来风险隐患。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使用者已经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获取外界信息,针对热点事件或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有舆论表达与传播的作用,从而催生了舆论的发酵机制。二、新形势下校园安全的新挑战(一)校园诈骗诈骗手段之丰富难以想象。诈骗分子用仿冒身份、虚构险情、利益诱惑等手段迷惑大众,其中,通过虚构亲朋好友事故或手术诈骗的成功率极高,其利

3、用人的心理感情,捏造不测消息,如交通事故、急需手术等让人惊吓不安的消息进行坑骗。大学生面对五花八门的诈骗方式多为被动防守,在较弱的防范意识下易造成财产损失。与此同时,兼职诈骗、“校园贷”也是流行手段。部分大学生渴望自主创业,渴望通过空闲时间摆脱生活费枯竭的状态,实现财务自由。诈骗分子一方面巧妙运用大学生的这一特征,另一方面以“高额回利”作为钓饵,使受害人缴交“兼职代理费”。社会些许不良风气使部分学生内心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上升,对部分有攀比心理的大学生形成间接压力,易受骗于诈骗分子的“校园贷”。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于有经济能力的社会人员一般

4、更低,受骗后更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给周边同学和学校的校园安全建设带来不必要麻烦。(二)信息泄露校园网络的形式随着技术发展越发灵活,师生参与度提高,用户数量呈现递增趋势,涉及的范围扩大,相比在这之前的有线网络更为开放。网络不仅能进行线上教学,还可以用来整理学生信息、进行学生管理。但它的先进优势也要求网络管理高水平,难度随之提高。因此,网络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与校园诈骗相似,当人们生活或教学的形式发生改变,不法分子也会升级自己手段或方式,而高难度管理问题也给不法分子入侵系统诸多机会。若不法分子利用入侵系统得到的隐私信息来敲诈、勒索师生,会给予人的心理健康以消极影响,也可能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可小觑的经

5、济压力。(三)校园欺凌诺尔曼这么认为,当人们意见不一样时,主要的关注点是触及到公众意见时引发的愤怒,这是能够让个人深刻意识到和公共舆论交流是怎样的一种危险,甚至在人们抵触它时,会产生与生命相关的危险。在这样的网络空间里,校园欺凌极易产生。校园欺凌不但包含肢体接触而产生的暴力活动,也包括由多方网络力量聚集起来的舆论发酵,多发生在力量不均衡的学生之间。谩骂、指责、压迫,构成一个舆论循环,再次加重了对受害者的伤害程度。更有甚者,雇用多方网络力量诬蔑他人。负面情绪本身有强干扰性,一旦舆论被牵制,就容易在大众中产生互相响应的效果,间接衍生非理性行为,从而牵扯出一系列“厮杀”行为。三、高校如何应对网络带来

6、的新挑战针对校园诈骗,最有力的防范力量还是学生自身,其次为高校教育。(1)学生属于最直接的面对者,面对不确定信息,首先予以核实,以客观视角来分析事件,确认为诈骗事件后及时向学校反映,告诫同学注意警戒。同时,辨别多元的社会思潮,观察自己消费观念是否正确、消费方式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在自己的金钱限制范围内适度消费,掐灭虚荣心和侥幸心理。(2)高校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傳、培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的部门或人士协助学校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同时,采取措施以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在各班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发现周边疑似行为,指导学生避开诈骗陷阱。针对信息泄露隐患,高校作为一道保护机制,必须充当“防火墙”角色。(

7、1)配备资深的专业技术员管理校园网络。其能及时、快速识别网络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被不明网络力量控制,也能在发生网络异常时及时拯救,做到时效性、精准度双高。(2)引入无线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校园网络用户可分为固定用户、流动用户,固定用户多为校内人员,基数大,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对被入侵网络进行判断后难以判断出是否存在伪装校内人员的用户。该技术主要为了及时发现、封锁伪装用户。(3)加强对访问系统的控制。把好“认证”这一环节,做好加密工作。针对校园欺凌,高校在平时处理学生心理工作时要注重管理制度的更新。(1)重视学生的力量,智力教育与德行教育并行。莫一味强调“襁褓式”的保护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客观地看待和使

8、用网络,分清网络与现实世界,理性地看待网络舆论,莫盲目跟风,避免加速舆论发展,形成对受欺凌者的二次伤害。(2)建立被害人救助机制。面对网络暴力欺凌,受害人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冲出暴力向外界求助。因此,高校需建立可行的沟通网站或媒介,使校方、家长、学生能随时建立起立体沟通空间,在特殊情况下动态关注学生情况,及时参与事件分析过程,关心受害人情绪变化。参考文献:1唐嘉仪.校园霸凌事件舆情传播特点分析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05).2邹红军,柳海民.校园欺凌中的网络舆情演化及其应对基于“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的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唐作龙,肖晓琳.高校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应对措施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8,(30).作者简介:黄莲椿(1999-),女,福建漳州人,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校园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