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 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表明A. 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B. 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C. 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 铁犁牛耕技术普遍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铁制品多为农具,由此可说明当时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故选B项;虽然出土的铁制品多为农具,但并不能由此证明铁农具的制造技术的高低,故
2、排除A项;墓葬中已经出土大量铁农具,所以“开始用于”的说法明显有误,故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铁农具,没有涉及牛耕,故排除D项。2.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立即消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错误,但是符合题意;小农经济,即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3、之一,故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故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地主土地所有制随着新中国土改退出历史舞台,小农经济随着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结束,故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3.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人生有三宝,丑妻海地破棉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丑妻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薄地”反映了小农经济农耕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将农业
4、和其它行业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不能反映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故D项不符合题意。4.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个体手工业【答案】C【解析】 “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表明“它”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投入市场,
5、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以市场为目的,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点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5. 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6、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工场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体现了南京云锦的生产目的是为官用,且“其织造工艺高超”,从而可以推断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答案为D;ABC三项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官用,且产品没有官营手工业精美,故排除ABC三项。6.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
7、详解】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C项;反正统思想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排除D项。7. 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
8、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四大商业名镇”“著名商业中心”等,可知这些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中的信息“四大商业名镇”“著名商业中心”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崛起8.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清政府逐渐废除“海禁”政策B.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 中
9、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康熙帝曾一度放开海禁,并不是逐渐废除海禁,由此判断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而是强调海外贸易发达,C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海外贸易发达,没有涉及出超问题,D错误。9. 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10、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 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 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州“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选项错误;苏州一地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区雇佣劳动趋于普及,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D选项错误。10. 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
11、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 农业耕作技术发达B. 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 经济中心地位稳定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材料“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反映了浙江地区(江南地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年份粮食产量的比较,因此B不正确;材料没有进行南北方的比较,因此得不出江南地区是经济重心,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解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弄清楚材料的主旨,即旨在说明南方地区的农耕技术较为发达,不能将其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同起来。11
12、.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匹1425498袈裟布匹1068498棉纱匹694486A.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D.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均有大幅降低,这是协定关税带来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故答案为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问题”的要求,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税率的变化,没有涉及商品数量的变
13、化,排除D项。12.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具体表现在A.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B. 工业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C.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奕訢、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结果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展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在制度层面学习仿效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君
14、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推翻君主专制,结果还是失败。辛亥革命,民国取代了专制王朝,但共和政体并未真正建立,给了先进的中国人极大的刺激和启发,激励他们继续寻找新的革命道路。20世纪初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最终寻找到马克思主义道路,因此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13. “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
15、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 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东南沿海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正确,排除。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故B正确,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企业存在官商勾结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
16、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故D正确,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14. 1897年章维藩投入大量资金从英国购进设备,在芜湖创办了益新面粉公司,生产飞鹰牌面粉,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但英国领事富尔和芜湖道台元畅却限定他每天生产量只能做米50石,做面60石,超过这个限额就要受罚。不久,益新面粉公司入不敷出,陷入困境。材料说明A. 当时清政府不允许私设工厂B. 中国社会性质制约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C. 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逐渐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益新面粉厂的兴衰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中国民族企业在近代受到“领事”和“道台”代表的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清政府不允许私设工厂”与益新面粉厂建立并生产出全国头牌面粉不符,A选项错误;1895年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C选项不符合史实。仅有益新面粉公司的没落经历,不能说明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呈现衰落趋势,D选项错误.15.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他们的代表企业诞生于甲午战争以后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 B. C. D. 【答案】B【
18、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謇、荣宗敬、荣德生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他们创办的企业诞生于甲午战争以后并且推动江苏经济的发展,正确;他们的企业以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6.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洋务运动成为
19、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中的内容可知,“1849年”“1885年”的工商杂税收入显著增加;表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的入侵使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表中农业税一直到1911年仍然占16%的比重,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洋务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最早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时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时间段不符。故D项错误。17. 下表为五口
20、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年份茶(磅)丝(包)184317727750178718498298050016298185410936900054233185810356440085970 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内容反映的是五口通商章程签定后中国的贸易主权遭到破坏的表现,五口通商章程是南京条约的附件,所以其影响中不正确的是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1、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8. “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 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 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 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一五计划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与本题强调的工业布局无关;C项中的产业结构材料中无法
22、体现;而D项与B项矛盾,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详解】请此输入详解!19. 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一五”计划 “大跃进” 以阶级斗争为纲 股份制改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66到1976年的文革,股份制改革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综上所述,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20.
23、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自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 都属于私有经济B. 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 都属于商品生产D. 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
24、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1. 下表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 市场经济形成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D正确。22. 阅读下面19782006年社会商
25、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格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0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095.37%A. 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B. 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C. 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历程D. 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信息反映了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由以国家定价为主到以市场调节价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即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历程,故C正确;这个阶段政府并没停止发挥经济管理的
26、职能,排除A;此时属于过渡时期,计划经济手段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表格信息体现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故选C。23.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人时说:“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这表明我国A. 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B. 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重大突破C. 努力改变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结构D.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现代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表明市场和计划是发展经济的两种手
27、段,没有社会属性,冲击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故B正确;此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尚未取得巨大成果,A排除;CD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B。24.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
28、策和灵活措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正确;对经济特区,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即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正确;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错误;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在新疆的屯垦,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级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
29、大都护府统一领导,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清朝时,从中原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垦地近300万亩。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 055.47万亩。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
30、兼管。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各地回屯(回族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
31、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主要不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答案】(1)特点:屯垦活动开始时间早,为历朝所沿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屯垦面积不断增加;由以军屯为主到军屯、民屯等各类屯田相结合;组织管理日益严密,制度不断完备。(2)不同:古代屯垦活动主要目的是巩固边防;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把加强边防与促进少数民族地
32、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相结合。古代屯垦活动是单一的屯垦,发展农业生产;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把屯垦、发展农业生产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相结合。(3)意义: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发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边疆生产发展,节约了国家财政开支。(任答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西汉即开始屯田,可以得出屯垦活动开始时间早,根据材料一中西汉至清朝均进行了屯垦,可以得出为历朝所沿用;根据材料一中西汉与清代屯垦数目的比较可以得出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屯垦面积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一可知,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隋朝均是以军屯为主,而唐朝至清
33、朝则出现了民屯等各类屯田,得出由以军屯为主到军屯、民屯等各类屯田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中清朝的管理措施可得出,组织管理日益严密,制度不断完备。(2)从屯垦的目的来看,根据材料一可知古代屯垦活动主要目的是巩固边防,而材料二中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把加强边防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相结合;从屯垦内容来看,古代屯垦活动是单一的屯垦,发展农业生产,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把屯垦、发展农业生产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相结合。(3)根据材料可知,屯垦戍边一是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稳定;二是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是开发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推动了边疆生产发展,节约了国家财政
34、开支。26.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雷颐取静集材料二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35、识,指出“师夷长技”得以实践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一,概括“师夷长技”实践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这一行为的直接目的。【答案】(1)原因: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表现:创办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科学技术。(2)理由:有利于民生;节省人力、物力;与民争利。目的:服务于军事工业(求富,为军事工业筹措资金)。【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但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得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根据材料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得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第二小问,结
36、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创办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科学技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得出有利于民生;根据材料二“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得出节省人力、物力;根据材料二“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得出与民争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得出服务于军事工业。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
37、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
38、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答案】举例: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中国建国初期效法苏联模式,50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但在回答时要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进行回答,例如,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均是可以的。【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进行回答而不能盲目的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