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
2、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自主赏析部分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篇课文,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来解读诗歌既可以为本单元的推荐作品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为本教材剩下的两单元诗歌的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学习意义重大。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欣赏诗词的方法所知甚少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
3、养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鲍照的生平及作品;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分析诗句中“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2) 过程与方法: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度展开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根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激发学生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的敬仰。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
4、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搜集描写陆游的诗句,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比较阅读,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标注出疑难句子。3.补充与书愤相关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
5、果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描写陆游的诗篇情感的异同。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阶段三:课后用问卷星加以评价。以“诗歌背后的诗人”为标题,拟写小论文,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自主学习准备微课,传授思维导图制作技巧,布置预习任务用互联网查阅陆游的相关知识,查阅书愤的相关知识。自主阅读,学习批注读书法。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思维导图
6、、微课、自主学习量规。展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思维导图,适时点拨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多媒体一体机、彩色投影仪、思维导图、自主研读展示描写陆游的经典名句,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同是一人,情感何异”,尤其注意研讨背后的诗人。以陆游为例,学生展示查找的人物经历,形成对人物的完整认识。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作业及评价用问卷星加以评价以“诗歌背后的诗人”为标题,拟写小论文,上传至班级博客,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相互评价。博客,QQ,云平台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学
7、生自主学习为主,讲析前设置问题。语文科目正是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科目,所以在讲前先让学生自学,效果会要好很多。2: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教学过程中的批注式读书法,再到撰写论文进行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4: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微课程翻转课堂,预习中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批注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