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摘 要】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诸多社会因素对其转型进程产生作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便是这些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它推动当代中国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型社会向均衡型社会转变,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现代的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由传统的阶段学习型社会向现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转变。【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社会转型;推动作用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系统由一种主导性存在方式向另一种主导性存在方式进行转换的过程,它标志着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重新排列与组合,标志着由这种要素变迁而引起的社会系统结构变迁与功能变迁,同时
2、它也意味着由社会系统变迁而引发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社会转型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未结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诸多社会因素对其转型进程产生作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便是这些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它不仅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一、推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型社会向均衡型社会转变197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转教育部关于 1977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曾经因为“文化大
3、革命”而一度中止的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被重新确立。这一制度的重新确立为重构我国高等教育秩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人们能够通过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进入大学学习。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办学条件及总体数量的限制,使得当时的高等院校很难满足大规模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底子单薄、人口众多,教育投入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大幅增加,想要大量增建新学校的想法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与此同时,大批的在职人员和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和中专院校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强烈要求继续学习深造;各个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机关、学校、科研机构,也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在不脱离岗位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本单位专业人员的素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限
4、的教育资源只能配置给那些参加了高考且分数较高的人,而对于其他的社会群体则鞭长莫及。这种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性不足以及配置的不均衡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对于这种矛盾,现有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无计可施。这便从客观上要求人们去寻求一种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的新方法、新途径。而在当时,复出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则客观、准确地认识到了高等教育当中所蕴含的这一主要矛盾。1977 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在邓小平同志“两条腿走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届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在1980 年初,教育部开始对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一年以后,国务院正式批转下发了对于自学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紧接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在北京等省市率先开展。就此,为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而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始在推动教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型社会向均衡型社会转型方面正式发挥作用。这种推动作用首先体现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报考方面。就报考条件而言
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条件限制极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局限性。具体而言:(1)任何年龄的社会成员都可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论老年、中年还是青年。(2)任何职业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就突破了以往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向学生一方配置的局限,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在各行各业中的均衡配置。(3)任何文化程度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论此前的文化程度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研究生。这就突破了以往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一方倾斜的局限,且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种文化水平的人群中均衡配置。(4)任何地区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论该成
7、员是在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平原还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这就突破了以往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向大陆的城市地区倾斜的局限,开创了高等教育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平原、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均衡配置的新局面。同时,这种推动作用还通过招生指标体现出来。在以往的高等教育制度当中,对于招生指标有着明确的限制。这种限制无疑是为了使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相适应,但这种适应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人为的适应,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无法从根本上处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运行便有了历史的必然性。二、推动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
8、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体现了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的重新组合与转变。在这一复杂的转变过程当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同样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当代中国的人才资源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其所具有的灵活、开放、严出而宽进、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优越特征及条件,为中国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涌现及其才能的发挥,促进了中国传统的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现代的知识经济型社会的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以往阶段性学习的局限性以及终身性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现代的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的过
9、程中,又必然包含着由传统的阶段学习型社会向现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转变。可以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动力因素之一,而这种动力因素作用的发挥,要通过人才及其作用的发挥这个中介来实现。(1)推动传统的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现代的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工业经济型社会是指工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社会形态。在工业经济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物质资源始终是影响其发展进程的基础性因素,而物質资源自身所具有稀缺性又在客观上制约了工业经济型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这一客观状况促使人们的发展理念在二十世纪下半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越发地重视知识、技术的经济价
10、值,越发地重视知识的革命以及技术的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逐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在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现代的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物质资源的数量已不再做为焦点而被人们所关注,人们所真正关心的,是快速得到和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真正载体,并不是存在于人以外的任何物质对象,事实证明这种载体只能是人自身。更为准确地讲,这种能力的载体是人才自身。而追根溯源,人才的这种能力的获得是要靠教育投资才能实现的,但正如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它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接受教育,尤其是接
11、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换言之,它也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培养人才并使其具有“迅速获得和充分利用最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因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也为了推动工业经济型社会向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势在必行。(2)推动传统的阶段学习型社会向现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转变。传统的阶段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人们把学习当作阶段性任务并被动地加以完成的社会状态。在这样的一种社会中,人们将学习更多地看成是一种负担而非乐趣。而现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则是一种与之迥异的社会状态,在终身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将学习作为一种首要的需求,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人的一生无法区分成“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了人们一生的夙求。可以说,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的阶段学习型社会向现代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过渡之中,在这样一种状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参 考 文 献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19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