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018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精品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说课稿 朱俊苗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

2、念的特殊意义。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二、说学情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初中学过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三、说教学目标1、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孔子的“学习观”。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四、

3、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第1、2、3、4、6、7、8、10、11则,识记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2、理解文中“好学”的基本内涵。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学习乃成才之要,立身之本。(二)整体感知A、为什么要好学(1、2、3、4章) B、什么是好学(6、7、8章)C、学什么(10、11章)(三)文本研读A、为什么要学习 原因之一:缩小差异 原因之二:充实自我 原因之三:学可去蔽 B、什么是好学学的基本内涵:道德修养学礼和修身C、学什么 学仁、文; 学诗、礼四、讨论探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

4、生活?五、板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孔子的“学习观”。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第1、2、3、4、6、7、8、10、11则,识记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2、理解文中“好学”的基本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学习乃成才之要,立身之本。二、整体感知A、为什么要好学(1、2、3、4章) B、什么是好学(6、7、8章)C、学什么(10、11章)三、文本研读(一)为什么要学习?原

5、因之一:缩小差异【原文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赏析】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原因二:充实自我【原文2】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原文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赏析】: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学

6、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原因三:学可去蔽【原文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赏析】: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学可去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小结:为什么要学习? 原因有三:1.、智力差异; 2.、充实自

7、我; 3、学可去蔽。(二)什么是好学?学的基本内涵:道德修养学礼和修身【原文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评析: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原文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评析: 不求物质;勤勉谨慎;匡正错误仍以道德品质为基本点。【原文8】 哀公问

8、:“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评析: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都说“今也则亡”,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是满足这个标准的。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做得很活,不是那种死学

9、问。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把学问做活?两条:一是悟性,二是贯通。(三)学什么(10.11)【原文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赏析】此段强调学习:仁、文【原文11】: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赏析】此段强调学习:诗、礼从以上几则选段中可以

10、看出,孔老先生是非常注重培养弟子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的,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其后。这也正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的证明。四、讨论探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1、二者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2、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明确: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所教

11、的大多是思想道德课,为什么呢?古人有一个观念就是“诚意”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说的就是无论你要办多大的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真诚。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重在教人道德,教人伦理的原因。从内心上诉遭人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德行修养的强调。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孔子的“学习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