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77KB ,
资源ID:110142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14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1、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会考考纲: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3、三维目标:(1)在梳理、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的课堂教学中,分析并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通过历史图片、历史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分析,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小组成果分享与交流。(3)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青年学子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渗透和落实历

2、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联系必修1和2的相关史实,深入了解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背景。教学难点:突破并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科技成就的取得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科技成就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梳理、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情分析:学生需求:高二的文科班学生,面临会考,进行相对系统的复习,落实基础知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3、,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高三的复习和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要求: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等意识,奠基未来。教学设计:课前演讲:我(学生)来讲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孙家栋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领导发射的卫星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他曾写下“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强国之路保驾护航”的壮志豪言! ”“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

4、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教师:新一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科技成就展,回望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第19课 中国梦之科技梦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出示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按照课前分组,学生进行自主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本节课共分五组,课上由一位同学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展厅一:强军梦“两弹一星”问题一:什么是“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看书)(1) 含义: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 问题二:新中国成立后,

5、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学生活动,课堂讨论:有人说搞核武器耗费巨大财力且它又是可怕的杀人武器,如果当初不搞的话,也许我们的父辈不至于那么贫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出示材料: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侵略战争的威胁。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材料二 1969年3月,中、

6、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在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等人的强烈主张下,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材料三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材料四:“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2)背景(原因)及目的: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联系:必修一美苏冷战,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d.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

7、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目的) 问题三:“两弹一星”的开发和研究成果如何?(3)成果: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教师:对于搞原子弹,你认为是研制核武器和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初衷不违背,应该进行“两弹”的研制?还是研制核武器和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初衷相违背,不应该进行“两弹”的研制?学生讨论,做出回答。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教师

8、:正如【学思之窗】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合作探究】问题四:“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材料一:开国大典图片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原因: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等,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的关系密切。教师提示:还可以包括: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9、,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等;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 年,中国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材料四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材料

10、五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图片:毛泽东会见钱学森)原因:3)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吸收人类文明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在创新中求发展。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教师请学生说出一些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让学生加强对科学家家国情怀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发奋学习的志向。【小组成果分享】科学家钱学森:1947

11、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新中国建立后,钱学森说:“我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

12、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邓稼先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教师:包括钱学森、邓稼先、孙家栋和90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科学家身上所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问题五: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5)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联系:家国情怀教师:让我们把目光回望,“两弹一星”实现后,我国在核能利用和航空航天事业上又取得了哪些骄人的成绩?“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13、的国家。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合作探究】有人说,对中国周边国家及亚洲地区乃至世界构成威胁,对此你如何回答?表明中国拥有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出示材料:1964年10月16日(提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节录)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

14、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军谈判会议。中国提出的全面彻底核裁军,有核国家应无条件保证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有核国家签署不使用核武器国际公约等主张,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和支持。为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中国于1996年7月29日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体现了中国维护和平,做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中国正在说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演讲视频片段。教师:我

15、们的军事是用于威慑,我们不侵略别人,但也绝不允许别人侵略我们。我们珍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教师:到底可以怎样利用核能?图片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20世纪80年代,联系必修二改革开放。教师总结:核武器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看这个国家怎么应用,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核和平利用,如建立核电站。展厅二:航天梦载人航天的发展根据教材内容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中国政府作出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有何意义?问题一:什么叫“863 计划”? (1)“863计划”:是选择具有世界战略性高度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以及海洋高技术等8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

16、点。问题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又取得了哪些骄人的成绩?其中神州五号的意义是什么?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利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费俊龙、聂海胜)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教师: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1956年的起步,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步入九十年代,把我国的战略目标转向“载人航天”。2017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来到现场,向国旗敬礼,向祖国报告,向世界华人发出邀请,

17、共筑中国航天梦!教师: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取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问题三:什么是“航天精神”?热爱祖国,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教师:突出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小组成果分享】天津在“两弹一星”以及航天事业当中所做的贡献学生:在交换树脂上取得突破,助两弹腾空。自1956年至1960年间,南开大学何炳林院士开发出国家急需的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了多孔树脂,导致了我国许多新型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一类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吸附树脂的诞生,可用于核燃料铀的提取等。在太阳电

18、池开发上努力攀登高峰,为我国卫星插上翅膀。1960年,时属四机部的第十八研究所,研制出了P/N型太阳电池,成为我国自行研制出的第一个太阳电池。1971年太阳电池单体电池和卫星方阵小组合板首次应用于中国“实践一号”卫星上,在空间运行了8年多时间。在随后的数十年里为我国历次航空航天工程提供了太阳能电池系统。 2016-05-04今晚报:“神州十一”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种子太空归来,两年内有望吃上太空果蔬。天津北方网讯:中国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天津市有12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教师:精彩继续!“津”彩继续!展厅三:温饱梦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教师:中国农民曾有这么一种说法 “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邓小平?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联系必修二)【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材料一 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材料二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问题一:材料

20、一、二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死亡问题二:袁隆平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成就?1964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新品种 “南优二号” 。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通过袁隆平为发明水稻十几年坚持实验毫不气馁的图片和材料体会他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材料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中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问题三:据材料和教材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 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

21、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教师:“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联系现实:袁隆平说,不要浪费。学校食堂光盘行动的倡议,我们的行动,生态校园等。展厅四:信息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方兴未艾,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也有着快速的发展。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计算机研制工作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国

22、计算机的研制:(1)背景:1946 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开始:20 世纪 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成就: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名为“银河一 I 号”。(4)地位: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 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5)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小组成果分享】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学生:微信群、班级qq群、网络资源平台、太空授课、机器人表演等资料与图片。教师:我们现在正享受着信息化的教育等所带来的变化。展厅五:健康梦生物技术的发展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生

23、物技术领域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1)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生物课代表讲)教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

24、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教师补充:1972年,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取出了青蒿素。2015年获诺贝尔奖。(2)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 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合作探究】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

25、世界。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学生: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

26、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有利于我们国际地位的提高。突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反馈,体验会考(2013年天津)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两弹一星”的是长江三号火箭 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导弹A BC D答案:B。课堂反馈,体验高考。(2015北京文综41)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2)阅读材料,

27、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答案: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4分)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6分)阶梯作业:一、建构本课知识网络知识网络(表格);知识网络(填空);知识网络(大括号)时空观;知识网络(阶段);知识网络(思维导图)。二、有难度的专题小结: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单元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原因?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 年以后,备受欺

28、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加突飞猛进地发展,继往开来的中国梦。教师:突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等,天津精神: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广大科学家和科技人员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们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我们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家国情怀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课堂小结:展示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现代化建设起的作用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结尾: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动中国、震撼世界的中国梦,期待青年学子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辱青年人的使命。板书设计:一、强军梦“两弹一星”1、含义 2、背景 3、成就 4、原因 5、精神二、航天梦载人航天的发展1、计划 2、成就 3、精神三、温饱梦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 2、成就 3、地位四、信息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背景 2、成就 3、意义五、健康梦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成就 2、意义综述:成就作用情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