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6.36KB ,
资源ID:11002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0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6).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6).docx

1、飞向太空的航程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二、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四、五、教学课时预习提纲一课时1、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

2、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六、 教学过程1、 导入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 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3、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

3、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4、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

4、的结构。5、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明确:时间顺序。问: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6、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

5、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 年 2 月19 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 年出台的“863 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 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0年 1 月 9 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02 年 3 月 25 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 12 月 30 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 年 10 月 1

6、5 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 世纪 80 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神舟七号成功出舱7、自由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 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

7、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 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 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8、学会写新闻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

8、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 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 起.9、课堂小结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附录: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 “神舟” 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公元 2003 年 10 月 15 日 5 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 30 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

9、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这一天, 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 日 28 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首飞航天

10、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杨利伟,1965 年 6 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 1350 小时。1998 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 5 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 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 240 次载人飞行,把 951 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

11、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5 日 30 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 5 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向发射塔架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