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99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晋国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一直以来被传为佳话。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防止官吏任人唯亲的回避制度。从现有史籍上看,最早在西汉的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地方官任职必须回避本郡的规定,而到了东汉桓帝时,就已经正式出现“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对临监”的“三

2、互法”,从此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中国历代实行的回避制,主要包括地域回避与亲属回避两方面的内容,简单来说即是“避地”与“避亲”。所谓避地,是指地方官员任职时必须回避某些地域,主要是官员籍贯不能与他的任职地重合;而避亲则是指官员担任行政职务或执行公务必须回避与自己有亲属关系之人。随着时代变迁,行政回避制度也在发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制度越来越严格,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处罚越来越严厉。西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官员与地方豪强勾结,规定各郡、国的守相以至于县令、丞、尉等官职,都不允许由本郡人担任,可谓是首开地域回避制度之先河。此后,除了在魏晋时期曾一度放松外,历代对地方官任职都有严格的回避

3、规定。如唐代初期,已开始明确规定除了京兆、河南两府外,其余地方官员均不得在本籍及邻近州县任职。到了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已不限于本州、县,而是扩大到了路一级区域,宋神宗以后更是不仅要求回避本籍,同时还需要回避田产所在地。明清时代,中国官僚体制最为成熟,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也最为严格。明太祖时期,为了防范各级官员弄权地方,一度实行南北更调制度,即南人只能任职北方、北人只能任职南方,同时又将全国划分为三大行政区,施行地方主要行政官员轮换制。但是,由于地域回避限制过于严格,地方官员调任频繁、任职遥远,导致很多地方空缺官职难以得到及时补充,不得不又将回避地域限定为省一级,同时将滇、贵等边疆

4、地区地方官员任职回避范围缩至府级区划。入清以后,在继承明代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官员任职回避要求进一步细化,如康熙四十二年规定,各级地方官员任职,“五百里内,均行回避”。实行回避制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政廉洁。历代之所以制定日益严格的回避制度,是因为中国有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各级地方官员很容易陷入各种复杂关系网,难免会利用自身的权力为亲友谋利,从而导致行政腐败。而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官员在任职与具体行政公务中,脱离原本熟悉的关系网,避免官员利用亲属、乡土关系腐败,防止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后果。从历史经验来看,尽管历代王朝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但是随着唐宋以后回避制度日趋严格、

5、规定日益细密,官员的腐败现象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汉、魏晋时代梁冀、石崇那样庞大、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官场腐败更多的是官员个体行为,证明严格回避制对防止腐败确有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郑金刚的中国历史上回避制的困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以防范,汉武帝时禁止地方官吏在本郡任职的规定开避亲制度之先河。B东汉桓帝时制定的“三互法”,包含了亲属回避与地域回避两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C为抑制地方官员的势力,唐代初期,地域回避规定更加明确和严格,大部分地方连官员籍贯所在地的邻近州县都要回避。D

6、回避本籍一直是行政回避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回避范围曾不断扩大,回避田产所在地也曾纳入了制度规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严苛的地域回避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起到防范各级官员弄权腐败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有位无官的负面影响。B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严格规定官员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任职。C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限定,是清代较明代在地方官员任职回避制度制定上更显细化的表现。D回避制降低了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对官员行政的影响,减少了地方官员依靠宗族、地方势力弄权的可能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代实行

7、的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防范地方滥权,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历代都有它的积极作用。B清代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最为严格,但单纯依靠人事回避制并不能杜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C魏晋时代石崇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证明回避制度一旦松懈或执行不力,容易导致地方势力极度膨胀。D自回避制实行以来,历朝历代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细化,且日趋严苛,发展到明清,行政效率降低等弊端日渐显露。【答案】1A2B3D【解析】1试题分析:A项“开避亲制度之先河”有误,应是“开地域回避制之先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B项“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

8、外的区域任职”有误,原文提到宋代的地域回避制始终要求回避本籍,从宋神宗开始才进一步回避田产所在地。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项“历朝历代都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细化”“日趋严苛”有误,原文提到“魏晋时期曾一度放松”。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

9、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

10、,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11、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B荫:古代一种

12、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

13、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答案】4A5C6B7(1)(5分)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译出大意给2分;“开衅”“设问”“何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译出大意给2分;“

14、口舌”“折”“就”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4试题分析: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15、理解B。5试题分析: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B项“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附参考译文: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侂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

16、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从萧山县县丞任上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开启边衅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人拔刀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

17、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方信孺说:“从前起兵复仇,是为了国家社稷;今天委屈自己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生灵。”完颜宗浩不能问倒他,交给他回复的文书,说:“和还是战,等再来时决定。”方信孺回来后,皇帝命令侍从官、两省、台谏等主要官员商议如何答复。众臣集议交还俘虏,判罪主谋,增加岁币五万,派遣方信孺再去。金人看到方信孺忠厚诚恳,于是说:“割让土地的协议姑暂放下,但如果称藩不服从,要改称叔国为伯国,除岁币外,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

18、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想要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增加岁币是第二,犒劳军队是第三,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第五不敢说。”韩侂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侂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晚泊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

19、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8诗中哪些内容扣住诗题“晚泊”?请简要分析。(5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8(5分)“晚潮”“落日”点明泊舟时间“晚”;“淮南岸”点出泊舟地点。邻舟乞火照明,生火做饭,船夫们在乡野神祠里祈祷顺风,写的是晚泊情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和仕途多艰(答“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忧虑国事”等亦

20、可)的慨叹。首句自慨身世飘零,如九秋飞蓬,体现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或:尾联描绘了落日残阳中只闻鸦啼戍楼,不见人影的荒凉萧瑟景状,与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相吻合);颔联遥想入蜀途中的艰难,不仅说道路艰险,且有身世坎坷之恨(或:尾联写旧地重回,见眼前景色萧然,边备荒废,不免有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8试题分析:从景物特点和人物事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

21、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两句,表现女主人公天天早起晚睡地操劳家务。(2)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梦想中战斗获胜,功成名就的句子是“,”。【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答出一空给一分,有错别字则该空格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此

22、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走火崔立老霍是在临下班前接到那个陌生电话的,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那个声音冷冷地说了句,是老霍吗?晚上朝西公园,见个面吧。听那声音,似乎是很熟悉的一个人,老霍脑子里迅速转了几转,可一时之间,又

23、想不出那人是谁?老朋友了,还不记得吗?那个声音寒意逼人。老狼?老霍顿时就跳出一个人影来,在18年前,是作为警方卧底的老霍,亲手把老狼送进了监狱,老霍还记得老狼被关进监狱那一刻说的话,我一定会出来找你的!那一天,终于来了。18年前,正是老霍意气风发的年纪,骨子里洋溢着除暴安良的气息,在那次卧底行动中,老霍击伤了意图顽抗的老狼。老狼听老霍半天没动静,冷笑着说,怎么样?是不是怕了,不敢来了?老霍忽然也笑了,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呵呵笑着,说,有什么不敢,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老狼却没心思和老霍磨,说,少废话!记住,如果有胆量的话,就一个人来。好!没问题,那我们不见不散了。老霍微笑着挂了电话。老霍去

24、公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公园里隐约而见的只是那一盏盏稍显暗淡的灯。在公园的一角,老霍看到了一个席地而坐的男人,地上还摆了许多的酒瓶。老霍走了过去。在朦胧的灯光下,老霍看了男人一眼,这个男人,和18年前的老狼天差地别,脸上,明显有了老态。看那面容,看那眼神,也更冷峻了,充满了沧桑。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老霍一手接过,想了想,说,这些年在里面还好吗?老狼没说话,只是仰头喝了一口酒,转头看向老霍说,你觉得呢?你要不要试试在里面呆个18年?老霍摇了摇头,说,出来了,有什么打算?老狼没接过老霍的话,自顾自地说,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么好的一个朋友,居然会朝我开枪,而且一下子就把我送了进去

25、。老霍苦笑着说,我们是朋友,但我更是卧底,我不能忘了我的使命啊老狼听着老霍的话,忍不住就一阵冷笑,说,你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那现在我出来了,你是不是该为我做些什么呢?老霍猛地喝了口酒,说,你说吧,我能做的一定尽全力去做,我可以给你钱,给你找工作,给你老狼忽然摇了摇头,然后双眼凛然地看向老霍,冷冷地说,我想要你的命,你能给吗?老霍愣了愣,还想说什么时,老狼忽然快速举拳挥向老霍,情急之下老霍刚想躲开老狼时,发觉腰间似乎被动了一下,然后,随手带的那把枪已经到了老狼手上。老狼举着枪,已经对准了老霍。可这时候的老霍,居然笑了。老霍说,老狼,你放心,我的命可以交给你,但我希望你能听我讲完一个故事后,再杀我,

26、行吗?老狼冷冷地看了老霍一眼,说,好吧,你说。一个小孩,从小就特别崇拜那些持枪的警察,威武,勇敢。于是他就悄悄地有了一个愿望,想当一名警察,除暴安良。孩子很努力,有一天,孩子考上了警校。孩子甚至在警校学习时,还想着,一枪一个把罪犯一个个都打死。可孩子警校还没毕业,却被挑选做一名卧底,潜入一支犯罪团伙。虽然不能直面做警察,但能和罪犯直接正面对峙,也是挺精彩的。可在犯罪团伙里,孩子居然交上了一个朋友,一个叫老狼的好朋友。他们一直处得很好,甚至自诩为生死之交。可孩子从没忘过自己的使命。孩子在潜入犯罪团伙五年后,警方在确定团伙罪证后,实施了抓捕行动。可面对负隅顽抗的老狼时,孩子始终摁不下手中的枪。眼看

27、着其他警察马上要赶到了,孩子咬了咬牙,还是扣响了扳机。还好孩子的枪法奇准,子弹打中的是老狼心脏旁的位置,老狼逃得一命老霍说着,忽然抬起了手指,说,如果我当年,只要枪再移动一点点,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站在我面前了。老霍边说边朝老狼做了个持枪摁动扳机的姿势。虽然老霍的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 (选自2011年第3期北京文学)(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那个声音寒意逼人”,文章开篇反复强调声音的“冷”“寒”,其目的是突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老霍接到电话的恐惧。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之间不同寻

28、常的关系。“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这个细节暗示了两人之前并非简单的警察与罪犯的敌对关系。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文中老霍和老狼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老狼的阴冷刻毒,也凸显了主人公老霍的美好形象。D小说以情节取胜,老霍和老狼的恩怨故事在一回回的交锋中层层推进,层层剥笋,逐渐明朗,具有感染读者的艺术魅力。E小说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节奏缓慢,以抒情的笔调讲述老霍和老狼之间的人性温情与情理纠葛。(2)这篇小说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请结合文本说说它们的作用。(6分)(3)小说在刻画老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最后一段“虽然老霍的

29、手上并没有枪,可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5分)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6分)顺叙:小说按顺序叙述老狼出狱后致电当年抓他入狱的警察老霍,后两人见面以及见面后还原了故事真相,使得故事发展时空清楚,一目了然。倒叙:小说开篇先写老霍接到已经刑满出狱的老狼的电话,然后回想起此人正是18年前自己亲自抓捕的老狼,利用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插叙:小说在写老霍与老狼两人见面后,为了解开误会插叙了自己的故 事以及事件的始末,这样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

30、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意思答对即可。每点中叙述方式、结合文本分析以及作用各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3)(6分)有情有义,作为卧底他不忘记警察使命,而面对犯罪团伙中负隅顽抗的朋友老狼,他开枪有意打在心脏旁边的位置,以免让老狼被随后赶到的警察击毙。敢做敢当,面对老狼来者不善、具有报复性的约见他并不回避,勇敢应约。淡定机智,面对老狼的咄咄逼人,他始终微笑,且用讲述他人故事的方式将 真相还原,消除误解。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4)(8分)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扣响板机时,老狼逃过一命;而没有枪时却反而有被击毙的感觉,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在情节设置上,通

31、过老霍的情境讲述,使老狼身临其境,如果不是当年老霍手下留情,自己早已经毙命。回到事件情境中,老狼有了“被击毙”的感觉。在情感表现上,以“没有枪”对“被击毙”,更强化了老狼在知晓了事实真相之后受到的的深重打击。在人物刻画上,既表现老狼知晓真相的惭愧与震惊,又反衬老霍的有情有义。在思想内容上,通过老霍“没有枪”而老狼“却分明有一种被击毙的感觉”,进一步表现法理与情理的较量,留有浓情,给人以深思。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解析】(1)试题分析:A项“其目的是突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老霍接到电话的恐惧”说法不当。E项“小说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节奏缓慢”“以抒情的笔调”说法不当,应是“

32、小说语言简洁凝练,节奏紧凑,以叙述的方式讲述”。C项“刻毒”一词概括不当。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

33、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核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1908年,普鲁士还在激烈讨论女孩能否上大学的时候,30岁的物理学女博士莉泽迈特纳因仰慕物理学家马科斯普朗克从奥地利来到柏林,希望能在他手下工作。她的才华打动了这位不赞成

34、女性参与科学活动的保守人士,普朗克同意她到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但没有薪水。最初几年,她只能与奥托哈恩一起在一个地下室的木工房里工作,不能进入主楼,上厕所则必须跑到附近的餐馆。而更令她尴尬的是,布罗克豪斯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当着她的面宣称,“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发表由一名妇女撰写的文章。”1912年,迈特纳的父亲去世,她失去生活来源。这年普朗克任命她为自己的助手,而同样年龄的男性只要稍微有点天赋就早已成为教授,至少也应是讲师了。1913年迈特纳收到了从布拉格送来的教授邀请函,于此同时,她也被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学术机构威廉皇家学会接纳为终生会员,于是她谢绝了布拉格的邀请,虽然薪水极低,但能够作为普朗克的第一

35、个女助手,并且得到业内同行的首肯,她已心满意足。1914年一战爆发,迈特纳自愿在奥地利军队当X光护士,生活条件艰苦,常常要接纳许多语言不通的波兰士兵,往往每天工作长达20小时。但只要有点假期,她就和哈恩继续协作进行科学研究。1917年,他们发现了新元素“镤”。尽管迈特纳做了大部分工作,在发表文章时,她还是把哈恩署为第一作者。1933年受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研究发现的鼓舞,她说服哈恩共同研究超铀元素,他们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搭档:哈恩可在化学上证实这种可能在核衰变时产生的元素,迈特纳则具有坚实的物理学背景,能对此作出物理学解释并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由于她从不隐瞒自己是犹太人,1938年,德国占领奥

36、地利后,她被迫流亡到瑞典。这时,哈恩和新任助手斯特拉斯曼进行了一次关键性实验,并有了新发现。他们尽管无法对发现进行解释,但还是发表了论文,不过没有署迈特纳的名字。哈恩在当时给迈氏的信里,希望她对此“提出某种物理方面的解释”。收到哈恩的信后,她和同是物理学家的侄儿弗里希对实验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正确解释,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核裂变”,还计算出了裂变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当物理学家玻尔得知实验结果和解释后,敲着自己的脑袋感叹,“哦,我们大家多么愚蠢!哦,这真是神奇!但正应该如此啊!”他们的发现很快就得以验证。原子能时代开始了。1944年,哈恩因在发现“核裂变”方面的贡献独享诺贝尔化学奖,迈特纳对他表达了

37、祝贺,并由衷认为这对哈恩来说实至名归。但此后不久,有一种说法:哈恩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迈氏只是哈恩的“助手”或“下属”。而哈恩本人在他的诸多著述中一次都没有提到迈氏对铀研究项目的开创性贡献,也没提到她对柏林研究小组的领导作用或在她离开柏林后他们的合作。对此她很难接受,但她几乎从未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过反驳,她与哈恩的朋友之情也仍然在持续。二战后迈特纳受到美国人的特别欢迎,她曾被称为“原子弹之母”。事实上,她一直拒绝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使她大吃一惊,她说:“原子弹的研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得以完成,这使我十分惊讶。这项发明出现在战争时期是件非常不幸的事。”她在和罗斯福夫人的一次无线

38、电通话里说:“我希望通过几个国家的合作,改善各国之间的关系,并防止像我们现在已经经历的这样一些可怕的事情。”1968年,迈特纳去世,弗里希在她的墓碑上写着“一个从未失去人性的物理学家。” (据核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博士等文章整理编写)相关链接(1938年)圣诞节前几天哈恩写信向迈特纳报告了这一切。他写道,“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我们知道铀不可能分解成钡”迈特纳立即给哈恩回信,对此作出了回答,“我们在核物理学方面已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我们对任何事都不能断然说:这是不可能的”。(迈特纳和她对发现核裂变的贡献)因为她的犹太人出身,当纳粹投降战争结束时,她受到了美国人的特别欢迎,她说:“美国犹太

39、人如此特殊地颂扬我,倒使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骗子在一个人人都热切盼望消除一切种族歧视的年代,犹太人自己抱着这样的偏见,这难道不让人感到遗憾吗?”(大科学家50)(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迈特纳从奥地利来到性别歧视严重的普鲁士,是因为虽然奥地利人尊重女性,但那里缺少像普朗克这样能帮助她发展的物理学家。B虽然“镤”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迈特纳,因为有编辑说过不想发表女性撰写的文章,她只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给哈恩。C迈特纳和弗里希对核裂变的理论解释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物理学界很快接受了他们的正确解释,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战争。D铀核裂变的发现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40、合作的结果,是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的结晶,但哈恩从不提及这一点,迈特纳为此感到失望。E迈特纳在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她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著名导师的指导、其他科学家的认同与鼓励,和哈恩搭档形成学科互补。(2)莉泽迈特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重要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莉泽迈特纳对“核裂变”的发现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用“一个从未失去人性的物理学家”作为迈特纳的墓志铭,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6分)她热爱物理科学,执着追求,在歧视、误

41、解、种族迫害和战争环境中坚持物理科学研究;她敢于创新,突破“铀不可能分解成钡”的成见,为“核裂变”的发现做出贡献;她淡泊名利,虽然有诸多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承认,但她并不计较。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3)(6分)她敏锐地意识到超铀元素研究的意义,说服哈恩共同研究超铀元素;她设计并参与了发现核裂变的相关实验,即使在流亡期间也和哈恩保持书信往来,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她和弗里希共同正确解释了哈恩实验发现的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核裂变”,还计算出了裂变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4)(8分)她善良仁爱,一战期间,她自愿到前线当X光护士,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救护伤病员

42、;她有强烈的正义感,反对种族歧视,对自己因为是犹太人出身的核物理学家而受到美国犹太人的特殊颂扬感到遗憾;她珍惜友情,即使在哈恩把诺贝尔奖完全据为己有而没有提及她在研究中的贡献的情况下,她仍然保持着与他的朋友之情。她倡导和平,正确解释了“核裂变”,但一直拒绝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防止使用核武器。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1)试题分析:A项“奥地利人尊重女性,但那里缺少像普朗克这样能帮助她发展的物理学家”,于文无据。B项“因为有编辑说过不想发表女性撰写的文章,她只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给哈恩”,强加因果,理解有误。C项1分,不是物理学界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战争。E项不够全面

43、,她个人的原因没有观照到。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

44、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

45、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市民对在公共场所大肆喧哗的陋习早已,虽然很多人深受其苦,但往往又认为是小事,并不太愿意计较。因为明星的一句话或一张照片便让追星族直接由路人转为粉丝或一改粉丝身份直接取消关注甚至在网络上进行攻击是的事。为了防止被抢票软件破解,12306网站不断将登录的图形验证码更

46、新,的图形码让一些网购车票的旅客颇伤脑筋。A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司空见惯B层出不穷司空见惯屡见不鲜C司空见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D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层出 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教育专家认为,高考改革方案是否合理,

47、不能只看它是否毫无瑕疵,更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它有进步意义。B12月28日,位于长沙江畔的长沙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一场“华夏瑰宝保利海归精品文物特展”为长沙博物馆拉开首展序幕。C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3。D近年来,上虞大力营造“电商换市”氛围,与中国网库公司签订合作建设“绍兴电商谷”,着力帮助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两面对一面,应是“看它有没有”,C项搭配不当,应把“覆盖”改为“覆盖率”,D项成分残

48、缺,应去掉“签订”或在“绍兴电商谷”后加“协议”。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自然疗愈,是指相信先有天地自然,先有疗愈的能量,而后去探索它、运用它,改善身心和生活。具体来说,便是相信机体的自愈能力,认为有可能通过人体原本具有的各种自然调整行为来解决自身的许多疾病。自然疗愈发展到今天,其延伸出的具体方法渐趋于多样化,比如音乐疗法、食疗疗法,另外,针灸疗法、物理疗法、芳香疗法也为自然疗法拓展了更多的可能。A在其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会削弱机体自愈能力的医疗手段B在其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会削弱机体自愈能力的医疗手段C任何削弱机体自愈

49、能力的医疗手段在其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D避免使用在其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削弱机体自愈能力的医疗手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主语承前一致的角度,可以排除C项;从句子结构的角度,状语应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故可以排除D项;而B项中“避免”一词表述更为严谨,故选B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近年来,用现代流行文化形式“混搭”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所谓“中国风”表达,十分常见,然而从效果看,因为这些“混搭”作品往往徒有其表,只是生硬地借用了民间艺

50、术元素,观众当然不买账。相反的,有些作品在尊重传统艺术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巧妙加入现代审美元素,。【答案】示例:往往不尽如人意未能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观众自然喜闻乐见(自然卖座又叫好)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答案】示例:音乐是一种反映人类现实生活

51、情感的艺术(或音乐可以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根据旋律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52、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国际知名编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自己小时候写的第一首诗说:“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赞扬声让我腼腆又得意扬扬,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并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而作为剧作家的父亲读完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对这个故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53、,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鼓励是一种精神鼓舞儿子做数学题也有被难住的时候,妻总是在一旁耐心地鼓励他,让他在愉快的氛围中启发思维,也是此时,灵感的火花常常在儿子的脑海中迸现,使他从烦躁的学习压力下轻松地解脱出来,看着儿子成功后有些自信并兴奋的神情,我开始懂得:鼓励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小时候,我对画画情有独钟。在攻读学业之余,趁闲的时候喜欢躲进斗室,提起画笔或临摹或创作,极其用心。有时为了完成一幅好的作品总要绞尽脑汁,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会极端地选择自暴自弃,是母亲鼓励的眼神让我重新振作,并将冲动的智慧运用其中,这样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画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唯独悟

54、空的神态表情最难掌握,一连画了数张,总不如意,一气之下顿笔捶胸,接连把数张悟空的画像从画稿上揪下来撕得粉碎,唯独留下玄奘、八戒和沙僧,想不到姐姐竟冲我大加赞赏:“看,画的不同凡响,立意深刻,悟空又被师傅撵下山去了。”一句类似玩笑的善意的鼓励让我不由自愧,也发誓不画好绝不罢休。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叙述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往事:记得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第一首诗。他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他,赞扬声雨点般落到他身上。母亲的鼓励另他感到自信不已,唯有严厉的父亲批评

55、他:“我看糟糕透了。”对于父亲冷酷的表态,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出于母亲的鼓励,巴德舒尔伯格后来成功了,他成了美国知名的编剧、作家,同时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他感慨的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可想而知,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两者都兼有激励奋进的成分,虽然看法、态度不尽相同,出发点、结果都是爱,鼓励和爱便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面对成功,鼓励的态度是一种冷静;遭遇挫折,鼓励的话便是一剂

56、良药。一个懂得用鼓励的原则做奠基的效法让人受用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语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鼓励使人进步得更快,尤其在启蒙或成长的过程中,鼓励能挽救人的一生。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那人问。青年羞涩的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还是摇头。 “那法律呢?” 对于父亲朋友连连的问话,青年不停地摇头。“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工作呀!” 父亲的朋友仍然满怀希望地说。青年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拉住:“青年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难道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能把名字写好,就能把字写得叫人称赞,就能把文章写好!”受到鼓励的青年,从谨慎和懵懂中渐渐醒悟,一点点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兴奋得脚步都轻松起来了。 数年后,青年果然不负众望,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鼓励自己,也需要鼓励别人,鼓励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果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