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989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24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人口增长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C专制权力加强D儒学成为正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符合历史事实;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在宋代,排除B;儒学成为正统出现在西汉,排除D。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设立户法制度,可知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权力加强25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

2、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徐光启对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后又推广甘薯种植,可知农政全书渗透近代科学思想,A正确。BCD三项题干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农政全书26宋恕上李鸿章书称:“变法之说,更仆难终,请为相公先陈三始: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水火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

3、,必自易西服始。”这表明他( )A主张用西服来取代长袍马褂B强调改革服饰是政治变革的前提C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D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宋恕认为变法需要更改官制,设立议院,改革政令,但是前提是改变服饰即穿西服,强调改革服饰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答案选B。A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宋恕是改良派思想的代表,C说法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主张27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

4、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出人民农历新年的重视,和对阳历新年的漠不关心,可以得出国民政府颁布的改革习俗的措施还不能被百姓接受,说明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所以选C。A不符合题意;B项“必然”说法绝对;根据题干可知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得到推广,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28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

5、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故答案选C。中苏没有建立经济政治一体化,排除A;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10月3日,排除B;“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建立的,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

6、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A;BC项题干没有体现;根据“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可知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

7、的政治制度罗马法30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直接阅读圣经,用德语(或民族语言)传教。客观上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主观上传播了新教,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从而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故答案选C。A是启蒙运动的思想;B题干没有体现;路德没有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排除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3

8、1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全盛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等级观念被进一步加强,排除A。社会成员的地位不再象过去那样有高贵卑贱之分,而是在各阶级阶层之间随着财产变动而不断变动,故答案选B。C不是题干反映的主旨。D题干没有体现。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影响

9、社会地位32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参观了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上述现象说明( )A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B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C生产流水线提高劳动生产率D电影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33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6和图7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

10、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图6是斯大林体制时期,图7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哦计划经济体制,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答案选A。B符合罗斯福新政;两国的国内经济环境不相同;D是新经济政策。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特点34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美苏两国

11、逐渐转向对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标志着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排除A。二战后初期,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排除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排除C。题干反映了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逐渐转向对抗,故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35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答案】D【

12、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并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故答案选D。自二战结束以后到冷战结束这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欧洲地区是美苏两超争霸世界的焦点和中心。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和军事部署的重点理所当然的一直放在欧洲地区,排除A。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的标志是朝鲜战争,排除B。日本和西欧经济崛起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排除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的外交政策二非选择题(52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

13、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铼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 “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住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

14、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钢,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

15、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美币l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9分)(3)综上,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6分)【答案】(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币

16、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10分)(2)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3分)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6分)(3)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法币改革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函一1907年。近仁老叔大人尊前:半年之中通问珠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此颂道安!侄醉顿

17、首函二1914年。近仁老叔足下: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答览矣。近读何书?亦乞见示。匆匆奉白,即祝珍摄!并请菊坪夫人秋安!适顿首函三1917年。胡近仁君:匆匆一剐,已隔百余里。此法无论如何,终有益无损耳。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菊夫人处亦望致意。适函四1920年。老近:谢谢你的信。我的病好些了。可惜我病中不能细谈诗。我的女儿名素菲,身体还好。你们修县志,修的怎么样了?适摘鳊自胡适书信集注:以上为胡适与其小叔胡近仁的来往信函。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2分)示例一:信息:写信的称呼,

18、最后的问候简化;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民主精神;旧礼法受到冲击。说明: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6分)示例二:信息:白话文日渐流行,不断得到推广。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文化平民化。(6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45(1

19、3分)历史上上重改革回眸材料181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剁,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摘编自是于

20、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9分)【答案】(15分)(1)“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任人唯亲,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6分)(2)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素质,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保持政府工作连续性、稳定性。(9分)【解析】试题分析:(1)“彭德尔顿法”的特点,根据材料“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

21、”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根据材料“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得出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根据材料“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剁,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得出相对的职业保障;根据材料“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得出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的特点:根据“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得出任人唯亲,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2)“彭德尔顿法”的作用可以从对经济、政治、人才选拔、官员素质、政府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上: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政治上: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人才选拔上:增进社会公平、公

22、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官员素质上:提高官员素质,减少腐败;政府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保持政府工作连续性、稳定性。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美国”彭德尔顿法”内容、作用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

23、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鼓”。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

24、义理论的作用。(9分)【答案】(15分)(1)农业是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部门;走农业市场化道路;实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自由和干预相结合。(6分)(2)符合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丰富了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未能从根本上挽救陷入危机的法国。(9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得出农业是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部门;根据材料“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得出走农业市场化道路;根据材料“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得出

25、实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根据材料“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得出自由和干预相结合。(2)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可以从积极和弊端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积极方面:经济上:符合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思想上:丰富了启蒙思想;对后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消极方面:未能从根本上挽救陷入危机的法国。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魁奈重农主义理论内容、作用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1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

26、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1916年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窥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孙中山曾评价护国战争:“云南起义,其目

27、标之正确,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1)根据材料,指出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15分)(1)勇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6分)(2)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捍卫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阻止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革命精神激励后人。(9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举义时毋宁断头而死。”得出勇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根据材料“1916年3月16日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得出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2)根据材料“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得出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根据材料“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得出革命精神激励后人。根据所学可知护国战争捍卫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阻止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资产阶级革命家蔡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