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时量:80分钟 总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C. 赋税制的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2.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A. 民间租
2、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B. 商品经济的繁荣C. 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 社会财产观念改变3.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C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4.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 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 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 清代手工业经济
3、重心南移5“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受英
4、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B.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C.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D.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7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 工业城市涌现 B. 新兴国家独立C. 民族区域增多 D. 早期殖民扩张8.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忆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
5、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9.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10.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
6、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农民负担减轻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洋务经济兴起11.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 B. 创办军事工业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2.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
7、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3.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
8、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14.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 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
9、初步的基础15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16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士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C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D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171981年11月,五
10、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A开始经济体制改革B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C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D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18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
11、改革发展的方向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19.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20.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信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
12、这说明A. 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B. 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C. 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D. 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21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
13、5% A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D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2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
14、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23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D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24“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
15、政策最可能是()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 颁布工业复兴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法鼓励农民减耕减产25.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减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3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内。)26.(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
16、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18、%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 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 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
19、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 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 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 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 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 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
20、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
21、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 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 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 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特征。(6分)(3)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分
22、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28.(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该法案后来被称为“20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1930年5月,加拿大通过法案,将美国输往加拿大的16大类产品关税提高30%,德国也加入到报复行列,关税报复措施最终导致德国进口总值下跌61%。摘自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材料二: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
23、定法。该法最重要部分是新增加的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授权总统和外国政府或机构进行关税协定谈判;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摘编自谈谭美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 (l)据材料一指出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主要内容,(4分)如何理解这一法案是“最愚蠢的法案”。(4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决策机制有何变化,(2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5:BBCBC;6-10:DDDCB;11-15:ACCBB;16-20:DDD
24、AC;21-25:DADCA26【答案】(1)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2分)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4分)(2)因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6分)(3)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2分)问题: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2分)27. (1)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的冲击;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4分)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2分)(2)原因
25、: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过重;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任意四点得8分)(3)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分)28(1)内容:提高关税税率;增加征税的商品种类。(4分)理解:关税法案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各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之一。(4分,答出两点即可)(2)变化:关税政策决定权从国会转移到总统。(2分)原因:经济危机(“大萧条”)冲击旧政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三权分立下国会与总统(行政部门)的妥协(合作)。(4分,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