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大海一、语言运用专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一段黄河堤岸是黄河自己的选择,也是黄河自己开凿出来的。想来应该是在洪荒时代吧,或者更早。从高原雪山流下的河水肆意横冲直撞,浪涛冲天,在山峦沟壑间择路而行,一路冲刷。于是,就有了河岸。没有河岸的河流不是河流,有了河岸的黄河水,就有了约束。在河岸间流淌的黄河水,不论是激荡狂放,桀骜不驯,还是死气沉沉,都在沿着河岸规定的线路奔流。尽管会穿越千山万壑,拐过九曲十八弯,但始终流淌在河岸之间。对于黄河来说,晋陕峡谷好像铜墙铁壁。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横亘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躁起来,仿佛一队浩荡奔来的铁骑,在一道道关隘前,越
2、战越勇,却越陷越深。岩石与激流的对抗,碰撞出惊心动魄的气势,又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景。在人类的啧啧赞叹声中,黄河水却不得不收束起高傲的身躯,一番苦斗,涌入深邃狭窄的河道。在一个凄风萧瑟的日子里,我来到了河曲县一个叫“弥佛洞”的地方。钻过一道石洞,深深的河谷便骤然出现在面前。这里是真正的河岸,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在河岸半壁开凿出的一条栈道,窄窄的,宽不过二尺。朝上望,怪石狰狞,好像悬在头顶;朝下望,河水幽幽,如临深渊。河水在脚底下流淌,两面石质的河岸高耸,对面的高原仿佛伸手可触。回头望去,整个崖壁像一本叠起的书。那一道道水痕就是厚重的书页,不用打开就能看到黄河悠久的历史;又像一道道年轮,清楚
3、地记载着黄河水流过的轨迹。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汪精卫之流投敌卖国,认贼作父,其所谓“曲线救国”最终为中华儿女所唾弃。B“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而开展的一项公益事业。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打艰苦的持久战,很难获得重大的成就。D当我们批评别人时,不能逞口舌之快、意气用事,必须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解析:选BA项,表示讽刺与否定;B项,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都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D项,表示特殊含义。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
4、行简要分析。答: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比喻:一是“整个崖壁像一本叠起的书”,此处的本体是“整个崖壁”,喻体是“一本叠起的书”;二是“那一道道水痕就是厚重的书页又像一道道年轮”,此处的本体是“水痕”,喻体是“书页”和“年轮”。然后具体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体现在哪里即可。参考答案:句中将晋陕峡谷处河岸的崖壁比作一本叠起的书,将崖壁上的一道道水痕比作厚重的书页和一道道年轮,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整个崖壁和叠起的书形状相似,都有着厚重的特点;一道道水痕和一页页书页、一道道年轮相似,都承载着
5、悠久的历史。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人类的啧啧赞叹声中,黄河水却只能收束起身躯,一番苦斗,涌入深邃狭窄的河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原句和改句的不同之处。对比阅读原句和改句可知,原句和改句有两处不同:一处是原句中用的是“不得不”,改句中用的是“只能”;另一处是原句中“身躯”之前有形容词“高傲的”,而改句没有。然后分析原句中运用“不得不”和“高傲的”在表达上的妙处,或者分析改句没有使用“不得不”和“高傲的”,和原句相比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如原句的地方。“不得不”和“高傲的”都说的是黄河水,“不得不”体现出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
6、情态,“高傲的”体现出其越战越勇、虽败犹荣的气魄,这两个词语能更好地彰显黄河水桀骜不驯的个性,表达作者对黄河水力量与勇气的赞美,而改句没有这种效果。参考答案:原句中用“不得不”,可强化黄河水被收束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彰显其桀骜不驯的个性,而改句中用“只能”使黄河水显得乖顺无能,与上文黄河水的暴躁脾气不符;原句中“高傲的”写出了黄河水对抗河岸时越战越勇、至死不悔、虽败犹荣的个性与气魄,更能表现出作者对黄河水力量与勇气的赞美,从侧面表现河岸的坚固,而改句过于平淡客观,不如原句。(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
7、解消耗的过程。_,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_。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地,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_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
8、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解析: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此处是在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何为鲸落”,所以应该填写“在生物学意义上”。由下句“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可知,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下句“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细菌把硫化物转化为了“有机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参考答案:在生物学意义上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其转化
9、为有机质5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答:解析:由材料“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可概括出,“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由材料“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可概括出,“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参考答案: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也是
10、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冬(之一)穆旦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
11、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1976年12月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精神和激昂慷慨的情怀。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解析:选A“
12、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精神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
13、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解析:选B“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 8“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答:解析: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到涉题诗句,仔细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意,然后分析其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解答本题,要先弄清楚“冷”和“昏黄”的内涵,联系整首诗尤其是第一节来看,“冷”指向的是天气,“昏黄”指向的是“淡淡的太阳”,这两个词都突出了“冬天”的特征。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又冷又昏黄”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照应了什么内容,或者为什么内容做了铺垫。参
14、考答案:“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阳光暗淡,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做铺垫。9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答: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白题干中所说的“矛盾”指什么。题干中说“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那么这个矛盾指的就是“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通读诗歌,找出诗歌中能体现“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回答问题。通读诗歌,结合诗句来看,现实是“严酷的冬天”,有“北风”,有“茫茫白雪”,但诗人“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在“严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