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浅探.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871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浅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浅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浅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浅探雷秀梅近年来,为了构建起更合理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做了很大的改变,不再以人文单元主题的形式来组织文章,而是采用以“宽泛的人文主题+明确的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来呈现。而语文要素除了在导读页中明确写出外,更多地体现在课后的练习设计、文中的“小泡泡”和“语文園地”中,这需要教师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加以有效落实。一、观照全文布局,寻找语文要素点,展开适时训练语文教学毕竟具有整体性,教师只有从全文的角度出发,细心揣摩语文要素给出的提示,再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所获益。以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为例。课后习题有三题,仔细分析

2、:第一题是简单的提取信息,即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将“谁来帮忙”的问题还原到课文中,明白“帮忙”的真正含义,从而分辨出场的人物角色。第二题则是要求学生认识标点符号,涉及语文能力的训练。第三题可以看作是必要语文知识的积累。读懂了语文要素的提示,再落实到教学中就变得容易了。教学时,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先进行第一题训练:“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学生初读这个要求,可能会感觉有些迷茫。教师启发:谁帮青蛙写诗了呢?在这篇文章里,出现了青蛙、小蝌蚪、池塘的水泡泡、荷叶上的水珠,小蝌蚪给青蛙当了逗号,水泡泡当了句号,水珠们当了省略号它们都给青蛙的诗

3、做了一份贡献,是不是帮了青蛙的忙呢?通过一番启迪,学生的思路开始明确了。之后,教师再带着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积累生词,教学过程就变得容易多了。以全文为角度展开的语文要素训练,可以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词句理解能力,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统筹性。二、注重整体框架,让目标逐步推进,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统编版教材时,教师若想在教学中细致地落实各项语文要素,就必须建立起单元组的概念,将语文要素贯穿于单元教学中,促其逐步落实和推进,而不是“一课一练”,孤立地去对待每一课时的语文要素。比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两项:一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前者可以看作是

4、语文知识的积累,后者则关系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于是,像小蝌蚪找妈妈里的“甩”“游”“迎”等蝌蚪的动作,变成青蛙后的“蹬”“跳”“蹦”等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重点体会,感受这些动作词语的传神与准确,琢磨用词的妙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里还配备了丰富的插图,教师可以把它们视作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好材料,教给学生如何看图“想”课文。比如,第一幅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鲤鱼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正在和小蝌蚪们交谈。鲤鱼妈妈的样子红彤彤、胖嘟嘟,和小蝌蚪有很大差异,显然她并不是蝌蚪们要找的妈妈。在日常教学中,多进行这样的看图训练,于学生发展思维、积累知识大有好处。三、厘清前后联系,让导入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理解在统编

5、版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要素虽具有整体性,但也并非全然不变,而是层层递进的。一方面,它能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础认知规律,符合从易到难的阅读特点,让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都更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形成了更大的考验,要求教师随语文要素的变化,安排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厘清各单元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试着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导入,让这些要素循序渐进地得以落实,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收录了司马光一文,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了简单的古诗,但文言文体裁还是头一次接触。教师可以通过紧扣课后习题的

6、方式来落实这一课的语文要素。比如,第一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简单的文言文朗读技巧,如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在词语的停顿间体现基本断句。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考察的是学生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简单的词句衔接开始,厘清文章的顺序。如“群儿戏于庭”,已知“庭”在注释中是“庭院”的意思,“群儿”是什么意思呢?一群小孩子。“戏”可以理解为玩游戏、玩耍。把这句话连起来,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庭院中玩耍”。弄清来龙去脉后,学生便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第三题考

7、察的是学生对文言文体裁的认知。比起古诗,文言文的语言似乎更灵活,不需要对仗或是每句字数相同。比起现代汉语,文言文的风格又有一些“文绉绉”,有很深的含意。只要教师精心启发,相信学生理解起来绝非难事。四、时时温故知新,巩固并延伸要素,培育学生素养每册统编版教材可能都包含有识字写字、朗读训练、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和语言积累等多项语文要素的训练,虽然部分要素可能在某篇课文中有所侧重,但更多时候都是并行存在的,而且具有互相融合的关系。作为教师,适当地关注语文要素的有机融合,并且能在不同单元主题中去巩固和延伸之前已掌握的要素,无疑能让学生养成更扎实的语文素养。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为例。在该课的课后习题

8、中有这样一个要求:让学生结合“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道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教师可以将这句话稍加增添,变成“现在懒惰不付出,将来难过没收获”,引导学生明白“懒惰”和“难过”间的因果关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课本中的寒号鸟,只睡觉,不搭窝。喜鹊催促它,它就说明天再努力也不迟。结果风雪一来,寒号鸟就扛不住了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偷懒就会受到惩罚的现象呢?”学生受了启发,纷纷开动脑筋,能举的例子就多了起来。由此一来,学生也就成功地将故事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获得了深刻启发。等到学习后面的狐假虎威时,教师还可以沿袭寒号鸟一课的语言要素,让学生把“狐假虎威”的现象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索这个成语的现实价值,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广阔的延伸。总之,在统编版教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各单元语文要素有机融合的关系,紧扣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梯度,加强对学生识字、阅读、表达和理解等各项基础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东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