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反映了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针。通过与基于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比教,对统编版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转变教材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两汉”时期的历史为例,研究和对比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选取、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插图、课后习题设置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人教版;教材比较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
2、98.2020.20.098“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对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和历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下文通过对比人教版与统编版两種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分析当下统编版教材,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1 两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汉”时期的内容人教版必修教科书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模块,以专题史体例编写;统编版必修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以章节体形式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分为上、下两册。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和必修三思想文
3、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均有涉及“两汉”时期的内容。统编版将“两汉”时期的内容划分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本文只针对“两汉”时期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余不加以论述。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进行编写,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
4、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通过对比两版课程标准,对于“两汉”时期的内容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从强调汉代政治制度转向汉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举措,反映了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1.1 正文系统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包括三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一课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汉武帝加强皇权举措。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中涉及“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有:“两汉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官营手工业、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必修三思想
5、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包括三个字目:“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儒学成为正统”。这一课介绍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第三单元涉及“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汉赋”。教科书中关于“两汉”时期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叙述,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方面。统编版“两汉”时期的内容编排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课分为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本课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政权更替和历史发展。第一目介绍了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包括“文景之治”“推恩令”和“七国之乱
6、”历史史实;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位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一系列举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第三目介绍了西汉统治的结束和东汉政权建立、发展及灭亡过程,涉及“王莽改制”“光武中兴”“党锢之祸”和农民起义相关历史史实。第四目则是对“两汉”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进行介绍。综合以上分析,两版教科书在“两汉”时期相关知识点的选取上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突出西汉以“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争”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和汉代儒学独尊的历史影响;而统编版对汉武帝时期巩固国家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叙述,增加了稳固边疆的举措,较人教版略写了文化举措的内容,侧重汉代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地位。统
7、编版对于“两汉”时期内容的叙述明显较人教版详细许多,明确“两汉”时期的历史更迭;人教版对东汉历史的叙述十分简略,不成体系,易使学生对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理解不够全面。1.2 辅助系统由于人教版关于“两汉”时期的内容涉及分散在必修一、二、三中;内容编排较为分散,故有关辅助系统的比较以必修一第三课和必修三第二课为主要内容。1.2.1 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一般是从整体上对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作整体的概括。统编版处于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的最后一课。单元导语对其内容概述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目标要求
8、为:“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人教版必修一、三第一单元的导语中涉及该时期的内容表述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种导言都提到了汉代政治统治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影响。不同的是,统编版强调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将秦汉归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早期,较人教版来说,明确了汉代的历史地位,突出了汉代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影响。在单元导语中,人教版较统编版多了“学习建议”
9、模块,提出了有关该内容的学习方式建议,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人教版“学习建议”模块的设置是值得肯定的。统编版则是将课标要求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没有提出明确学习建议。1.2.2 课前导语两版课前导语都是有关该课的课前导入材料,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和历史图片。通过这些历史材料,创设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的导语介绍了西汉的“七国之乱”及该事件对汉朝统治的影响。必修三第二课的导语对鲁壁的历史进行简要叙述,并配以实物图片。统编版课前导语介绍了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经战乱人口锐减的情况,并配以历史文物
10、图西汉驷马安车。从内容来看,导言都是所属课文的重要历史背景,语言叙述逻辑清晰;作用上看都是以情境導入,渲染氛围。但统编版导语对历史文物西汉驷马安车的解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阅读不易理解该文物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体现的历史价值;以及与导言前面内容建立历史联系;需要教师在查阅资料后予以解释。1.2.3 插图比较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补充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知识来源。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文字一样,具有传递历史信息的功能。人教版在编写有关“两汉”时期的内容时使用的插图主要是汉武帝、董仲舒的人物图和春秋繁露五经的实物图。统编版在该课使用了汉武帝人物图、西汉疆域历史地图、东汉画像砖历史场景图和九章算术实物图。由于
11、人教版关于“两汉”时期的内容较为分散,较之统编版少了西汉疆域历史地图。西汉疆域历史地图的呈现,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强调国家主权与领土意识。对于插图的说明,两版针对东汉画像砖图片有细微差异。人教版表述为:“东汉市集画像转”,表达为该历史文物的名称;统编版则表述为:“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突出该历史文物所展现的历史内容。1.2.4 课后习题设置人教版课后习题设置为“探究学习总结”模块,主要包含“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两部分内容。“本课测评”主要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问,可从教科书内容中提炼总结答案。“学习延伸”主要以史料阅读为主,难度较“本课测评”有所提高,但仅限于知识的学习,
12、探究深度不够。统编版课后习题设置为“探究与拓展”模块,包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部分内容。该课两部分都以史料阅读为主,“问题探究”设问“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学习拓展”引导学生学习两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司马迁、霍去病等,突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2 两种版本教材编写对历史教学的启示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人教版关于“两汉”时期内容的叙述分散于各专题之下,学生对“两汉”时期的历史内容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知识呈现碎片化;对于不贴合专题的内容,则给予省略,例如西汉与东汉的历史更迭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对于“两汉”的经济和文学
13、艺术成就的叙述,时空跨度大,学生不好深入理解和把握。单元导语的“学习建议”模块值得肯定,课后习题的设置上有所欠缺,问题探究程度不足,所选材料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突出情感价值教育。统编版按照时间线索对“两汉”时期的内容进行叙述,重点突出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强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体现了对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对“两汉”时期的文化叙述,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本课内容较多,内容覆盖西汉和东汉两朝历史;知识点分布非常密集,所包含的历史概念达 30 多个;对于知识点没有具体内容叙述,多为概括性话语等
14、。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课程目标,但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建议;课前导语中运用了新的考古成果,却对其缺少阐释,学生不明其意;在课后习题设置上,强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新课程改革下,面对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叶小兵教授认为历史教师应该转变历史教学的观念和思路。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建构,适当取舍,进行整合。参考文献1关玉菊.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02).2陈辉.国家认同建构视角下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论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1).作者简介:杨悦颖(1996-),女,汉族,河南鹤壁人,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