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27.20KB ,
资源ID:10985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985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从高考文综41题解题谈历史辩证逻辑方法的运用素材pdf.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从高考文综41题解题谈历史辩证逻辑方法的运用素材pdf.pdf

1、从高考文综 41 题解题谈历史辩证逻辑方法的运用陈 志 刚1周 武 兵2(1.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2.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西 赣州 341000)关键词高考文综卷,历史辩证逻辑,推理思维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5000307总第 772 期Sum No7722017 年第 15 期No.15,2017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B073)与 2016 年度广西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在 2017 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前几年讨论热门的 41 题序号发生了变化,顺延变成了 42 题。鉴于卷 41 题序号未变,为了方便讨论,本文仍采用近年来老师们习惯的叫法“41 题”来叙述。【收稿日期】201706-25历史是一门逻辑思辨的学科,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目前历史高考侧重于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核,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历史教师未能领会历史学科思辨特点,造成他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学科辩证逻辑方法的正确运用,这不仅影响到历史思维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导致众多的考生面对全国高考文综第 41 题束手无策。文综第 41 题属于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它通过呈现一段或几段材

3、料,要求考生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已获得的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提出的问题。这种试题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材料组织和表达能力。从近年来文综 41 题的命题情况来看,该题的命题目的是检测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和论证问题等能力,核心就是课标与考纲强调的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评价学的视角,命题者如何通过一道试题去检测考生的高层次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呢?这种能力的检测与考核,不是通过知识点的测试,而是通过具体答题思路去判断考生是否掌握了某一思维方法,其论证分析方式是否符合学科的要求,进而评析考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水平。

4、即根据考生答题情况,去分析考生的逻辑思维、史论结合进行论证的能力。41 题是如何检测考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呢?这就需要概括归纳近年来 41 题的类型以及考核的重心。2017 年文综卷 42 题,命题者提供了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要求考生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卷 42 题提供了一则“钟表的演变”简表,要求考生从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卷 41 题,命题者根据吕思勉主编 中国通史等,提供一则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材料,要求围绕材料自拟论题进行阐述。2016 年文综卷 41题,命题者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选择一段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

5、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卷 41 题,命题者根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提供玄奘、鉴真两人的生平介绍材料各一段,要求考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卷 41 题,命题者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提供图文材料各一,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高 考 研 究一3自开商埠的信息,并简要分析。2015 年文综卷41 题,命题者提供某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所引用的公式,要求考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卷 41 题提供能够反映我国 19502008年节假日变化多种趋势的一览表,要求考生

6、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2014 年文综卷 41 题,命题者提供了一则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考生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卷 41 题提供了两份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一则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 年版),一则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 年版),要求考生比较两份目录并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2013 年文综卷 41 题提供了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要求考生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卷 41 题提供了清朝太和殿图、英国王宫及首相官邸图,要求考生提取图

7、中的信息,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说明。2017 年的三道 41(42)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根据史实予以阐述、论证。2016 年的三道 41 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信息或论点(论题),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题、论点,证明其正确性。2015 年卷 41 题要求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卷 41 题要求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对变化趋势原因进行说明论证。2014 年卷 41题,要求考生提出一条修改教科书目录建议,说明修改理由;卷 41 题要求考生指出两份教科书目录中的一处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2013 年

8、卷 41 题,要求考生从地图中提取两项信息,结合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卷 41 题要求考生从图片中提取两国宫殿建筑方面的信息,从政治史视角进行分析说明,解释自己提取的信息。大多数的一线历史教师认为,近年来 41 题题型在不断变化,应对比较困难。透视上述 12道 41(42)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基本思路以及考题的考核技能要求与解题应对策略。这些考题大都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论点(论题)或信息,然后进行论证或说明。从史学方法论的视角来看,所谓提取的信息,也是一种论题(即论点、观点)。无论是 2015 年 41 题的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一种节日变化的趋势,还是 201

9、4 年 41 题的修改教科书目录、指出教科书目录中的不同,这两年的四道 41 题在解题上均没有跳出需要考生提出并论证论题的范畴,即要求考生首先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取信息或提出论点(论题),根据问题要求,对论点(论题)进行论证说明。一些考题要求考生去分析信息出现原因,也是从论证的视角,对论题或信息进行的一种分析说明。文综考纲在检测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目标上,提出了四项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当前学者与老师在分析 41 题时,基本是依据上述目标进行阐述,认为 41 题命题比较理想,要求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准

10、确、合理的解读;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去论证、评论历史观点或历史问题,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要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等等。这样的分析虽有价值,但很难让一线教师与广大考生从中得到明确的解题启示。多数教师普遍反映 41 题不断变化,比较棘手、难以应对。如果从史学方法论的视角去审视,41 题的考核目标比较固定,即主要考核考生的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表面上 41 题出题形式多样,从答题的论证方式来看,其解题思路大同小异,均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历史辩证逻辑思维的基础依赖于正确的推理形式与过程。推理思维是一个包括信息获取

11、、二高 考 研 究4加工、反馈等诸多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思维操作过程,这种思维离不开正确的推理形式。推理是“用于推导出某一问题结论的思维方法;每一步都必须与前后有联系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就历史学科而言,推理是一种论证问题的方式,而论证“是指出下判断的根据和理由的思维过程”,“一般一个论证可以分析成论题(或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要素”,其中论证方式“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它回答怎样论证的问题”,论证方式就是论证中的推理形式。命题者在 41 题的评分说明中,大都强调提出的观点或提取的信息合理、明确,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这样的说明侧重的就是论证方式,41 题的

12、解题关键在于论证方式是否缜密。应对 41 题,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得出论点固然重要,如果考生想获得高分,应能够运用正确的论证方式。因为阅卷者是根据考生的论证,来分析考生是否掌握了高层次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如果论证不当,即使论点合理,考生同样不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对于论点与论据,老师们比较关注,但是对于论证方式,如何具体运用这样的论证、有没有什么清晰的推理形式?许多老师并不清楚。人们对某一具体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的认识,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逐步认识历史的目的。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学习,均需要“人们对大量相互矛盾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考证、辨别,然后从中勾画出历史发展的外

13、貌,复原历史过程,这相当于历史认识的感性阶段;透过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的表象,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提高人们在历史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创造新的生活的自觉性,此则相当于历史认识的理性阶段”。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历史认识,大体采用“提出问题或假设查阅、分析资料概括结论”的方式,这一方式的运用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所运用的方法有形式逻辑方法和辩证逻辑方法。形式逻辑方法是“依据形式逻辑的规则,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辩证逻辑方法是“依据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通过抽象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辩证思维形式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唯物辩证的特性,要用矛盾的观点

14、、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它主要包括抽象法、归纳演绎法、分析综合法以及逻辑历史方法等基本形式,“在思维方法上,它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从历史思维形式或历史科学研究逻辑的角度看,史学方法论是一种具体抽象具体的纵向结构,它包括一系列的经验实证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其中的理论思维方法,更多运用了辩证逻辑方式。所谓历史论证中的史论结合,“史”指史料、史实,“论”则指史识、观点。“史与论的关系只能是史料与观点的关系。”“如果说从史到论是形成观点的阶段的话,那么,从论到史便是验证和表述观点的阶段。从史到论,又从论到史构成了历史研究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可归纳成一个公式

15、:史论史”。大体来说,由史到论主要使用归纳推理,从论到史主要使用演绎推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史和论是统一的,即观点与材料应统一。两种推理形式在史论结合论证中的综合运用,意味着历史学科运用的方法主要是一种辩证逻辑方法。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 79 页。王国富、王秀玲:澳大利亚教育词典,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推理”词条。邵强进:逻辑与思维方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214 页。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第 79 页。高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大辞典(上),长春:长春出版社,1991 年,第 214

16、 页。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年,第 2254 页。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第 472473 页。三高 考 研 究5学习历史,离不开逻辑论证。考生在答题中所运用的各种推理,都是论证。推理的前提是论据,而推理结论就是论题。41 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的结合,它们是历史学科逻辑推理形式中最基本的两种形式。对于 41 题的解答,评卷者是根据考生的论证推理的缜密性去判分的,历史知识只是反映学生学科素养、学习潜力的必需平台。针对 41题的检测目标与评分依据,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

17、让学生领会具体解答该题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方法。解答 41 题需要哪些基本的步骤与环节呢?我们结合文综在参考答案中提供的示例,予以说明。2016 年卷 41 题要求考生从试题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简要分析。答案示例: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论题)。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史实)。2014 年卷 41 题要求考生提出一条目录修改的建议,说明修改理由。答案示例:增加淞沪会战一目(论点)。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史

18、实)。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说明)。解题的第一步是根据考题要求,读懂材料;第二步是归纳结论(概括出相关的信息、论点或论题);第三步,提取已有知识或材料信息,论证所提结论的合理性或分析相关的原因。通过上面两道题答案示例(括号与其中的文字是笔者所加),可以看出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是答题的关键。显然,第二步、第三步是得分的重心,评卷者看到的考生答案就是这两步的结果。这两步涉及了历史学基本的思维方式。根据目前广大考生解答 41 题的情况,他们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论点不合理,论证不严密,分析欠全面。考生提出的论点之所以不

19、合理,主要是因为他们未能有效地根据材料进行准确的归纳概括。归纳是思维的基础,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归纳为一类,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从而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的过程。它是人们形成概念的直接前提,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归纳过程中,当考生提出论点时,又需要运用演绎推理,分析论点的严密性,为后文的论述打下铺垫。仅利用归纳,可能造成考生虽提出了论点,但难以论证充分、自圆其说(详见本文第四部分的分析)。考生在解题时论证不严密,分析欠全面,主要是未能有效地运用史论结合的论证方式。在史论结合这一分析过程中,需要考生使用分析、演绎以及整体思维等推理形式,进行思

20、考。这在41 题解题时体现在第三步环节中。分析方法指人们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特点和因素,对它们分别加以考察的一种逻辑方法。考生要知道,自己解决的问题是属于哪一个方面,以免自己的论述出现张冠李戴。整体思维要求从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出发,去认识事物。它着眼于事物的全局,要求从根本上、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整体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站在整体的高度分析事物,不被事物的枝节所束缚;认识到组成事物的各元素是整体中的元素,某一元素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的变化;善于研究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把非本质的东西当做本质。由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

21、因复杂,拥有一个综合的眼光,就能够全面看问题,知道在具体分析问题邵强进:逻辑与思维方式,第 214 页。林崇德: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423424 页。王杰、焦冰、李宏伟:领导全书第十三册训练与考评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年,第 4 页。领导全书第十三册训练与考评卷,第 67 页。高 考 研 究6时,选择怎样的视角,懂得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思想等方面观察问题。例如,2016 年卷 41 题提供玄奘、鉴真两人的生平介绍材料各一段,要求考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如何根据题意提出观点?试题涉及的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很多考

22、生喜欢从这一视角提出观点进行论证,但这一解题的思路过于狭窄。如果学生掌握了有效利用联想、综合的思维方式,该题解答就会有很多的视角。围绕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可以从汉代、唐代、宋代、明代,乃至清代的历史发展状况,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果跳出材料本身的束缚,透视中国在古代对世界历史的贡献,我们会发现解题的视野豁然开朗,可以是经济、文化、政治层面的,也可以是外交、军事等层面的。有效联想与综合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拥有极其宽广的解题视野。面对 41 题,如果考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结合掌握的知识进行论证,相信拿到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考生的分析论证过程中,还要保证推理的形式正确,使用的概念、判断

23、要保持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同时要持有充足的理由,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思维的基本规律与推理的基本规则要求,排除与考题无关的信息等,做到推理形式与推理内容的相互统一。解答 41 题主要使用辩证逻辑推理的方法,要求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各种推理形式,使推理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对于归纳推理,一线历史教师比较熟悉,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重视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但对于演绎推理、整体思维、推理形式的正确,很多教师重视度不够。尤其是演绎推理,甚至有不少教师自己也不理解,这就影响到历史教学的顺利实施。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多是“由几个

24、前提和一个结论构成的议论”,“是前提和结论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一个推理形式正确的演绎推理,如果前提真实,那么结论也必然真实”。演绎推理的前提是结论的充分条件,演绎推理的结论在逻辑上是必然的。“演绎推理有助于人们从一般性的知识出发,探讨具体实际的问题。因此,演绎推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推理方法”。例如 16 年卷 41 题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

25、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从答案示例来分析,似乎看不出演绎推理是如何在该题中运用的。其实仔细将该题给出的答案示例分解,不难发现其符合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要求。前提: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大前提),四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小前提)。结论: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上述示例中,提出的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已经蕴含着一个结论在其中,要求考生结合论题(即前提),列举符合结论的具体的贡献事例,论证为什么说“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即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演绎推理方式的表现。一个演绎推理由前提推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前提真实和推理形式正确。在黄文选、刘梦

26、湘、方金秋:小学教师实用数学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第 16 页。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年,第 109 页。曹才翰: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年,第 372 页。彭克宏、马国泉等:社会科学大词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年,第 148 页。李德芳: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年,第 168 页。四高 考 研 究7演绎逻辑系统中,每一个有效的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演绎推理由前提、逻辑规则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前提通常是已知的判断,它们是推理的依据和理由;

27、逻辑规则是推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形式结构;结论则是由前提按一定逻辑规则推导出来的判断,是整个推理的结果。所以,演绎推理的结论必然蕴涵于前提之中。根据目前考题提供的答案示例,应对 41 题所采用的史论结合的论证方式,与演绎推理形式有诸多契合之处。当观点已经确定,考生只需要寻找相关史实即证据进行论证就可以了。这里的观点至关重要,如果解题时推理的结论未能蕴含于观点即前提中,考生的分析论证自然很难做到逻辑严密,要想使自己的分析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必须使结论与前提一致。这一要求就是演绎推理强调的,符合演绎推理的结论必然蕴含于前提之中的规则。我们从史料或史实中提取(归纳)出结论,这个结论已经蕴含着比较充

28、分的史实信息了。当命题者要求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时,我们只需要将证明观点的信息呈现出来即可。高考 41 题要求的论证信息,既有依据材料的信息,但更多的要求是提供材料之外的史实信息,要求考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另行选择证据,准确表述史实,切中主题。历史的辩证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应对 41 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史论结合的论证方式,合理运用推理形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呢?第一,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

29、应创造条件,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亲自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呈现新异的具体材料、提出矛盾的说法、启发性提问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构成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从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进行训练,使他们明确地表述所见、所疑、所思。第二,重视史论结合的论证能力的培养。解答 41 题所需要的基本思维过程是,根据已经提取的信息或已经承认的论题,遵循逻辑规则,运用正确逻辑推理方法来证明论题或论点的正确性。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史论结合的论证方式。要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搞好史论结合的

30、教学,着重于逻辑论证能力的培养。论证能力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这种能力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解题模式的概括与组织,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至为重要。论证推理一般要结合一定的史学理论要求,因此学生还应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作用,懂得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例如,如何灵活选择解题途径,就应抓住问题的实质,知道试题问题所指,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能遵循推理的要求,保证思维的逻辑性等。第三,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养成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论证的习惯,推理形式要正确,合乎逻辑。这要求学生在论证时,注意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依据,即遵守“

31、充足理由律”等逻辑规则。要求学生注意到理由和论证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必然联系。理由应是论证的充分条件,论证应是理由的必然条件。要求学生能指出推理的每一步所作依据的概念、理论、史实、常识,在推理时,自觉意识到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缜密的逻辑规则。第四,进行联想思维方法的训练。推理过程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774 页。参见林崇德: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第 872873 页。参见李和: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自然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年,第 259260 页。五高 考 研 究8的思维活动,离不开频繁的联想,通过联想打通各史实之间的关系,贯通解题思

32、路。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联想活动,并布置一些利于开展纵向和横向联想的练习,理清论点与论据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会联想。第五,进行有关分类思维方法的训练。史学研究对象一般都包含多个侧面,如果只从对象本身所直接显露的一面来进行推理,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以致产生遗漏等情况,造成分析问题不全面。在推理进行前,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种情况去观察分析,逐一进行论证,这就需要使用分类这种思维方法加以操作。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出发,进行分类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周密的思考和合理的推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第六,通过反例

33、剖析,纠正逻辑性错误。如果教师教学只通过正面提供范例,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方面的直接训练与引导,学生可能在推理中体会不到逻辑缜密的重要性。通过对错误推理案例的剖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逻辑性错误的印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总之,全国文综第 41 题的解答,需要综合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采用正确的史论结合的论证形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一线教师如果能从论证方式上指导学生,提升他们的辩证逻辑推理能力,将有助于提高考生考试成绩。【作者简介】陈志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理论、历史考试评价研究。周武兵,江西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思政部教授级讲师,从

34、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责任编辑:王雅贞】补白燕行录中的长城长城作为世界历史上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工程,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体进程,而且在其修筑之后,北方民族南下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是促其西迁的重要因素,从而相应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长城修筑之后,因其建筑宏伟和在军事防御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中国本土获得广泛关注,在异域地区也成为其他文明了解中国文明的切入点。就世界其他地区对于长城的记载来看,他们对于长城的看法与评价,呈现出因时代变迁与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以及不断变化的历史特征。可见,在客观的长城修筑、防御史之外,另有一条关于长城的主观认知的历史,可称之为“长城观念史”,这一历

35、史与长城的客观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在世界范围内的长城记忆中,对于长城记载最多的是中国本土,其次是西方世界,主要是“大航海时代”后耶稣会士对于长城的记述,再者就是朝鲜半岛,主要是明清时期燕行使的记述。明清时期,不断出使北京的朝鲜燕行使,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朝鲜政权汇报中国的情况,对沿途见闻大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在这之中,明辽东镇、蓟州镇长城不仅因其雄伟给燕行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长城在明朝与蒙古、女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吸引了燕行使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燕行录中的重要内容,燕行录也因之成为域外长城史料的一大载体。燕行录不仅具体记述了明代辽东镇、蓟州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而且细致描写了清代该区域长城的保存与破坏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燕行使对于长城的观念与评价,一方面呈现出逐渐与中国本土接近的历史脉络,这反映出长城观念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不断向城外传播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反映出燕行使不同的关注视角、政治立场与文化意识,是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摘编自史学月刊2017 年第 6 期异域看长城,作者:赵现海)高 考 研 究9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