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841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分析李飞燕 丁志斌摘要:外国小说汉译能否再现原作的神韵,一直是中国翻译家们所关注的焦点。Wuthering Heights 一经引入,就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翻译潮流。在众多翻译版本中,以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最神似原文、广受好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其它翻译理论相比,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具有体验性、语篇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翻译时,译者需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它要求尽量在保留原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又能让译入语读者感同身受。因此,此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分析杨苡在其译本中是如何将自己与原作者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融为一体的,这对于外国小说的汉译和中国小说的外译是

2、极具指导意义的。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呼啸山庄;杨苡;译本分析一、概述Wuthering Heights(1)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广为人知的佳作,一经引入就引起了翻译界的注意,中译本也层出不穷,尤以杨译本最为突出、最为传神,但针对译本本身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所以本文基于杨译本的分析是极具必要性的。(2)此外,资料查找发现基于杨译本的研究角度大部分都是从女性主义视角下出发,本文从全新的角度,避开了女权主义的角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杨苡的呼啸山庄进行了解读。这也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之处。近几年来,各种理论层出不穷,针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研究也随之不断增多,但是基于此翻译观视角下的文本研究却

3、很少。大量资料的查阅也只发现了于潘红、姜诚在语文学刊上发表的翻译认知视角下的林徽因夜莺与玫瑰译本分析。(3)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解析杨苡的呼啸山庄译本,详细展现杨译本在翻译认知模式下是如何展现其体验性、语篇性和创造性特点的,这对于译本质量要求很高,但这却是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的必然结果。本文对于今后翻译理论的运用和译文与原文之间如何转译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当今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学作品作为世界各国文化传递的桥梁,对于文学作品的互译的传神性和精准性的要求就显得十分的严格。所以,此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杨苡的呼啸山庄进行了解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译

4、者和读者对认知语言翻译的认识,也加强了读者对 Wuthering Heights 的理解,将读者带入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故事中,进而掀起中国读者对于外国作品阅读的热潮,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传统翻译理论十分重视“结果”,主要是通过对比原材料文本和译文文本,细致剖析译文文本,最后总结出一些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和现有的问题,但对于翻译的实践操作过程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翻译出来的译文与原文不一致,继而造成译文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所要展现的含义和韵味。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认为译者主观能动性(即认知活动)在翻译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并指出译者

5、在翻译的时候要尽量使译文所展现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与原文保持一致,即既重视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又强调译文所要达到的翻译标准传达原文含义。近些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中国很多学者开始将翻译研究引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特别是王寅在 21 世纪初发起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理论和观点。他提出翻译是基于实际经验,基于认知对象(包含有读者、作者和翻译者)之间的多重交互。在理解原语(包括古代语言)所表达的各种意义的基础上,读者和翻译者尽其最大努力用目标语言对它们进行映射、转换,并对现实世界和认知进行概括说明,使得译文与原文内容基本契合。(1)读者、作者、译者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关联,紧密联系的,任何

6、一方都脱离不了另外两方,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传神度才最高。Lakoff 与 Johnson(1980)提出的“体验哲学理论”,(2)指出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概念、想法和理解等都是来源于他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真实感知和体验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体验、认知等大致相同,所以人们的思维具有互通性,这也就为不同言语之间的互译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翻译就是建立在一定认知活动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的,因此,翻译的认知过程是可感知的、可以体念的。认知语言学的译者认为翻译是基于理解语篇的基础上的,不是独立的單词或句子。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就更应该建立在对全文的整体理解基础上,通过分

7、析原文的写作风格、主旨以及想要展现的寓意等,妥善处理文中个别句子和单词的翻译,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才不会与原文有出入,才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因而翻译是建立在对语篇的理解的基础上的。翻译是人们的一种认知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这也使得不同的译者由于生长环境、翻译水平以及理解角度等的不同,对于同一份材料的翻译会有不同的理解,继而使得译文存在不同的闪光点,这也说明了翻译的认知过程具有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翻译认知模式下的体验性、语篇性和创造性的角度来解析杨苡的呼啸山庄。三、杨苡的呼啸山庄译本分析(一)翻译具有体验性(1)原文:I began to

8、doubt whether he were a servant or not:hisdress and speech were both rude,entirely devoid of the superiorityobservable in Mr and Mrs Heathcliff;his thick brown curls were roughand uncultivated.译文:我开始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仆人了。他的衣着和言语都显得没有教养,完全没有在希刺克厉夫先生和他太太身上所能看到的那种优越感,他那厚厚的棕色卷发乱七八糟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译者的感知受到特定社会、

9、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影响,他们对原文本的一些理解基于其本身已根深蒂固的认知。如例(1)中,“devoid”根据牛津字典第八版解析,具有“缺乏的、全无”的意思,杨苡根据汉语常用语将其意译为“完全没有”,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此外,“his thick brown curls were rough and uncultivated”若将其直译的“他那厚厚的棕色卷发既粗糙又没进行打理过”,这样的译文既没有完全表达出原文所要的表达的含义,又显得啰里吧唆,不符合汉语表达。杨苡将其巧妙译为“他那厚厚的棕色卷发乱七八糟”,四字词“乱七八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rough and uncultivated”的含义。

10、常用汉字词语“乱七八糟”和“完全没有”的运用,深深地折现出了汉语言文化的影子,符合汉语地道表达。杨苡在翻译过程中以当时的自身体验为基础,同时兼顾读者的文化认知,译出来的作品更易被读者所接受,又能将原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折射出来。杨苡的译本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建国初期,全国兴起一股解放思潮。思想的解放,使得杨苡在翻译过程中少了一丝束缚,在通读杨的译本时也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二)翻译是语篇化的(2)原文:Possibly,some people might suspect him of a degree ofunder-bred pride;I have a sympathet

11、ic chord within that tells me itis nothing of the sort.译文:可能有人会怀疑,他因某种程度的缺乏教养而傲慢无礼;我内心深处却产生了同情之感,认为他并不是这类人在例(2)中,“bred”是“breed”的过去式,根据柯林斯词典,有“繁殖、养育、品种”等意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under-bred”,指的是“在下面繁殖/养育”,有不光彩的意思,杨苡结合语篇内容和人物特点,将其翻译为“缺乏教养”;“pride”是“自豪,骄傲,尊严”的意思,但是根据语境,这里并不是强调希刺克厉夫的自尊心,而是强调他虽绅士但却有点傲慢,杨苡在着眼于对文本的整体把

12、握、紧扣语篇主旨、探索潜藏于语篇的每一个字词的深层意义与感情色彩的基础上,精准地把握了原文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基调,将其翻译为四字词“傲慢无礼”。这就较为形象地展现了希刺克厉夫的另一面。此外,后半句中的“sort”根据牛津字典第八版解析,“sort”指的是“种类、类型”等意思,所以后半句直译的话,即“这不是这样的”,但是杨苡根据上下语篇的理解,将其灵活地翻译为“他不是这种人”。艾米莉笔下的希刺克厉夫,一直是一个矛盾体,这也使得他成了矛盾的代名词,矛盾一直贯穿整篇文章。“缺乏教养而傲慢无礼”与“不是这种人”构成了矛盾,形象生动且饱满。杨苡的译本中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单个单词的含义,而是从翻译的整体语篇

13、出发,以完整的语篇为考虑对象,将原文的主要人物形象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三)翻译具有创造性(3)原文:I thought,if I had caused the cloud,it was my duty tomake an effort to dispel it.They could not every day sit so grim andtaciturn;and it was impossible,however ill-tempered they might be.译文:我想,如果是我引起了这块乌云,那我就该负责努力驱散它。他们不能每天都这么阴沉缄默地坐着吧,不管他们有多坏的脾气杨

14、苡作为女性,在翻译过程中更是被赋予了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不是用“无我”的潜在意识进行翻译,而是以一種“有我”的意识对文本进行适当地干涉,弥补文本意义空白,使得译文更加符合原作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译作获得第二次生命。例(3)中的“if I had caused the cloud”本指“如果是我导致了乌云”,杨苡将其译为“如果是我引起了乌云”,将“cause”翻译为“引起”,仿佛给“乌云”也赋予了生命力,使得译文更加生动贴切;根据柯林斯英汉词典“degrading”指的是“沉默寡言的,无言的,不会说话的”,杨苡根据上下文,直接用“缄默”这样的表达,既简洁又赋予想象力。“阴沉缄默”“驱散”以及“引

15、起”等词的运用,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文本感情色彩浓厚、铿锵有力,富有文学色彩。再“ill-tempered”,杨苡建立在对全文深度理解和对人物性格分析的基础上,杨苡巧妙地将其译为“坏脾气”而不是“脾气暴躁”,就显得更加生动,继而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杨苡的译作不骄不躁,不拘一格,文字优美,将原作要表达的意境之美一展无遗。译文字里行间将原文的那种矛盾、报复情感刻画得细腻而丰富,画面感十足。杨苡将其对生活与情感的认知融入到她创作的丰富情感、细腻敏感的笔触之中,进而形成了她极其丰富的创造性写作与翻译风格。四、结语杨译本未局限于原文中单个词语的含义,她从自身认知体验出发,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将完整的语篇作为翻译对象,从翻译的整体语篇出发,深度挖掘文本潜藏的感情色彩,展现其层次与衍变,进而刻画原文主要人物形象的矛盾心理。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透视杨苡呼啸山庄译本在翻译认知模式下的体验性、语篇性和创造性的丰富与延伸,展现其细腻丰富的情感,用一种“有我”的心态对文本进行二次文学创作,使得译本具有了二次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