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11KB ,
资源ID:109804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980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制度(1)出现时期措施职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明宣宗强化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宰相制与内阁制宰相和内阁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2、内侍机构。(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二、清朝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

3、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奏折制度(1)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

4、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明朝废丞相、罢中书省,权力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达到新阶段。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古代中国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探究1明朝的内阁史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

5、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史料二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治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1)史料一反映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阅读时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内容。(2)史料二中“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左右了外廷的六部”等关键信息,说明了内阁的地位及日益扩大的权力。(1)根据史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

6、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2)根据史料二,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提示(1)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2)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等。明朝内阁的职权(1)票拟批答: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从票拟职权的初设来看,内阁只是秘书机构。

7、然而随着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下来,票拟权逐渐成为内阁参政的重要手段。(2)草拟诏敕与封驳:封驳,是指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不恰当,或并不是出自皇帝本人之手,可以封还不接受,或者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拟定,这也就意味着内阁可以不执行皇帝的旨意,既是对皇权和司礼监的牵制,也是开明专制的体现。(3)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对于密疏进言者,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密疏的存在可以增进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是一种特权。(4)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按定制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定期商讨日常重大事务的决策。(5)经筵讲经之职:经筵,即为

8、皇帝讲解治国、施政、立身、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讲。探究2清朝的军机处史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大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军机属员值舍“仅屋一间半”。人少精干,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元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

9、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史料一“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体现了军机处的特点。(2)史料二中第一个省略号后面的两句内容分别指出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迥然不同的特征。(1)根据史料一,指出军机大臣的职能,并分析其实质。(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三帝国”即明清时期具有“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提示(1)职能: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政令。实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对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这与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

10、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封建制度走向了衰落。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

11、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

12、绕“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但明清时期延缓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阐释: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君主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治(士人政府)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保证了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及各阶层的流动。明清时期延缓了其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体制僵化,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使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

1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双重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密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

14、严重阻碍科技进步。【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明朝国家治理(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知情境:本题呈现了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向神宗面谏力争的生活情境,准确认识明朝内阁制。明立意:通过张居正阻止户部向明神宗提供索要的钱币这一历史事件,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抓关键:“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理思路:明神宗让工部铸钱供内府使用,张居正据理力争,让明神宗的希

15、望落空,这至少说明张居正当时的权力是相当大的。据此,可暂时锁定A项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然后再结合题干信息以及明朝政治、经济的总体特征对其他几个选项进行分析,逐一进行排除,便可得出最后的答案(A项)。【真题体验】1(2013江苏高考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B从题干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

16、件等,由此可知A、C、D三项表述错误。2(2012江苏高考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D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A项指的是科举制度

17、,排除;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3(2020.7浙江高考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C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故选C项;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项;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项;刺史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项。4(202

18、0.1浙江高考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A材料中军机处的设置体现出皇权达到顶峰,其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供传述缮撰”体现出这一职能,故选A项;B项是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排除B项;明朝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排除C项;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别黑白而定一尊

19、”,排除D项。5(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D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6(2018北京高考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

20、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乾隆初年曾经裁撤军机处,但是因为处理政事的需要,又恢复军机处,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有助于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清朝内阁“名存而已”;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皇权的内容,不是加强中央集权;C项错误,军机处并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未获得宰相的职位。7(2018.11浙江高考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

21、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B根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故B项正确。8(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

22、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A项正确。1明朝初年建都南京,“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以故命沿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朱棣即位后,将沿边诸王内徙,并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朱棣此举()A加速血缘宗法关系的瓦解B消除了蒙古对明朝的威胁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使经济重心与

23、政治重心重叠C由材料“将沿边诸王内徙,并迁都北京”可知,朱棣此举既减少了地方拥有重兵的权力,又有利于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地方政策的调整,而非血缘宗族关系的变化和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是否解除,排除A、B两项;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在江南地区,明朝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体现的是政治重心北移,排除D项。2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A

24、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B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D明初政治中心由南京迁到北京,导致大运河的枢纽地位从丧失到重新确立,故选D项;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才出现,排除C项。3(2021徐州一中)政皆独断后,朱元璋设置四辅官,协助皇帝复核诸如人事、司法等,但未授予直接处理任何重大政务的权力,官员主要是一些“高年”(年老)“笃厚”(无政治野心)的儒士。不足两年,这些儒士便纷纷“引疾”“致仕”“以老还乡”,或被“撤免”,四辅官制度宣告失败。四辅官制的实行表明()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宰相制度彻底废除

25、C新的决策机制形成D内阁制度正式确立A“政皆独断后,朱元璋设置四辅官,协助皇帝复核诸如人事、司法等,但未授予直接处理任何重大政务的权力”,表明朱元璋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选A项;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实行四辅官的原因,不是实行四辅官的后果,排除B项;四辅官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是在明成祖时期,排除D项。4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最有可能是()皇帝A唐后期B宋前期C元后期D清前期D示意图中没有宰相,唐、宋、元均有宰相,清朝前期继承了明朝的内阁制度,故选D项。5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

26、,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C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B内阁与军机处都是辅助君主处理政务之机构,既非法定,又无实权。清代形成的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说明清代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故选B项,排除D项;军机处具有封闭性,内阁处理公开性政务,无法体现制衡,排除A项;军机处和内阁的设立与吏治如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6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B由于丞相有制约皇权的作用,因此明清时期实行兼职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实质是加强皇帝专制独裁的权力,故选B项;由材料可知,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是有体系的,有一定运行机制,并非扭曲混乱,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兼职丞相制”并不是真正的丞相,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