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君子”,莫做“小人”(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先秦时代,“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和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徵、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小用羽、微,其后果便不难设想,也不堪设想厂。因此,早于孔子的晏婴就曾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昭公二十年)上是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将“和”
2、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的思考之中,于是便有了论语子路中的这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我理解,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力;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
3、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厂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足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
4、严为代价的。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其根源,就在一个“利”字。正像古人所指出的那样“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朋党论)“君了论是非,小人计利害。”(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这,也便是“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中的这句话并不
5、难理解,似乎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因而读过去很容易被忘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人们可能会对这个简单的道理有着越来越多的体验。 君子胸襟开阔、心地纯洁,因而坦坦荡荡;小人蝇营狗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老百姓们有句俗话,叫做“自己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因此,做个君子也许什么好处也没有,但却求个踏实。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小人得志的现象是常有的:靠溜须拍马而当官、靠坑蒙拐骗而发财的大有人在。倘若以外在的得失相比较,做个君子还真不合算呢!可是,那些当了官、发了财的小人们难道
6、就真的幸福吗?未必。今天要“打假”,那些制造假冒伪劣的人能不心虚么?明天要“反贪”,那些专搞贪污腐化的人能不害怕么?别看那些人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一年挥霍几十万,未必能睡个踏实觉吃个安稳饭。 也许有人会说,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当不成小人才当君子!对此,我不得不申辩两句:首先,我并没有自诩为君子,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老实地告诉大家,当君子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只不过求个心安而已。其次,我并没有鼓动人们都去当君子,只是提醒大家别误了自己。您要是真的不信,不妨也当回小人试试,但愿别应了孔夫子的名言。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而最令他满意的,既不是处事果断的仲由,也不是多才多艺的冉求,而是品德高尚的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这种带有禁欲主义色彩的“孔颜乐处”或许并不值得过分地提倡,然而颜回所能达到的境界却又是令人崇敬并令人深思的。 平心而论,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子,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而常常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既有“坦荡荡”的襟怀,又有“常戚戚”的体验,并经过日久天长而真正悟出究竟哪种状态更本真、更幸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