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794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单元测试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测试(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苏锡常镇二模)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他这样评论是为了()A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狂妄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平等为英国辩解D“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该评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为

2、了争取外交上的平等,故选D项;评论的内容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外交上的不平等,没有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真正根源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是外交问题,排除B项;材料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是为英国辩解,中国当时的狂妄自大是事实,不是污蔑,排除C项。2(2020盐城三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B材料“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

3、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表明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等往来是一种侮辱,故选B项。3(2021淮安适应性检测)“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B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C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D天津租界由各国共管C材料反映的是晚清外交打破了传统华

4、夷观,外交观念趋于近代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排除A项;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发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天津租界各国共管的现象,排除D项。4(2020徐州考前模拟检测)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该措施有利于()A保护民族工业B完善圣库制度C促进商品流通D打击富商巨贾C材料中“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反映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

5、中提出办银行,有利于商品流通,故选C项。5(2020镇江一模)从1912年4月直到1912年底,孙中山在全国各地总共演讲60多次,涉及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议题不少于35次,这与其之前无一次言及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共和已真正实现B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影响C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D孙中山工作重心的转移D根据材料“从1912年4月直到1912年底,孙中山在全国各地总共演讲60多次,涉及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议题不少于35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变化的原因是袁世凯上台,孙中山工作重心的转移,投身民生主义,故选D项;辛亥革命的成

6、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未真正实现,排除A项;1924年,孙中山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影响,与材料所述时间“1912年”不符,排除B项;此时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排除C项。6(2021南京期初摸底)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社会舆论也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革命政党的不断涌现C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体D开始了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A根据“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

7、程,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与革命政党无关,排除B项;C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一,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开始”表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7(2020苏锡常镇二模)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D新文化运动

8、后,国人意识到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两人的遭遇不同不是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与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相违背,因此遭到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罗素的演讲认为最好采用苏俄方法,大受欢迎,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相契合,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国人对西方民主的失望,所以杜威的演讲遭到消极抵制,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8(2020扬州一模)“它是个质变点,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质变点,是中国革命由别人主导到由自己主导的质变点。”材料中的“它”可能出现于()A国民革命时期B

9、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B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故选B项;1935年不属于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是19371945年,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排除D项。9(2021盐城中学阶段测试)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

10、大C根据材料“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为适应抗战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说明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而不是中国工农红色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共加强对敌后政权的建设,而不是强调国民党对乡村政权的建设,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0(2

11、021江苏百校联考)右图为1936年温涛所作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高举“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符合时代背景的游行口号应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中“1936年”“各界救国联合会”相符,故选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与材料中“1936年”不符,排除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与材料中“1936年”不符,排除B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与材料中“1936

12、年”不符,排除D项。11(2020启东期中调研)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如果战端一开,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蒋介石()A准备应战而不是求战的立场B幻想和平和求苟安的方针C以和平延缓日本进攻的进程D未认识到全民族抗战开始A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改变了对日侵华的态度,材料中“由和平的外交应抱定牺牲一切”体现了应战,不是主动求战,故选A项;蒋介石的发言中强调抵抗,排除B项;强调“牺牲一切”说明不是追求用和平延缓进攻,排除C项;材料中“无论何人,皆有守土

13、抗战之责任”体现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12(2020苏中、苏北七市三模)右图是发表于1943年的木刻版画,塑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形象。他头戴绒帽,身披羊皮棉袄,成为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象征。对吴满有的塑造与宣传意在()A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B发动农民支援百团大战C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D激发边区群众生产热情D1943年陕甘宁边区宣传劳动英雄吴满有,树立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典型形象,意在激发边区群众的生产热情,故选D项;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宣传劳动英雄吴满有,是宣传

14、普通的农民,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不符,排除C项。13(2020无锡期中调研)1940年3月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5月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牺牲;6月法国投降;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侵略计划;8月,华北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据此,百团大战的意义在于()A正面战场以阵地战主动出击日军B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主动出击日军C克服投降危险助长敌后军民声威D国民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C材料中“1940年”的国内外大事表明抗日战争中投降危险加剧,百团大战主动出击助长敌后军民声威,故选C项;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防御而非主动出击,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5、,并非游击战,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排除D项。14(2020江苏“百校大联考”)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中描述近代中国某一战役:“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该战役()A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使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体现了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主动性D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A由材料“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

16、,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五个月”可知,该战役为百团大战,由材料“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可知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A项;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百团大战由中国共产党指挥,排除C项;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排除D项。15(2021如东中学调研)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民党军队之战役,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的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我军发动的军事行动是()A徐州会战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挺进大别

17、山B由材料信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民党军队之战役”“歼敌于长江以北”可知,我军发动的军事行动是淮海战役,故B项正确;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故A项错误;渡江战役不符合“歼敌于长江以北”,故C项错误;挺进大别山是刘邓大军,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中国近代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悲壮序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

18、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改革起原材料二在五四运动中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罗家伦在当时便指出,“这次运动,是民族自决的精神。无论什么民族,都是不能压制的。可怜我们中国人,外受强国的压制,内受暴力的压制,已经奄奄无生气了。这次学生不问政府,直接向公使团表示,是中国民族对于自决第一声。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族自决运动”。“外争主权,应用起来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其意义方法与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致的”。李育民“五四”与近代反帝理论的产生从排外到反帝的历史转折材料三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定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

19、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材料四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社会原因和“乃渐惊起”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来论述材料四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260字左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并结合所

20、学知识得出,中国人由麻木(漠然、无动于衷)到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严重。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四“深重的灾难”“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得出论点: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论据,根据材料二“在五四运动中”“这次运动,是民族自决的精神”“外争主权,应用起来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其意义方法与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争取民族自觉的五四运动

21、。“外争主权”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要求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三“抗日战争开始时”“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抗日战争中,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最终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论证方面,注意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1)变化:中国人由麻木(漠然、无动于衷)到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严重。表现: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实业派主张实业救国;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2)评分说明论点方面(3分)论据和论证(6分)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争取民族自觉的五四运动。“外争主权”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要求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分)抗日战争中,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最终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