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707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强化训练11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强化训练11文言文阅读(二) (建议用时: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

2、,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

3、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选自宋史,有删改)【注】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蒐:同“搜”。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议遂寝寝:停止,搁置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旰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C趣驾而往 趣:趋向,奔赴D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出乎意料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趣:急速,赶快。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

4、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表达,没有必要上呈秘密奏章。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他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总是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担任宰相时”错,应为“他死后”。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译文:(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5、1)少:稍微。忧勤:忧虑劳苦。足为警戒:起到警戒的作用。宁谧:安定、安宁。(2)居位:任职时。慎密:谨慎细致。条制:规章制度。干以私:求他办理私事。答案:(1)心中稍微为国事而忧虑劳苦,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不会发生事情。(2)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扣住题目要求“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二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三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考生可逐段分析,如从第二段“

6、命沆留守,京师肃然”及“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可概括出李沆“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从第三段李沆对真宗的担忧一事可看出其“富有远见”,从第五段李沆对其弟所说的话可看出李沆“生活简朴”。答案: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富有远见;生活简朴。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区)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适逢契丹侵犯边境,宋真宗亲临北方,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因为李沆

7、没有秘密奏章,就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章,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朝廷之事就公开言说,何必用秘密奏章?那些有秘密奏章的大臣,不是进谗言的人就是谄媚小人,我平常就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李沆担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到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才能坐享太平,悠闲自在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为国事而忧虑劳苦,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已经平息了,就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

8、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全国各地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那么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泰山、祭汾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认识到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突发疾病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为之叹息,赶快起驾去李沆家,对着李沆的遗体痛哭。皇上停止上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为“文靖”。 李沆性格直爽诚信,私居时修身

9、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言辞,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家人劝他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这件事,李沆说:“我们吃穿(依赖)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计算口袋里装的钱也可用以修缮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吗建造华丽的房屋呢?”二、(2019南京测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孙君小传清秦湘业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

10、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

11、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季:排行最后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C予权浙江运使

12、 权:谋划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权:权摄,暂代官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D在孙君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杜甫、苏轼的轻慢”错,“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中的“颉颃”指不相上下,可相抗衡。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3、语。(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译文:(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译文:答案:(1)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2)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8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涉及孙君年少时的性格,第二段涉及孙君中年的性格,考生可从这两段中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尤厌弃举子业”“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等语,可概括出“心高气傲、率性而为”;根

14、据第二段“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等语,可概括出“甘于平庸、不复抱负”。答案:年少时心高气傲、率性而为(倔强任性);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参考译文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孙君年幼的时候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来诗学源流无不探讨并且有所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流落无锡居住,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

15、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迫切。由于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感慨叹息,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文靖公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严格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凭着记室官的身份成为地方大官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随即他就告别离开,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忽然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

16、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天,我暂时代理浙江运使之职,于是让孙君到杭州游玩。见他形体容貌憔悴,精神衰落,志向丧失,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这年秋天,我为母亲守丧辞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生活更加穷困,无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享年六十八岁。 我的年龄比孙君小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孙君为我抄录了几十首闽游草中的诗。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上下,行书楷书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祸乱中丢失。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的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

17、寻找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孙君早年的诗作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之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灾难的人一样。然而自古以来诗人湮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好外甥搜集整理自己的诗歌,将要交付刊印,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新刊欧阳文忠公全集序明钱溥欧阳文忠公,庐陵人也。庐陵旧有公全集本,既而收上府,而天下遂不复得是全集久矣。海虞程君宗,广求之而得于胡文穆公家,盖内出本也。亟命工翻刻于郡横。适予使交南至庐陵,其郡博郑钢,首进而请曰:“使庐陵文献足征而使天下复有是集者,太守功也。愿一言序其首。”予峻拒之弗获,至舟

18、不能行,乃抚然有间曰:“士非文章之难也,而以文章救世为难。”荀、韩、黄老之术起,斯道遂亡于秦。幸而韩愈氏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以革弊而拯弱。尝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则亦隐然自任其传矣。后又变而为五季衰陋之习,虽宋兴七十有余年,而学者亦未易遽复于古。一旦欧阳子出,以文章道德为宗师。若范仲淹之贬于饶也,一时名士目为党人。公在谏院,为朋党论以献,群言遂息,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嘉祐学者争尚怪僻为奇,文体大坏,公知贡举,黜险怪而录雅正。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虽然,当是之时,倡而和者,韩有柳宗元,欧阳有苏氏父子,其他李翱、张

19、籍之流,曾巩、尹洙之辈,声振而气从,金舂而玉应,文非不美也,而较其救世之功,则若列星之有五行,众山之于五岳,其功化发育呈露,盖自有不侔者。宜其崛起于千百载之前,而并耀于千百载之后,而渺焉未有能继之者,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唯有二公焉。是集之行,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后学云间钱溥,谨书于螺川驿。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亟命工翻刻于郡横 亟:赶快B予峻拒之弗获 峻:严肃C嘉祐学者争尚怪僻为奇 尚:崇尚D程

20、君嘉惠后学亦至矣 惠:聪明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惠:给恩惠。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来刊印的欧阳修全集本被内府收藏,天下好久没有欧阳修全集流传,于是海虞人程宗广泛寻求欧阳修全集,最终在胡文穆家发现大概是出自内府的版本。B钱溥在赴交南的行程中收到庐陵郡博郑钢赠送的欧阳修全集刻本,郑钢请他为欧阳修全集的刻本写序,他拒绝了这个请求,但没有能够成功。C韩愈、欧阳修倡导文学革命都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这些有识之士的文章不够精美,救世的功效也不能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D钱溥认为读欧阳修的文章可以让人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肯定了欧阳

21、修作品的思想价值,也肯定了程宗重刻欧阳修全集的社会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些有识之士的文章不够精美”错误。原文是“文非不美也”。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幸而韩愈氏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以革弊而拯弱。译文:(2)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译文:答案:(1)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道统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2)(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用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12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简要概括欧阳修文学复

22、古主张的意义。答:解析: “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已经指出了答题区间为第一段,只要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关键语句,再把关键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话即可。从“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可以归纳出欧阳修的文学主张避免了党锢之祸;从“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可以归纳出扭转了当时的文风。答案:避免了党锢之祸;扭转了当时的文风。参考译文欧阳文忠公,是庐陵人。庐陵过去有先生的全集本,不久被内府收藏,于是天下很久没有再得到这本全集了。海虞的程宗先生,广泛寻求它,在胡文穆先生家里得到了,大概是出自内府的版本。他赶快命令工匠在郡中的学舍翻刻。适逢我出使交南到了庐陵郡,庐陵郡的博士郑钢首先将刻本赠送给我并请求说:“让庐陵

23、郡的文献得到足够的证明,从而使得天下再次有了这本文集,是太守的功劳。请求您写一些话作为序言放在开头。”我严肃地拒绝但没有成功,以至于不让我的船出行,于是我茫然自失地站了一会儿说:“读书人写文章不是难事,而用文章来救世是难事。”荀子、韩非子、黄老之学兴起,这种道统在秦国就消亡了。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道统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韩愈曾经说“孟子死了,这种道统不得流传了”,这也就隐约承认自己担当起了道统流传的重任。后来又演变成了唐五代衰弱浅薄的风气,虽然宋朝兴盛了七十多年,但是做学问的人也没能轻易迅速复兴古代道统。忽然有一天欧阳修出现了,他把

24、学识学问和思想品德作为尊崇敬仰的对象。至于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一时之间名士们被看成是他的朋党。当时欧阳先生在谏院,写了朋党论呈给朝廷,于是众人的言论就平息了,不这样的话,党锢之祸就形成了。嘉祐年间求学的人争着以崇尚怪异邪僻为奇特,作品的体裁、风格大大变坏了,先生担任向君王举荐人才的职务,摈弃险怪的文章而录用雅正的文章。读书人起初喧闹、沸腾着毁谤,之后不到五六年,文章的风格就变化并复兴古代的道统,不这样的话,弊端将到怎样的地步才停止啊?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文章一定以救世为难事啊。虽然这样,在当时,他们倡议后都有应和的人,韩愈这边有柳宗元,欧阳修这边有苏氏父子,其他的像李翱、张籍这些人,曾巩、尹洙这些

25、人,他们的文章声势很大而气韵和谐,如钟撞击发声,磬随之响应,文章不是不精美,然而比较他们与前者的救世的功劳,就好比是恒星里面有五行,群山中有五岳,他们的功业与教化萌发显露,自然是不相等的。应该是韩愈、欧阳修在千百年之前崛起,在千百年之后一起闪耀,而后人看不清楚没有能够继承他们,平常的人却成为百代之师,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的规范,大概只有这两位先生了。 这本全集发行,是程先生给后辈的学者的最大恩惠。假如善于学习的人诵读欧阳修的文章,知道能够凭借自身担当国家安危的谋划,他们的任用或是弃置不被世人所重视,做官不知道富贵的快乐,(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用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后辈学者松江府钱溥,在螺川驿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