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B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题干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雄,由此可知当时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礼崩乐坏,思想观
2、念多元化,故A项正确。答案:A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
3、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 B孔子 C墨子D韩非子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的思想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
4、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解析:题干要求回答贯穿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主线。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孔子、孟子和荀子主要研究伦理道德和治国方略,希望达到一个治世,儒家逐步形成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有学者指出,董仲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祈愿,此一方式能够相对有力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这主要在于董仲舒()A倡导“独尊儒术” B提出“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兴办太学
5、D宣扬“三纲五常”理念解析:“独尊儒术”反映加强思想大一统的要求,但无法对君主进行约束,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方面主张君权神授,同时也说明了君权在神权面前是受到制约的,即“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故B项正确;“兴办太学”主要是为了强化儒学在民间的地位,故C项错误;“三纲五常”是为了从思想上强化君主专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
6、,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A7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认为: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是()A程颢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据材料“格物致知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7、,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程颢没有以上成就,故A项错误;陆九渊、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不符合题意,故B、D项错误。答案:C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解析:A项应为明清之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主张,B、D两项应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均与题目中的人物“陆九渊”所代表的学派“陆王心学”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陆王心学“反省内心即可得理”的主张,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9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
8、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均是对儒学的发展,均是把封建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区别仅在于,得到“理”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格物致知”,后者“发明本心”。二者的根本目的,均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答案:C10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B主张“穿衣吃饭
9、,即是人伦物理”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解析:A项前句符合李贽特点,但后句是王夫之的作用,A项错误;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但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故选C项。“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思想,排除D项。答案:C11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进行科学
10、试验的仪器解析: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故排除B、C、D三项。答案:A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议政机构,有权批评政治得失,这表明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选B项;学校监督政府不等于“权力制衡”,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
11、现近代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B13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做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点。材料中“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的融合,B
12、项正确;A项中“普遍”的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尼姑地位提高,C项错误;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社会主导,D项错误。答案:B14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解析:秦朝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导致儒学的发展受到了打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由于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出现“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故C
13、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此外还有宋明理学的桎梏,儒学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5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从之前研究神、自然界转向研究人,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没有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C16有人指出
14、,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但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解析:智者学派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是强调人的价值,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更注重人性研究,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D项错误。答案:B17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 B推崇“知识即美德”C崇尚意志自由 D反对狭隘民主解析:材料的主旨是
15、,苏格拉底讲学中反对索取金钱报酬,故A项错误;材料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由,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8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A揭示了人性本恶 B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C强调了道德标准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析:材料并未揭示人性善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的品性,不是揭露商业社会的弊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如
16、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强调通过知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故D项错误。答案:C19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只要信仰就可得救,与教会的“因行称义”对比得出:否定了教会及其教会的神学权威,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教随国定
17、”原则,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如A项表述贴近题意,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各阶层”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答案:A2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对宗教的迷信解析:题干材料中黑格尔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即宗教改革
18、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A、C两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但不是其主要意义,错误;“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对宗教的迷信”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B21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其著作“九十五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A普罗泰格拉 B马丁路德C主教 D拉斐尔解析:A项是古希腊的思想家;B项是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C项本身就是支持教皇的;D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答案:B22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
19、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解析: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
20、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答案:B23罗马教廷官员质问马丁路德:“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马丁路德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上述对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因信称义B建立本民族教会C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D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解析:题干中“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此即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教廷与马丁路德的论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人人平等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教廷与世俗政权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
21、A24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家”()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C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可知该思想家为启蒙思想家,复兴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故B项错误;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的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设计了为
22、了社会的“理想蓝图”,故D项正确。答案:D25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解析: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是古代智者运动,故A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是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体现对新社会的设想,故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
23、D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
24、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3
2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答案:(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答对两点即可)(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2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3)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
26、你自己”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
27、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文池思想的灵光(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6分)答案:(1)主张。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3分)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3分)(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任4点4分)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8、。(任答两点得4分)(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任一点即可得4分)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任2点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摘编自中华文体库材料二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邪教徒的寺
29、院,引入邪道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难道上帝不将惩罚你?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30、(9分)(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目的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尊崇理性。(3分)背景:古希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多元性为其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6分)(2)体现:揭露教会的腐化,抨击教会的黑暗,重视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个性解放。(2分)目的:打破教会的精神禁锢,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促进思想解放。(2分)(3)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启示:注重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与创新中学习传统文化。(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