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理念【摘 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强化科学定位、以需为本的办考理念;强化能力本位、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形式多样、突出实践的社会助学理念;强化多元并举、全面客观的学业评价理念。【关键词】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教育理念;强化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全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先导。当前,自学考试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完善自身需要,正在进行多层面、多环节、多方参与的立体化综合改革。1
2、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必须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为总揽,以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要充分发挥好自学考试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作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四种理念。一、科学定位、以需为本的办考理念办考定位是自学考试办考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科学合理的办考定位是保证自学考试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体优化的重要前提,其本质是解决“办什么样的自学考试”的问题。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2自学考试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创立于 20 世纪 8
3、0 年代初期,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981 年到 1988 年是学历教育的补偿阶段。自学考试为大批被“文革”耽搁的一代提供了学习机会,缓解了“青年要上学,干部要学历,国家要人才”的社会矛盾,这期间自学考试的功能定位为学历教育。第二阶段,从 1989 年到 2000 年是高等教育补充阶段。自学考试很大程度上为大批未能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矛盾,其功能定位仍然是学历教育,只是教育的对象由在职人员为主转为高考落榜生为主。第三阶段,从 2001 年到 2010 年,自学考试进入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阶段。这一阶段自学考试的功
4、能定位由单一的学历教育,转为以发展学历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为行业部门培养了大批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2011 年以后,自学考试进入转型的创新发展时期,需要对自学考试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地位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自学考试始终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脚步,根据时代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革自身结构,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规律性。2010 年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有选择的、多元的、高质量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为此,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对自学考试的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调整,
5、着重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位置和角色的变化,即自学考试不再与普遍全日制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甚至不再作为高校教育的补充角色,而是尽可能地满足受教育者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它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作用。二是教育的内容标准应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换,这种质量标准应当是大众化教育之下的、为经济社会生产一线服务的人才规格,是使广大学习者通过自学考试,达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服务社会、提高素质的目的。二、能力本位、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功能定位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需求的迅速扩大
6、,为使以各类在职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自学考试得以生存和发展,迫使自学考试必须强化能力本位、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科学调整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张大良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方面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性、学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据统计,目前的自考生中有 65%在考前已经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在职人员和大中专在校生成为求学的主体。这说明自学考试已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新时期自学考试发展模式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注重考生规模和专业数量转变到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能力本位,要
7、以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兼顾社会文化教育。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自学考试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的改革:一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落实新时期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将对考试内容改革、教材改革和社会助学改革等各环节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需要对接。对于那些理论化过重、不够灵活实用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要果断加以调整,减少专业数量,重新设置核心课程,增加选考课比例,加大实践性课程或技能培养环节,尽快形成新的专业目录和课程设置规范。二是教学内容改革。针对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
8、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学考试,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坚持理论知识为应用服务,适度、够用即可,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力求新颖和实用。三是教学体系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更是一种能力为本的教育,要始终把提高考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要建立院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培养体系,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三、形式多样、突出实践的社会助学理念社会助学是连接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4自考社会助学工作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
9、部分,是实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自考社会助学的教育目标要与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助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手段等要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展开。为此,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实现自学考试由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必须改变目前单一的知识讲授助学理念,牢固确立形式多样、突出实践的社会助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多元化的社会助学体系。围绕提高考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自考社会助学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丰富助学内容,改进助学方法与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自考助学还应开展课堂讨论
10、、案例分析等实践性内容,以及走出课堂,开展一些实地调查和社会实践,培养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要求助学方法与手段有所创新,要改变传统助学课堂灌输,考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倡导把考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此外,可将网络技术、各种视听媒体应用到助学中,借助其直观性、动态性和较大的信息量,增强考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遴选优秀师资,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助学師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助学效果。遴选配备优秀的助学师资至少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二要有自考助学的教学经验;三要有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自考教
11、学任务,使考生准确、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三是构建助学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助学质量。建立助学评估机制的关键是确定评价指标,并根据各自的权重分配分值,形成评估实施方案。组织自考助学评估要科学规范,形成制度机制。各助学机构接收评估的过程,也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质量。四、多元并举、全面客观的学业评价理念学业评价实质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掌握的信息和数据,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业评价最大的价值是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育目標正确的前提下,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学业评价方法才是最佳方法和最佳选择
12、。当前,随着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其人才培养将由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为此,鉴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基本特征,那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学考试就应该牢固树立多元并举、全面客观的学业评价理念,积极探索多元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努力构建内容多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关注过程、突出实践的学业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双项学业评价制度。专业核心课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应设置体现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课程。5所谓对专业核心课实行理论与实践双项考核,就是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业评级由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性环节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最
13、终考试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理论考试成绩占 60%,实践考核成绩占 40%。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双项考核制度,拓宽了学业评价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有利于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二是将社会助学机构同主考院校一并赋予学业评价职能。自学考试传统的学业评价主体是主考院校中的教员,赋予助学机构评价职能,增加评价主体,可突显出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与客观性。社会助学机构参与学业评价后,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将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统一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评定由助学机构负责,统考成绩评定由主考院校负责。三是将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实行
14、多元化考核。首先是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目前,主要可采用网络助学过程性考核或面授助学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两种形式。其次是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的试题往往比较开放,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再次是自学考试评价与其他教育形式评价相结合。通过建设学分银行的机制体系和服务平台,构建课程学习互认通道。这种结合可避免重复考核考生已掌握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考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参考文献】1 姜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积极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J.中国考试,2014(4)3-6.2 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Z.1988.03.03.3 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6-11.4 赵亮宏,主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和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5 中国考试编辑部.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进展J.中国考试,2014(4)8-12.【作者简介】职天成(1965-)男,河南温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