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541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6页
2016春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第4课 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才之路 政治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3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单元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单元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 学 线 索2主干知识梳理3探 究 提 示4疑 难 突 破5随 堂 训 练6课 时 作 业7学 海 导 航1学 海 导 航1识记并区别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形式。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重点】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难点】导 学 线 索主干知识梳理传统文化面面观相对稳定性习惯基本形式凝固重要标志古代文学传统绘画学术思想传统文化在今天相对稳定性因时而变精神纽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兴旺发达全面发展新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改造或剔

2、除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积极的吗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1)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妨害人的发展。探 究 提 示1教材P39“探究问题”提示:(1)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产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原有的症状有时会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灸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

3、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它最初被用来减轻和消除身体不适,施灸的工具从各种树枝发展到今天的艾叶。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称是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在皮黄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员,他们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上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黄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文字起源于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中期。汉字从图画、符号的创造、定型,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楷行、草等形成过程。汉字在书写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2

4、)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如:中国儒学思想、春节、中秋节等对中国的影响至今还存在。2教材P40“探究问题1”提示:(1)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灯节,时在夏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谓之夜,故称元宵或元夜。此俗成于东汉,至唐演变为元宵节。上元原为道教上元天宫诞辰,举行庆典并形成观灯的习俗。唐玄宗时规定观灯为三夜,北宋延至五至六夜,规定正月初八张灯,正月十五落灯。唐元宵节出现杂耍技艺,宋时有猜灯谜,明代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元宵节逐渐演变成内容丰富的节日习俗,观灯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元宵节在饮食上的特征是吃元宵,又称汤圆,含有团团圆圆之意。端午节又名重午、端阳、蒲节,时在夏历五月初五。

5、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其起源有说源于纪念屈原、龙舟竞渡、吃粽子、祭龙、“恶日”之说、夏至节等,说法不一,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第一种。端午节时悬挂菖蒲、艾草,插柳,戴香包,抹雄黄酒,都是为了辟邪驱恶。民间还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也可能与端午节去邪除祟有关。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宋代中秋节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传统节日。从时序上看,八月是农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变成了中秋节的主题,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6、。泼水节,中国傣族的新年节日。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至四天。过节时,男女老幼沐浴更衣、清洗佛像、互相泼水,后来以泼水为戏,来防疾消灾。今天的泼水节增加了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和贸易等内容。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它最初带有宗教色彩,旨在通过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后来逐渐演变为欢庆丰收和畜牧业兴旺的节日盛会。每年在夏秋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拔河、蒙古象棋、武术、球类等体育项目和物资交流会及各种文艺活动。藏历新年是中国藏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藏历十二月开始,家家户户做糕点,酿青稞酒、制作彩花板,预祝来年风调雨

7、顺。除夕全家人按辈分坐定,祭神和欢庆新年到来。(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主要是因为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另外,这些传统习俗也随社会发展不断地自我筛选和演变。3教材P40“探究问题2”提示:(1)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如:北方的四合院、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8、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彻底抛弃。4教材P41“探究问题”提示:以孔子、孙中山等的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5教材P43“探究问题1”提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而“孝”又要求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

9、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思想包袱,应该摒弃。疑 难 突 破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形式含义(内容)影响地位传统习俗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形式含义(内容)影响地位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

10、统文化继承性记忆口诀传统习俗影响久,约定俗成至今有。传统建筑凝固术,光辉一页永存驻。传统文艺风格异,历史悠久别忘记。传统思想影响深,历史积淀生了根!(2015北京卷)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解析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1、具有历史价值,人们以这种古建筑为背景创新了热销产品。这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继承的核心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运作,D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下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_的继承()A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B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传统习俗C传统习俗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传统建筑D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答案C解析中秋赏月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

12、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天津杨柳青年画属于传统文艺的继承,北京菊儿胡同属于传统建筑的继承,C项对应正确。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特点内涵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民族性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2)传统文化的作用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原因从传统文化自身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

13、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从民族、国家、社会角度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

14、具体措施: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1)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2)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015广东卷)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

15、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BCD解析正确,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

1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答案A孔子曰:“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反映了儒家开放的胸襟和求知精神,对我们在求知道路上有着深邃的影响。这表明()A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B传统文化有保守过时的因素C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D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制约着人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A观点具有片面性,不能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看做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应辩证分析。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积极影响,C项符合题意。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

17、民族性。3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随 堂 训 练答案B解析中韩两国虽然都过农历新年,但春节的习俗却各有特点,这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牌匾

18、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A继承性B积累性C稳定性D民族性答案A解析题目这句话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积累的前提,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B、C、D三项不符合题意。4“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B旨在表明现代人无法突破传统文化的造诣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答案C解析中小学生吟唱古诗词,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C项

19、符合题意;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B项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5每年的中秋佳节,人们往往或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福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或和家里人“千里共婵娟”。月亮升起时,人们赏月、祭月、吃月饼,寄托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回答:(1)中秋月亮升起时,人们赏月、祭月、吃月饼属于传统文化的什么内容?(2)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答案(1)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课 时 作 业(点此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