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检测(一)(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天体系统结构图,完成 12 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由 b 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北极星与 c 是在同一恒星系统中ABCD2下列关于 b 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天体是地球B哈雷彗星处在 b 系统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 c 系统出现Db 系统中除 c 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解析 第 1 题,d 的半径是 200 亿光年,说明 d 是总
2、星系,目前,总星系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项正确;水星是行星,属于太阳系,比太阳系低的天体系统是类似于地月系这样的行星系统,因此,太阳系是包含水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而 a 是银河系,故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时,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项正确;读图可知 c 是地月系,b 是太阳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北极星不在太阳系内,因此,北极星与地月系不在同一恒星系统中,项错误。第 2 题,读图可知,b 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应是太阳,A 项错误;哈雷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彗星,B 项正确;c 系统是地月系,流星雨是出现在地球大气层内部的现象,C
3、项错误;就目前人类的探测结果,除地球外,没有发现生命存在,D 项错误。答案 1.C 2.B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回答 34 题。纬度(N)64504030200可能总辐射(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W/m2)54.471.798.2120.8132.7108.8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BCD解析 第 3 题,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 对。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B、C、D 错。第 4 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对。纬度高,虽然白昼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错。云层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错。答案 3.A
5、4.D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地球上部分地点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日全食照片,据此完成 56 题。5图中太阳被月球遮挡的发光部分是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对流层6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解析 第 5 题,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太阳圆盘,是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不能遮挡住色球层及日冕层。但由于日冕层的可见光太少了,所以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色球层,故选 A。第 6 题,该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布。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故答案选 B 项。答案 5.A 6.B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
6、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1966 年设计,1970 年开钻,1992年 7 月停工,现在井深 12 262 米。结合下图,回答 78 题。7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心8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 89 km/s 之间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C此处可能为硅镁层D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解析 第 7 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17 千米,陆壳平均厚度是 33 千米,该钻井的最深处 12 262 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A 对。没有陆壳的厚度,不可能到达地幔、地核、地心的位置,B、C、D 错。第 8 题,根据材料,该钻井最深处仍位于
7、地壳中,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 36 km/s 之间,插图错,A 错。此处位于地壳内,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B 错。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D 错。此处位于地壳内,可能为硅镁层,C 对。答案 7.A 8.C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 910 题。9导致甲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10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D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解析 第 9 题,图中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季
8、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 正确。第 10 题,图中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D 正确。答案 9.A 10.D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 1113 题。1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准格尔盆地1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D冬季寒冷干燥1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波浪侵蚀解析 第 11 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 D 正确。第 12 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
9、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故 C 正确。第 13 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故 C 正确。答案 11.D 12.C 13.C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1415 题。14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城市白天气温高于夜晚,说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BCD15分析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图示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BCD解析 第 14 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C 正确。第 15 题,读天气预报图可
10、知,上海该日为阴雨天气,温差最小。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故 D 对。答案 14.C 15.D2017 年 12 月某日早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古城扬州在大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天宫”,气温上升缓慢,一直持续到 10 时左右。下图示意扬州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 1617 题。16大雾说明,扬州近地面()A风力较大B对流强烈C垂直温差小D空气湿度小17大雾导致扬州气温上升缓慢的原因之一是()A强B弱C强D弱解析 第 16 题,雾是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形成的,风力小、空气湿度大、对流弱、大气中粉尘等固体颗粒物多有利于雾的形成。垂直温差小,大
11、气对流弱,近地面气温较低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易形成雾。第 17 题,大雾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升温慢,地面辐射弱,气温上升缓慢。答案 16.C 17.A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回答 1819 题。18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19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地球运动B地球圈层结构C水循环D热力环流解析 第 18 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环流。图 A 符合,A 对。图 B、图 C 没有形成环流,图 D 是逆时针方向环流,B、C、D 错。第 1
12、9 题,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主要模拟的是热力环流,D 对。不能模拟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水循环的原理,A、B、C 错。答案 18.A 19.D读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回答 2021 题。20“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水汽输送B下渗C植物蒸腾D蒸发21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A加大草地灌溉用水B增加城市内涝发生C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D加剧热岛效应解析 第 20 题,“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B 对。水汽输送主要是从海洋输送到陆地上空,A 错。植物蒸腾、蒸发
13、都是水汽上升,不能补给地下水,C、D 错。第 21 题,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C 对。将水引走,没有加大草地灌溉用水,A 错。将雨水收集起来,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发生,B 错。雨水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绿地建设,减轻热岛效应,D 错。答案 20.B 21.C读图“火山构造示意图”,回答 2223 题。22上图中发生的地质作用属于()A外力作用B沉积作用C内力作用D侵蚀作用2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解析 第 22 题,上图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火山活动,火山活动属于内力作用,故选 C。第 23 题,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14、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处于上地幔的上部,所以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幔,故选 B。答案 22.C 23.B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 2425 题。24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A冲积扇B陡崖C沙丘D峡谷25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解析 第 24 题,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
15、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 A 正确。第 25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 B。答案 24.A 25.B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2628 题。26甲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7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28推测目前此方法
16、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解析 第 26 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选择 C。第 27 题,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此时位于中午前后,选择 B。第 28 题,如果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占地广,效率低,A 对;此种方法破坏环境小,B 错;成本不高,C 错;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D 错。答案 26.C 27.B 28.A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震中 5.1 公里范
17、围内平均海拔约 3 827 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回答 2930 题。29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BCD30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解析 第 29 题,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故 A 正确,B、C、D 错误。第 30 题,地震是地球内
18、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 A 正确,B、C 错误。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 D 错误。答案 29.A 30.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31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区域是_区和_区,这两个区域 的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均 高 于 赤 道 地 区,其 共 同 原 因 是_。(2)C 的值大约是_。它大于 B 的原因主要是_。(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
19、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 的纬度值应为 37N,A 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第(2)题,C 的值从图上可直接得出。C 地纬度低于 B 地,太阳高度角大而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强。第(3)题,城市与郊区相比,纬度无差异;但大气清洁度和降水多少有较大差异。第(4)题,一个地区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差异较大,只能从不同季节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小、昼长、天气变化等角度分析
20、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 撒哈拉沙漠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160180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4)A 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3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1、(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解析 整体分析: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第(1)题,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第(2)题,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第(3)题,从下垫面
22、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图中箭头方向为: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区,郊区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
23、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 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 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 30 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 T0,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
24、。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在 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25、,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34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0 分)(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解析 本题以华北地区为背景,考查流水的外力作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1)题,考查流水的沉积地貌
26、。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第(3)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答出三条,合理即可)期末综合检测(二)(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27、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14 年 9 月 12 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 1 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近了一步。读图完成 12 题。1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A BB CC DD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
28、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解析 第 1 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 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是 A(银河系),所以根据图判断 A正确。第 2 题,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的,所以 C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答案 1.A 2.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据此完成 34 题。3该城市可能是()A重庆B广州C天津D哈尔滨4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B云量多少C空气质量D昼夜长短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得出 1 月最低气温在 0 以
29、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1 月均温在 0 以上。5 月太阳辐射最强,7 月气温最高,再加上 1 月的气温不在10 以下,故只能是天津。第 4 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海拔和天气状况,夏季天津正处于雨季,故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是云量的多少,所以 B 选项正确。答案 3.C 4.B日本夏普公司和关西电力公司在大阪建设的太阳能发电站于 2011 年开始发电,年发电量达 2.8 万千瓦,超过了西班牙太阳能发电站。据此,回答 56 题。5下列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中,目前尚未实现的是()A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电解铜B在沙漠地区建造大型太阳能发电站C利用太阳能大量开采地下矿产D
30、利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6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能的是()A生物能B风能C水能D地热能解析 第 5 题,要回答本题,了解太阳能对地球的作用是关键。以目前的技术,并不能利用太阳能大量开采地下矿产。第 6 题,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答案 5.C 6.D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 78 题。7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合为岩石圈D图中包括软流层8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
31、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解析 第 7 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 A 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 B 选项错;岩石圈包括,故 C 选项错;包括软流层,故 D 选项正确。第 8 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答案 7.D 8.B2018 年,我国将实施嫦娥四号任务:先发射中继星,再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登陆。如果成功,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谱写月球探测历史新篇章。完成 910 题。9嫦娥四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是()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
32、层D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10关于此次航天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月球表面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强烈,形成厚厚的月壤中继卫星能解决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时与地球间的通讯联系 月球背面来自地球的电磁辐射较少,有利于开展深空探测 月球背面太阳风影响更强 月球背面受来自小行星带的小天体撞击的风险更大ABCD解析 第 9 题,嫦娥四号返回时,是从大气上界到地面,依次经过的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B 对。A、C、D 错。第 10 题,此次航天任务,月球大气稀薄,表面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弱,形成的月壤薄,错。中继卫星能解决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时与地球间的通讯联系,对。月球背面来自地球的电磁辐射较少,有利于开展深空
33、探测,对。月球背面太阳风影响弱,错。月球背面朝向小行星带,受来自小行星带的小天体撞击的风险更大,对。C 对,A、B、D 错。答案 9.B 10.C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图,回答 1112 题。11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AA1 和 B1BA2 和 B1CB1 和 C2DA2 和 C212材料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接近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20%。以下国家林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是()A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B加拿大、法国等亚寒带国家C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D美国、日本等经济最发达国家解析 第 11 题,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2)
34、的能力增强;同时,大气逆辐射(B1)的能力增强。第 12 题,根据材料可知,森林破坏越严重的国家,其林业的 CO2 排放量越大,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的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答案 11.C 12.C读某地某日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统计资料(单位:),回答 1314 题。时间离地面高度 5 时8 时11 时14 时17 时20 时100 m14.2617.7620.0621.6019.4116.7350 m14.1717.7720.4022.1219.7316.862 m13.6318.0520.8722.6320.1016.7213.该地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分别是()A
35、每天的 14 时和 5 时B近地面大气获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和最少时C地面辐射出现最高值和最低值时D大气逆辐射达到最强和最弱时14下列时间段该地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是()A20 时次日 5 时B8 时11 时C11 时14 时D14 时20 时解析 第 13 题,一天中,正午时太阳辐射最强,13 时左右地面辐射最强,地面将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个过程,至 14 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高值,此时大气逆辐射最强;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每天的日出前后,此时大气逆辐射最弱。但具体时间不会固定在每天某个特定时刻。第 14 题,正常情况下,高度每上升 100 m,气温下降约 0.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20 时次日
36、5 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 m,发生逆温现象,空气的上升运动受到抑制,使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答案 13.D 14.A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读图完成 1516 题。15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A5 时8 时,市区均温最高B12 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C15 时22 时,市区升温显著D22 时次日 7 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16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原因有()A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B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最大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D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解析 第 15 题,热岛强度应该是反映城郊之间的
37、温度差异,图中热岛强度数值越大,表明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越大,城市热岛环流最强。仔细读图可以发现,22 时次日 7 时,热岛强度数值较大,说明城市热岛环流最强。故选 D。第 16题,根据上题分析,观察图中曲线变化,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强,秋季其次,春夏较弱。北京春季降水较少,夏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不大,秋季城市热岛强度较大,冬季低温,市区供暖条件好,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故选 D。答案 15.D 16.D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是稳定风向,读图回答 1718 题。17试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ABCD不能确定18有关地风向,正确的是()A西风B东风C东南风
38、D西北风解析 第 17 题,要比较风力的大小主要是看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密集则风力大,稀疏则风力小。从图中可看出处等压线比处要密集,所以风力处大于处。选项 A 正确。第 18 题,据图可知处是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再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可判定为西风。所以 A 正确。答案 17.A 18.A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几乎是处处要达到极致。新建的住宅区所在地域一般都处于高地,形成一定的坡面,居民小区的绿地也有坡度,都有利于雨水自然下流。连市内高架路路面都设置了雨水收集管道,防止任何雨水被浪费。据此回答 1920 题。19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
39、水C水汽输送D径流20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种矛盾()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解析 人们拦蓄和利用雨水,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可以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答案 19.D 20.B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 2122 题。21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A含沙量明显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流速明显加快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22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水汽输送B植物蒸腾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解析 第 21 题,三门峡水利工程位于渭河以下的黄河河段上,所
40、以其不可能调节渭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渭河下游流速降低,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渭河下游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加剧。第 22 题,植被的破坏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减弱,同时影响地表水下渗,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甲地区属于外流区,水汽的来源是海洋,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输送完成的,所以植被破坏对该环节影响较小。答案 21.D 22.A读下图,回答 2324 题。23该岛的水循环属于()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24从水循环来看,小岛()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 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 受温室效应的影
41、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ABCD解析 第 23 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岸。岛屿上的水资源与海洋间存在循环,属海陆间循环。第 24 题,夏季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更新快,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造成气候异常,从而影响水循环。答案 23.A 24.D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 2526 题。25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6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 第 25
42、 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第 26 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答案 25.C 26.A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猫咪山图”,完成 2728 题。27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28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由变质作用形成解析
43、第 27 题,猫咪山的形态是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第 28 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 27.B 28.C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 2930 题。29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 cm/s B200 cm/sC300 cm/s D400 cm/s30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解析 第 29 题,
44、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6.4 cm 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 200 cm/s。第 30 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答案 29.B 30.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从地貌上看,处是_,它是由于_作用而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_。(2)从地质构造上看,处属于_构造,它是由于_而形成的。(3)在处中,沉积物颗粒最大的是_,理由是什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地貌。注意仔细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来答题。答案(1)山麓冲积扇 流水沉积 河流流出山口处(2
45、)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移动(3)处 处位于处的下游方向32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0 分)(1)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 A、B、C 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2)不 考 虑 地 面 摩 擦 力 的 情 况 下,上 图 中 甲、乙 两 地 风 力 较 大 的 是_,并说明判断理由。(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 AB 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解析 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第(2)题,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处风力较大。第(3)题,
46、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第(4)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答案(1)B(2)甲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3)B(4)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墨累河位于澳大利亚内陆,乘船可欣赏到拥有上百万年历史的峡谷、悬崖、宝蓝色礁湖和一望无垠的红树林,曾一度成为世界重要游轮度假线路。但近年来由于干旱持续发生,墨累河水量不断减少,河流水位急剧下降,其又成为“最受伤的大河”之一。材料二 如下图。(1)墨累河日渐枯萎的原因与材料二图中_(填序号)环节有关。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2)据材料一图分析墨累河水源中缺少_补给,为什么?(3)材料
47、二图中水循环各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_(填序号),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减少?解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墨累河水量减少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水圈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第(1)题,墨累河日渐枯萎是由大旱天气造成的,从根本原因上说,是海洋水汽输送不够。读图可知应为水汽输送,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第(2)题,澳大利亚由于纬度低,又没有高山,故没有冰川积雪,所以墨累河缺少冰雪融水补给。第(3)题,水循环各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地表径流。是地下径流,破坏植被、城市化带来的地面硬化等都会导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答案(1)海陆间循环(2)冰雪融水 澳大利亚纬度低,且无高山。(3)破坏植被、城市化等。3
48、4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 年 5 月 2 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 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 2 700 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10 分)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滑坡强度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影响滑坡强度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岩性、地质构造、触发因素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社会经济密度、交通通达程度、救援能力等。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