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1(2014陕西汉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田昌五等秦汉史“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2、奴隶)”。史记卷68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梭伦改革不分配农民土地,而是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材料二反映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两者所产生的影响应从政治发展角度分析归纳。第(2)问,雅典是海洋文明,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依据教材知识归纳自然地理环境;两者改革都成功并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两者对农业的态度不同,说明改革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答案(1)政策不同: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
3、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2(2014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
4、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欧洲社会怎样的历史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宗教改革的理解能力。第(1)问,三幅图反映了欧洲天主教会与反天主教会的斗争。他们之间是统治与反统治的斗争。第(2)问,从材料二概括大分化大组合出现了地方化和民族化宗教组织,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由此概括即可。答案(1)图1反映的是天主教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图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图3是宗教改革打击了
5、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采取应对措施,如烧死“异端”。(2)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3(2014济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到l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新教虽然有很多派
6、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鳌江论坛(1)依据材料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因信称义”与天主教的“针锋相对”之处,并指出这一思想的进步意义。解析第(1)问,主要根据材料“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概括;第(2)问,天主教强调因行称义,人得救要靠教皇和教会,而“因信称义”则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进步意义”主要从动摇天主教会地位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概括。答
7、案(1)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作用。(2)不同之处:天主教宣扬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而新教宣扬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意义: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
8、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
9、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等信息分析地主与农奴的基本关系;从“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分析国家与农奴、地主的基本关系。第(2)问,联系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变化等知识回答。答案(1)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同时也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或“提交一定的费用”等;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2)理解
10、:上述谈话不完全符合史实,可能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5(2011山东文综,3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中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
11、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第(1)问为教材基础知识,可直接回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2)问,考查史学研究方法,第一小问,注意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第二小问是开放型题目,但最好选取材料或所代表的立场,其理由要分别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积极性作答。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