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学问题2016 年第 5 期基于历史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以岳麓版必修 II 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为例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李树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历史课程而言,“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如何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点,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和
2、成长的素养,实现历史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把历史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围绕这个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笔者以岳麓版必修 II 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教学为例,谈一下个人的理解。一、找准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思维如何找准一节课的教学切入点,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确定教学切入点。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教学的意义。但如果学生连起码的兴趣都谈不上,何来教学意义?对于一节课教学来讲,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
3、内容有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切入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通过积极参与,构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发展。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话题:“一场持续不断的逃离”、“一次引人注目的访问”、“一个目光长远的决策”。“一场持续不断的逃离”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人不断逃往香港的情况;“一次引人注目的访问”主要介绍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情况;“一个目光长远的决策”主要讲述了中国对外开放决策做出的过程。这三个话题,题目新颖别致,题目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看到这三个题目和相关内容
4、后,会主动思考:“是什么样的逃离?为什么要逃离?”、“什么访问?访问有什么影响?”、“什么决策?为什么是目光长远的决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推进了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有深刻理解。其次,也可以从社会关注点出发,确定教学切入点。历史教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历史教育,激发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是历史教育承担的责任。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社会话题紧密相关。在教学中,可以从现实话题入手,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本课教学中,以“一个形势严峻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一个关注未来的战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当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和行动
5、。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关怀”品质。这是社会对公130历史教学问题2016 年第 5 期民素养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在历史课教学中,找准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有助于“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实现历史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二、把握教学关键点,提升教学目标所谓的教学关键点,是指对一节课教学目标完成和提升有重要影响的点。一般来说,一课的关键点,可能是教学的重难点,也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困惑点、疑问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概述我国创办经
6、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来讲,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史实、过程和特点,显然不能很好地彰显历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使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依托点,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实现历史教育的育人目标。单纯地讲授和学习历史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考和思维品质时,历史知识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本课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知识简单了解的层次上,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知识“酶化”为“知识观”,“酶化”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成
7、为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营养液。可以依托知识和相应的材料,让知识和材料“酶化”为有意义的思考、思想和情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内化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这也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在本课教学中,依托大逃港一书的相关内容,讲述“一场持续不断的逃离”,促使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逃离家园?逃离的背后说明了什么?通过讲述“一场艰难坎坷的谈判”,使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相关材料,以“一个形势严峻的挑战”为基点,深入思考今天的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和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而这些问题也往往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因为把握住了教学关键点,学生
8、在知识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中心也逐渐凸显出来,即一个国家和民族,通过坚持对外开放,可以获得前进的力量,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的升华。把握一课的关键点,对关键点进行深层次挖掘、拓展,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实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三、构建教学逻辑点,培养理性思维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缜密的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在历史教学中,要尊重历史教学规律,构建严密教学逻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有重要意义。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逻辑应该是: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中国是如何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
9、外开放面临怎样的挑战?教学过程形成层层递进关系。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一场持续不断的逃离”,认识到内地与香港的差距;讲述“一次引人注目的访问”,使学生了解中国与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差距。用这些鲜活的史实和材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解决了“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这个问题。通过讲述“一个目光长远的决策”,使学生了解中国对外开放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和认识“一个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如何形成的,并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解决了“中国是如何对外开放的?”问题。最后,学生通过学习“一场艰难坎坷的谈判”,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难历程;通过讲述“一个
10、形势严峻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展示“1978-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表”和“中国 2013 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图”,使学生了解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本课最后,通过讲述“一个关注未来的战略”,使学生了解和思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含义、意义和中国发起建立“亚投行”的意义。通过这些点,构建起教学逻辑,有助于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建构知识与知识的关系,并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学科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实现历史131历史教学问题2016 年第 5 期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
11、。对于一课教学来讲,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建构教学逻辑,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历史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历史思考更理性。四、关注学生发展点,提升历史素养所谓的学生发展点,是指对学生发展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点。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人的发展是关键,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任鹏杰老师说:“教育的全部价值,恰恰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际就是人的培养问题,就是要通过教学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确定好一节课的学生发展点,其目的也是要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一节课教学来讲,学生发展点可以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也可以是如
12、何让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还可以是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节课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或情感价值观方面获得明显发展,在发展中形成一种综合学养和学力,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在一节课教学中,确定学生发展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学生发展点。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学生发展点。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教学中,“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发展点。因为学生如果要认识和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就必须对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
13、析、总结、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点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落实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确定学生的发展点。历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让历史对今天有所启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与时代的联系,并把它作为学生发展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世界意识和眼光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眼光,也是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发展点。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公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14、有着重要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现实话题都进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教育的最高目的便是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人格”。在一节课教学中,确定好学生发展点,才能真正关注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历史素养的主要环境与条件就是课堂教学和探究实践,它的根实际上深植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 年第 3期,封二。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历史教学2012 年第 11 期。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