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35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单元闯关检测: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辽宁抚顺摸底)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答案A材料中英国的货物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这样便利了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中国小农经济的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司法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仅仅是在通商口岸,并未在中国内地大量倾销,故D项错误。2.(2019安徽黄山模拟)1845年,上海道台

2、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答案D卖国求荣是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材料中的上海道台是出于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而划出一块土地给英国建租界,不属于卖国求荣,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道台用划地给英国建租界的方式防止杂处滋事,反映出其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这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故D项正确。3.(20

3、18湖北武汉模拟)1895年4月,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定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还辽”得到清廷的回报答案A由材料时间“18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的利益会有所增进,如投资设厂合法化,故A项正确。4.(2018四川绵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

4、当时()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答案D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申报”“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等。申报上刊载内容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舆论界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5.(2018湖北武汉调研)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从长远上看导致(

5、)A.中央财权下移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答案A太平天国期间,清政府军费猛增,陷入财政危机,因此采取了题干中的四项措施,这些措施在解决短期财政困难的同时,也使财权实际上大部分移到地方长官手中,故A项正确;西方经济侵略加剧是军费增加的原因,而非结果,故B项错误;中央财权下移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削弱,故C项错误;中央财权下移反映出地方权力不断扩大,故D项错误。6.(2019甘肃兰州一中月考)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建立民国就能取得革命胜利B.禁止鸦片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C.拜上帝教

6、不利于发动人民D.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答案D“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D正确,B错误;材料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并非说明建立民国就能取得革命胜利,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正是利用拜上帝教发动广大群众的,并取得了群众的支持,故C项错误。7.(2019河北邯郸摸底)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这体现了革命派()A.科学的革命纲领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C.鲜明的反清立场D.对革

7、命道路的理性探索答案C“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就是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C项正确。8.(2019辽宁大连联考)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这说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B.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C.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D.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答案C从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地方各省对中央政权是否认可成为判断中央政府是否合法的标准,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即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B、D三项。9.(2018安徽芜湖模拟)1

8、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答案D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政体模式的不同而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政体模式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由材料“各省纷纷独立”可知权力并非来自中央,故C项错误;由表格可知武昌起义后,

9、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10.(2018山东青岛高三期初调研)民国初年,对辛亥革命的称呼有多种说法,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有“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说法,名目繁多。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答案D材料体现的是媒体和舆论对辛亥革命的不同称呼,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呈现北洋军阀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多种说法”可知D项正确。1

10、1.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A.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专制体制最终必然导致革命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答案C在梁启超看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而非偶然性,因为“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故A项错误。梁启超先生意在说明民主专制最终也必然导致革命而非中国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说明专制体制最终必然导致革命,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政体而非

11、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故D项错误。12.(2018河北张家口模拟)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 769万元减至1 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B.一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受挫C.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D.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答案D材料“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只是某一个具体时期,仅据此数据不能断定中日贸易格局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1919年时一战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

12、1919年6月份”可知,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中国社会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造成了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河南许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

13、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

14、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

15、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12分)答案(1)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员的比例迅速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兴起。(任答三点即可)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看,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

16、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通,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14.(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

17、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历史现象: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