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舌尖上的巨变.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32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舌尖上的巨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巨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巨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舌尖上的巨变靳程伟 史光彩“民以食为天”。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的描述,道尽了历史上国人吃饭之难:“出于必要,我们也吃树皮草根我们的人口太繁密,而饥荒太普遍,致令我们不得不吃手指所能夹持的任何东西。”谁能解决几千年来困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百姓吃饭问题,谁就能赢得民心,彪炳史册。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了肚子,一切就好办了。”邓小平的话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交出了一份让世界瞩目的答卷。为“填饱肚子”而努力1950 年 4 月 12 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扩大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有

2、三种东西即粮食、棉花、煤油,这是几十年来入口货的大宗,中国的外汇主要买这些东西。只有这三种东西靠自己,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从 1949 年至 1953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分别为 11318、13213、14369、16932、16683万吨,人均 420、480、510、570、560 斤左右。迫于形势,政务院于 1953 年 10 月 19 日发布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憑证定量售粮办法的命令。1955 年,城镇开始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人们需要借助粮票、油票、补助豆票、糕点票、冰棍票、豆腐票等各种各样的票证来购买有限的食品。有的人家里还

3、要兼吃玉米面和红薯之类充饥。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红薯以其易植、耐旱、产量高又易储存的特点,成为人们的主粮。据很多人回忆,那时候,小孩子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时能吃上一顿全都是白面的饺子。1958 年的“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农业经济规律,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挨饿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其间,“吃饭不花钱”的公共食堂,勉强维持不久即告解散。随着 1961 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党中央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 1962 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恢复上涨,并于 1966 年首次迈上 4000 亿斤台阶。然而,粮食逐年增长,人

4、口也在不断增加。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均占有的口粮仍比较少。“填饱肚子”仍是首要问题。粮食短缺渐成往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犹如一声春雷唤醒长城内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中国粮食稳步增产。1978 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0477 万吨,1984 年达 40731 万吨,1996 年达 50454 万吨,几乎几年一个台阶,人民的“米袋子”鼓了起来。“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持续增产及其总量足够庞大,让中国掌握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底牌。1988 年年底,农业部提出建

5、设“菜篮子工程”,力图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菜篮子工程”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使城乡副食品供应逐步得到保障,人民的“菜篮子”满了起来。相应地,人们的餐桌上发生显著变化,原来只有在重大节日、红白喜事等特殊场合才能有的“七大盘八大碗”,逐渐成为日常。20 世纪 8090 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改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 1960 年起一直致力于培育水稻超高产育种,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2000 年单次产量每公顷超过 10.5 吨。超级杂交水稻为高产提供了根本保证,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历史。在农耕工具方面,

6、人力、畜力基本上被农业机械取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使得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逐步实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逐渐被取消,1993 年,粮票、油票等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退出历史舞台。2005 年年底,世界粮食计划署鉴于“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援助”,宣布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与此同时,中国由粮食受援国转身为主要粮食援助捐赠国。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正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我国延续了 2600 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向“吃得

7、好”进军在“吃得饱”的基础上,中国人开始探索如何“吃得好”,主要表现为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有品质,等等。吃得安全,要吃“绿色”“有机”“纯天然”“原生态”“无公害”“无添加”的。吃得营养,讲究搭配,肉类、蔬菜、瓜果、蛋类、奶都要有。吃得健康,一个是调整饮食习惯,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许多人还信奉“晚饭少吃或不吃”;一个是“管住嘴”,不乱吃,吃卡路里含量低的食物。据调查,当今一半以上的城市居民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吃得有品质,一个是讲究“食材要鲜”,即“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鸡鸭要吃一秒钟之前的,鱼要吃欢蹦乱跳的”;一个是讲究用餐环境;再一个是讲究补餐,享受“下午茶

8、”等。民众对“吃得好”的需求,极大刺激了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使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其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餐饮业出现“互联网+饮食”模式,餐饮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为紧密。一个表现是移动支付方便快捷,据调查,2018 年,93.2%的消费者外出通常会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移动支付逐渐成为餐饮首选和主要支付方式。另一个表现是,网上下单,快递到家,“外卖小哥”、网络代购,民众足不出户便可满足吃的需求。其二,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商场日益成为一种潮流,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刺激了需求。其三,出现了诸多知名餐饮品牌和平台。其四,除夕等重大节日的餐饮服务日益发达,形成年夜

9、饭经济。其五,国外餐饮纷纷进军中国,不出国门也能吃到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快餐等。餐饮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 年,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 18040 亿元。而餐饮业的日益发达,又反过来便利了民众的饮食生活,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餐饮方式。能够解决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 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用占全球 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 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