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20年 5 月 30 日下午 2:004: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
2、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
4、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
5、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
6、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
7、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C.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D.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B. 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
8、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D.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
9、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
10、等等。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属于强加因果。“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是“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的条件。B项,“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错误。原文中表述是“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可见选项曲解文意,偷换内容,把“进行”改成“深化”,使得句间逻辑关系出错。 D项,“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表述太绝对。原文信息是“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离开或曲解甚至为
11、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答案中“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夸大了文学的作用。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文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
12、可能在文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筛选能力。D项,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条件之一,而非唯一条件。“只有”“才能”使用不当。故选D。【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
13、确解题。(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1984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
14、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在我们所讲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实现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
15、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摘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材料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
16、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盲目抬高标准。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材料三:图1 2011-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图2 2011-2018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变化图【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简称“全面小康指数”)以100为预期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四:今日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霭缭绕,房舍林立,游客络绎不绝。仅仅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
17、八洞村时,这里还是一个交通落后、村容破旧、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十八洞村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种植、苗绣加工等产业体系,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这几年,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成为其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摘自201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之所以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更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
18、理解和支持。B. 改革开放之初,“小康”这个词首先被邓小平同志使用,是因为需要运用“小康”这个词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C.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又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2018年末的8年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每年均下降达一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1-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均降低最快。B. 2011-2018年的8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整
19、体一路攀升,发展态势良好。其中,2013-2014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上升最快。C. 十八洞村从先前的贫困村经过5年发展为小康村,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此二者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脱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性。D. “结合实际”“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理念在十八洞村得到了充分实践。6.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4. A 5. C 6.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将脱贫经验复制、推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
20、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原文是“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明显是并列关系。而选项中是“这不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更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变成了递进关系。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
21、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此二者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脱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性”错,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确实是由于十八洞村脱贫经验的复制、推广;但十八洞村的脱贫则主要是由于前文所说的“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干问的是“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知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四。材料二中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
22、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材料四中说,“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
23、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灯光调亮(节选)张抗抗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上买书,为了省钱
24、,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好许多啊。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学生们走后,书店又冷清下来。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这天下午,老公从湖区放假回家,亲自烧了几样小菜,样样都是卢娜喜欢的。儿子临近高考,天天在县中晚自修很迟才回。但卢娜却没有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
25、。她晓得老公是想同自己谈天,至少是问问,书店这个月又亏进去多少。但老公见她不想说话,什么也没说。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那人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我看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那人走后,卢娜半天没缓过神,在椅子上傻坐了一会儿,心里焦灼如焚。她飞快地算了一笔账: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最晚挨到明年,新区落定之后,书店的老顾客就将走得差不多了,书店亏空肯定越来越多辰光还早,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刚刚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不是愈加费电了么?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
26、关掉了。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就在这时,卢娜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发现原来书店东窗的窗帘还拉着。她用手指划开屏幕的接听键,然后把窗帘唰地拉开了。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清晨的阳光下,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她的手抖
27、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手心很热很烫,忽然又变得凉湿,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
28、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只要线路没有被毁坏,灯光总归会重新亮起来的吧?(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写一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既暗示一定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B. 卢娜十多年来对明光书店全身心投入,但
29、生意惨淡,连连亏损,而她始终也没想放弃,从中可见她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C. 题目“把灯光调亮”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指给阅读者提供好的读书环境,也可指卢娜心中那份期待与坚守,借书店传播知识与文化。D. 小说以“明光书店”为主要叙事场景,以书店的命运变化串联人物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当下实体书店的兴亡发展的观照,值得深思。8. 请从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第段的艺术效果。9. 作家张抗抗在谈到把灯光调亮创作时说:“女主人公卢娜,一个平常的小城女子,白天卖书、夜里有梦。”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7. B 8. 运用了比喻手法
30、。将书店比喻为城市里的瞭望塔,形象地写出了书店对城市人的巨大意义;将雪片比喻为撕碎的书页,突出了卢娜对书的挚爱以及书店无人问津的失落和哀伤。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人格化的“巨手抛甩”这一动作描写来表现从天而降的雪花落下的情景,饱含人物情感,形象贴切。插叙。以插叙形式写她面对残酷现实,独守冷清书店时的独特感受,将人物心理以形象化的方式委婉展现,丰富了人物形象。 9. 自嘲地笑是因为卢娜一心想要将“明光书店”办好,新换了灯泡,然而书店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是伤心的、无奈的笑。当她对书店的未来快绝望时,突然而来的奖励基金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明光书店”和自己重获新生,她不禁喜极而泣。面对自己一手经营的书店
31、,卢娜由此回顾自己的人生,从高考落榜到开办书店,对知识、文化、人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开书店关乎别人的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她感动得再次流下了泪水。作用:三次描写都属于细节刻画,互相照应,有利于全方位展示卢娜淳朴、坚韧的形象,也凸显了一个普通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她始终也没想放弃”说法有误,与
32、文章不符,如五、六、八段说“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心里焦灼如焚”,由此可知,卢娜内心有过纠结,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从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第段的艺术效果”,然后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该句所写的对象,是如何来写的,有何效果。“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
33、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使用比喻的修辞,把书店比喻成“城市的瞭望塔”,凸显书店对于城市人的意义,“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也使用比喻的修辞,把雪片比喻为撕碎的书页,突出了卢娜对书的挚爱以及书店无人问津的失落和哀伤,“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使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从天而降的雪花落下的情景。从叙述方式的角度来看,第三段写“上买书”,第五段写“学生们走后”,由此可
34、知,第四段“去年”属于插入的内容,展现出主人公独守冷清书店时的独特感受。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的情境,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原因,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从文中来看,“自嘲地笑”在第十一段,“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结合上文卢娜为明光书店付出的努力可知,卢娜想要把书店办好,但在现实面前,书店越来越难,“就算再亮,也是
35、夜里”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伤感,这就是“自嘲地笑”的原因,笑自己的、书店的处境;第一次“流泪”在十一段,在卢娜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接到电话,“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由此可知,她“流泪”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是喜极而泣;第二次“流泪”在十三段,“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卢娜回顾了自己的人生,从高考落榜到开办书店,对知识、文化、人生有了自己的
36、认识和定位,开书店关乎别人的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所以这里的“流泪”是因感动、感慨而流泪。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分析作答。至于作用,因为“笑”“流泪”都是对人物的描写,故可以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
37、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38、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选自宋史四百六十二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
39、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B.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C.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D.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未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也指没戴帽子。B. 灵枢,又称灵枢经,宋末元初医学著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在针灸学上有着较高的权威。C. 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
40、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文中引作比喻。D. 阴阳,古代思想家把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文中指中医的假设性概念。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庞安时出身世医家庭,自幼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营向他传援脉诀。他却认为过于浅显,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融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息。B. 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选,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
41、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C. 庞安时医术精湛入深,沉着仔细。他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D. 庞安时做到活人无致,医德高尚。他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他对自己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
42、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2)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他)说:“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是虚妄(或:没有什么根据)的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
43、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其中,“舒之桐城”意思是“舒州的桐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七日而子不下”,意思是“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中间不必断开;“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主谓宾都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
44、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宋末元初医学著作”说法错误。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在徒弟的帮助下”文中无此信息,原文是“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45、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并未说有徒弟的帮助。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后出,后来增加的;有功,有功效;遗,遗漏。(2)以,拿、用;术,医术;若是,如此;非也,否定式判断句;其,语气词,大概;妄,虚妄。【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46、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病而耳聋,于是
47、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大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夫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普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 “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
48、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愚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
49、。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虚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
50、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停止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溪晚凉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鸯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注】幢:旌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的“扫”字体现出山风的强劲,山风既带来了“秋寒”,也留下了澄碧的夜空。B. 诗人善于观察,抓住山间溪边轻烟的色泽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一幅迷蒙梦幻的画面。C. “银湾”指银河,它以皎皎的光辉照
51、亮了夜空,又像一湾流水闪耀着波光向东方倾泻。D. 如龙一样蜿蜒盘旋的险峻山势使前文轻快的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15.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 D 15. 想象。颈联中诗人想象白鹭沉浸在睡梦中,正梦见了征鸿。唤起了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拟人。在静夜里,溪水也善解人意地“不语”,而是缓缓流淌。苦竹则对着山间的客人吟唱起笛箫般悠长的调子。一静一动,都凸显出山间之静。以动衬静。白狐对月的呼号和苦竹临风的幽鸣都以柔和的自然之声衬托出溪边的宁静。比喻。渲染夜晚宁静的意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
52、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错,“苦篁对客吟歌筒”,诗人未写竹影,只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读者则从这竹声的描绘中,想象到星光之下竹影幢幢、随风摇曳的动人景象。可见诗人以轻盈的文笔描绘出秋夜的清丽静谧,并无凄厉之感。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意境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53、,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溪汀眠鹭梦征鸿”,溪边的沙汀是水鸟栖息嬉戏之地,此刻早已寂无声息,诗人想象白鹭正梦见征鸿远去,引起悠远的梦思,这种巧妙的构想,将人的情态赋与水鸟,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运用想象写地面景象,极显秋夜之静谧。“轻涟不语细游溶”“苦篁对客吟歌筒”,拟水如人,“不语”二字,意味着白昼水面的喧闹早已消逝,溪水在夜色的抚摸下安歇,诗人用一连串形容词“轻”、“细”、“游溶”,分别描写水波轻动、波纹细微、水流徐缓之状,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
54、客的吟诵相应和,运用拟人手法,一静一动,凸显出山间之静。“白狐向月号山风”“苦篁对客吟歌筒”,写白狐向月嗥叫,山风吹来深谷的回声,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柔和的自然之声衬托出溪边的宁静。“玉烟青湿白如幢”,晚烟缭绕悬浮,摇曳不定,宛如风中飘动的白色幢幡,运用比喻渲染夜晚宁静的意境。【点睛】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5、(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2)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3)小石潭记中“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答案】 (1). 渺渺兮予怀 (2).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4).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 似与游者相乐【解
56、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兮”予”“渺”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另外就是注意别遗漏或者误写虚词“也”“则”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到一年端午时。人们在多姿多彩的节日内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 )。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7、”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_。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
58、光流转,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B. 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C. 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D. 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浑然天成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人非B. 浑然天成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换星移C. 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是人非D. 水乳交融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换星移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
59、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B.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C.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D.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答案】17. B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前文可知,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讲人们在端午节的收获,即“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积蓄前行的力量”,据此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人们”,“人们
60、”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C两项;对比B、D两项,B项的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辨析。第一空:“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句中用来形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用“水乳交融”。第二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根据语境,由上文“风土民情与传
61、统民俗”可知,此处用“交相辉映”更合适。第三空:“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强调种类的多样性。结合文本,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巨大张力和丰富的内涵,所以用“兼容并蓄”更符合语境。第四空:“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句中形容时间推移,应用“物换星移”。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
62、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语序不当,“不断创新、植根传统”语序不当,可改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C项,成分残缺,此处介词使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掉“使”;D项,成分赘余,属于中途易辙,应删掉“人们”。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
63、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对这句话的第一种理解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几百万年前已经完成的完成式。但是,对这句话的第二种理解则不是完成式,_, 是指动手动脑、出力流汗的劳动一直在持续促进个体的手和脑的协调发展。这意味着,如果小朋友长期坐在那里动脑筋思
64、考数学题、背英语单词而没有动手劳动,_。劳动如此重要,家长需要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多让孩子参与劳动。【答案】 (1).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很重要呢?(关键词:劳动、孩子、重要,必须是设问句) (2). 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进行式(关键词:而是、进行式或直在进行的) (3). 他的脑、手可能不能协调发展(关键调:脑和手,可能,不协调)【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其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
65、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再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最后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本题中,第空,根据句末的问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问句。再根据后文的“第一种理解”的内容和“第二种理解”的内容,以及文末的“劳动如此重要,家长需要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可知全文谈的就是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此处应填“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很重要呢?”这个问句。第空,根据前文的“不是完成式”,可知此处应填一个由“而是”领起的、与前文构成“不
66、是而是”结构的句子;根据后文“一直在持续促进”,可知此处应填“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进行式”。第空,根据前句的“如果”,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句子,与之构成条件关系。根据前文“动手动脑、出力流汗的劳动一直在持续促进个体的手和脑的协调发展”,可知“小朋友长期坐在那里动脑筋思考数学题、背英语单词而没有动手劳动”的结果只能是小朋友的脑、手就可能不能协调发展。所以此处应填“他的脑、手可能不能协调发展”。【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21.下
67、面是某二手转让分享平台针对网民有偿分享闲置物品情况的调查。请简要概括两幅图表内容,并向平台提出一条建议。网民有偿分享闲置物品的意愿调查 网民对有偿分享闲置物品的担忧因素调查(1)内容:_。 (2)建议:_。【答案】 (1). 内容:绝大部分网民愿意分享闲置物品,但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担心物品损坏或丢失,或因使用次数多而导致物品使用寿命缩短,或私人信息因此泄露以及借还过程繁琐等。 (2). 建议:平台应着力完善分享物品及分享者信息保护机制,从而吸纳更多拥有分享意愿的消费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文转化能力。先审读题干,然后读图,从图中分析关系,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本题题干“下面是某二手转让分
68、享平台针对网民有偿分享闲置物品情况的调查。请简要概括两幅图表内容,并向平台提出一条建议”,对于前者,应关注图表上的对象,应是“意愿”与“因素”。从图一、二看,绝大部分网民愿意分享闲置物品,但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担心物品损坏或丢失,或因使用次数多而导致物品使用寿命缩短,或私人信息因此泄露以及借还过程繁琐等。针对两幅图所表述的信息,可给出建议:平台应着力完善分享物品及分享者信息保护机制,从而吸纳更多拥有分享意愿的消费者。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曾国藩:“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也有不少诗人歌
69、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 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你对“懒”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战胜懒惰,走向成功对于懒,我们不可全部否定。懒,是世人眼中的恶习,不少诗人却歌颂着、标榜着懒。懒有其存在的个人生理、心理原因及社会原因。偷懒人人会,但由勤入懒易,有懒入勤难,所以我们要战胜懒惰,走向成功。不少文人眼中的懒,是值得歌颂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如风云变化中。”这是一种以静
70、观物的智慧的懒。“坚持雅操,好爵自縻。”这是一种风清气正、务本求真的真正的懒,“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是一种淡泊明志、无为而治的舒坦的懒。但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懒癌肆虐。起床懒得整理床铺,吃饭懒得做饭,出门懒得走路,更不用说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各种拖延症。懒惰使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懒惰使机遇与人失之交臂,懒惰使理想与人渐行渐远。面对种种偷懒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但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我们,应该明确当下怎么做,才能战胜懒惰。我们要锻炼
71、自己顽强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就必然会为自已的懒惰找到借口。我们要经常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动摇性,养成不畏艰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性格。要以彻底的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生活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创造的人,才能真正自觉地鞭挞自我,战胜懒惰。我们还要弘扬不断进取的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有清新刚健的风尚,才能使无力者有力,使有力者前行。而“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染缸,只会使“昔日之芳草”“今直为此萧艾也”。“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让自己生活在积极进取的氛围里,克服求稳怕变、瞻前顾后的
72、懒惰心理,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进取,战胜懒惰。懒惰的对立面是勤奋,而事业靠勤奋打拼,奇迹靠勤奋创造,历史靠勤奋推动。让我们在进取精神的感召下,凭着顽强的意志,用勤奋战胜懒惰,走向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
73、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题目提供给我们一则材料,这则材料揭示了对“懒”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并引用了曾国藩和杜甫、许月卿等人对“懒”的认识。曾国藩认为“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而杜甫、许月卿等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认为“懒”是一种风雅的存在。究其本质,这两种“懒”不是同一种事物,曾国藩眼中
74、的“懒”即懒惰,指想做某事而不情愿做,与勤相对;诗人歌颂的“懒”,是对风雅境界的幽默解读,表现为淡泊名利,散淡无为,与世无争等。题目要求我们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对“懒”有思考和体验。由此可见,题目侧重于谈对“懒”的认知。立意时,考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懒”?世人眼中的“懒”和诗人的“懒”有何不同?人为什么会“懒”?“懒”的实质是什么?“懒”有什么意义和危害?面对“懒”,我们年轻人该怎么做?当然,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解释,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发表观点,也可以另辟蹊径,确立一个更为新颖独特的立意点进行作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立意: 1、懒,大部分情况值得批判,部分情况下值得商榷
75、,特殊情况下值得肯定;2、行为上的懒和思想上的懒要互相补充,懒于劳力,就应勤于劳心;3、心理懒惰、行为懒惰、思维懒惰各有不同;4、偶尔的懒,固然不失为生活的调剂,但须知“逸豫可以亡身”。结构层次:文章标题“战胜懒惰,走向成功”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开篇首先由材料导入论点“我们要战胜懒惰,走向成功”;其次简析不少诗人歌颂的“懒”的原因和实质,接着罗列当下懒癌的现象和危害以及当下人们对“懒”的态度做法;然后明确我们对“懒”应有的做法“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弘扬不断进取的精神”;最后呼吁“让我们在进取精神的感召下,凭着顽强的意志,用勤奋去战胜懒惰,走向成功”,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素材:1、惰性往往
76、是许多人虚度时光、碌碌无为的原因,这最终会使他们陷入困顿的境地。惰性集中表现为拖延,即可以完成的事不立即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奉行“今天不为待明朝,车到山前必有路”。结果,事情没做多少,青春年华却在这无休止的拖延中流逝殆尽了。而没事找事做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总是能够给自己找事情做,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在这些小事情中规划总结,最终干成大事。2、“业精于勤,荒于嬉。”的确,懒惰的人最终不会取得成功。人一旦长期逃避艰辛的工作,就会形成习惯,而习惯就会发展成不良性格倾向。懒惰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这的确引人深思。
77、3、生活中,真正的赢家还是那些靠自己的汗水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学会没事找事,就是要以一颗勤奋的心面对生活,认真地对待生活,让自己忙碌起来。从一些小事情做起,在办公室帮着大家打扫卫生,平时的事情自己多干一点点。这样的生活不仅更有趣味和意义,自己也能够从中不断得到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人脉资源。企业也一样,一个企业如果不去发展更多的客户资源,不去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等,这个企业永远只是一个小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没事找事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对其进行扩展,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壮大。4、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颜氏家训5、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是万恶之源。美国谚语6、艰难由懒惰生,苦楚由偷安来。培根【点睛】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建议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材料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