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用音乐教育儿童.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208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音乐教育儿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音乐教育儿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音乐教育儿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音乐教育儿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音乐教育儿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懿颖教授主编的教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010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再版了。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是作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多年教学与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和 1997 年的第一版相比,教材的容量大大增加了,从原有的 15 万字扩充到现在的 35 万字,内容丰富了,理论性增强了,实践导向更突出了,充分反映了这 13 年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国际国内的新观念、新进展、新成就、新思路、新方法、新趋势。作者从对儿童本身的关注出发,从音乐本身的特点出发,从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去考察和研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作者

2、认为,过去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过多地关注于表面的方法、形式和内容,对音乐自身所蕴藏的独特的美和力量的挖掘十分不够,缺少对音乐美的深层次的分析,也没有充分运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本书正是从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加以探讨和解决的,并体现出以下特点:一、强调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的密切联系作者从哲学、音乐美学、审美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审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系统论述了有关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艺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理论的内容,建构了基本的理论框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她将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入音乐教育,认为音乐美体现了内容与

3、形式的统一,音乐在内容上所凝聚的时代精神、民族特性以及高度的理性和丰富的情感,在形式上所呈现的逻辑特征、美学特征都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音乐教育有助于人们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和统一,从而在这个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她强调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主体性问题是观念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以主体性的观点来驾驭现有的课程和教材;她深入研究了过去较少被关注的“艺术教育与创造力”问题,揭示了审美活动对于人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教师在看待幼儿创造性表现时出现的种种误区,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从创造力本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出发来看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强调艺术教育应从感知、想象和情感的

4、培育入手,保护幼儿的原发过程思维,通过整体施教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她还着重探讨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课程理论问题,系统阐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材、特点与要求,实施原则、评价等基本问题,深入思考了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化、音乐课程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及音乐环境的创设等热点问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选择地、合理地消化、吸收奥尔夫、柯达伊等当代世界重要的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归根到底是要用来指导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既有理性的思考,同时也渗透着多年来对音乐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的感性经验,这样的理论孕育于实践的沃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说教,表现出思想的深刻性、

5、灵活性、批判性和建设性。作者从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的精神,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方法,汇集各国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进行生动例证,探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综合艺术活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材分析与教法、教学活动设计与点评等各个方面,将理论自然地渗透并运用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理论所蕴涵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得到了清晰有力的诠释。二、重视优秀音乐教材的选择教材问题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问题。选择美的、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材是作者多年来一贯重视和强调的。针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材

6、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和音乐作品的一般美学标准,以及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音乐能力发展水平,精心选择了大量充满儿童情趣、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旋律简单优美且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作为游戏活动的教材,其中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国外,是首次译配介绍过来的新作品,例如有英、美、秘鲁、以色列、印尼、缅甸等国的作品,展示了多彩的世界儿童音乐,丰富了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资源,为教师组织音乐活动提供了思路、方法和材料。作者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将音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游戏之中。她认为,好的音乐游戏融音乐、知识和趣味于一体,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术性、抽

7、象性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能够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们可以在乐此不疲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获得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三、注重活动案例与教学设计的分析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人们的感性、情感和灵感”。为了圆满完成艺术教育的审美任务,必须借助于艺术形式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怎样用音乐本身来说话,怎样充分发挥并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教育价值?作者选用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范例来说明问题,从始至终贯穿着生动的音乐教育活动的典型案例,或正或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使实践指导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

8、力。例如在“音乐教育课程与其他领域的整合”部分,根据异质同构和同形同构原理,选用了“美妙的音乐和美妙的图画”等活动,设计简洁明了、图文并茂,让幼儿的心灵在亲身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成长。书中展示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点评,涉及音乐教育活动的全面内容和多种形式,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示范了怎样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怎样正确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创造性地开展综合艺术活动,从而启发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更多的教育智慧。文如其人,文章的精神和风格代表、反映、折射出作者的思想和个性,尤其对于像音乐这样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艺术学科,对于以萌发儿童对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为己任的音乐教育,如何突出音乐

9、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科学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的显著区别与优势,如何显示音乐艺术自身的学科特点与规律,如何在体现操作性的同时克服复杂化与简单化的倾向,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艺术趣味、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当然,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同研究者的学术背景、思想境界、艺术趣味更是紧密相连。本书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深刻理解,对音乐教育的信念。作者坚信:音乐是充满感情的艺术,音乐教育是沟通师生情感最有效的方式,是心与心的交流。音乐教育必须突出音乐的艺术性和情感性,用音乐自身的美和力量来教育儿童,必须让儿童发自内心地从听觉上、心灵上去接受音乐、喜爱音乐、理解音乐、把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作

10、者把自己对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思考带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去加以丰富和充实,努力让书本上的、无声的、静止的歌曲或乐曲变成流动的、活生生的、与幼儿的情感相连的音乐活动,使音乐真正深入心灵,陶冶心灵,带给幼儿美的感受,引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全书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文字准确流畅,角度新颖独特,论述详尽深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在当前艺术教育理论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依据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多年思考和理论探索的成果;另一方面,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问题提出的指导建议,则体现了作者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说艺术影响了生命的存在,倒不如说它影响了生命的质量。无论如何,这种影响是深邃的。”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为了追求音乐这种影响生命质量的艺术的质量而著,它深深地浸透着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教育理想。张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