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绿色经济发展与传统自然观复兴李锐随着环境、资源压力的日渐增加,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绿色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理念相通。随着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必然会重拾传统自然观,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将促进绿色理念、绿色价值观的快速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压力。脆弱的生态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议题。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特别中国传统文化已逐渐成为大众文化追求的新时尚。中国传统文化中
2、,“天人合一”“敬畏天道”等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相通,绿色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必将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传统自然观复兴绿色经济发展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绿色经济发展为传统文化复兴奠定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物质资金支持,使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必读书目被普及到每个社区、每个村落,义务教育中的国情教育、中国历史教育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绿色经济发展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了经济保障。收入的增加
3、使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文化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使全国人均收入增加了近百倍,消费结构开始向精神文化方面倾斜。人民群众在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后,对精神文化层面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开始重新重视个人综合素质发展。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道德等伦理观念开始重新被认可。绿色经济发展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精神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的繁荣兴盛,会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心。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表示,人均 GDP 发展到 2000 美元的亚洲国家会反观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日本、韩国。正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句话“仓禀实而知礼节”。以日本为例,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从 1955 年开始
4、,出现了自 20世纪以来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日本人,特别是当时日本精英人士、学者开始意识到西方文化并不全盘适应日本社会生活需要,日本本土文化更有利于树立国民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归属感,从此日本文化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日本的民族名片。中国有着类似历史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百家讲坛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国内掀起了一阵国学热潮,使在中国几近“断代”的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并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逐步兴旺起来。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能够树立所有参与者的自信心。特别是其中基于现实、取得实效的相关理念更会激发队传统
5、文化的反省。绿色经济发展,追求得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这种追求效率、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这必然会使人民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发展等价值追求,以适应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不断找回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绿色经济促进传统文化“走出去”。“环境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可。特别是 2013 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绿色经济合作新机遇,加强了绿色经济合作与交流,更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将各国的灿烂文明串
6、联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更多国家人民所认识和了解,增进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谊的同时加强了文化交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绿色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多次运用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绿色发展理念,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传统语言表达方式,使中国故事为更多人认识和接受,赢得更多具有共同经济发展理念国家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传统自然观复兴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传统自然观复兴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共同价值追求。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
7、理的传统管理方式,依赖于价值观念的转变。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开始转变,优结构、优布局、强产业、节资源等具体措施已经开展,但绿色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追求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目标之一。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将大部分人牢牢控制在土地上、控制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这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就注定使人们心中产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价值追求,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等观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自然价值追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最深沉的价值追求,是
8、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传统文化才能够为中国人民提供文化认同的思想渊源;能够在新时代为中国人民提供共同伦理价值追求;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共识。传统自然观复兴增强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但能够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未出现断代的文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更基本、
9、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自信,才能对自己的指导理论有自信,对自己所走的道路有自信,对自己制定的制度有自信,才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对来自世界各方质疑时有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道德追求,是饱受苦难的中国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的精神动力。目前中国已进入绿色经济发展转型期,国际国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以绿色经济促进新发展。传统自然观复兴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针对当前复杂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绿色经济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其“绿色化”“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仍需进
10、一步深入人心,形成绿色、适度、理性消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短时期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艰难时期,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尤为重要。传统文化中优秀道德价值观念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提供相关内容,并进一步转化为绿色生活方式,以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人民积极转变、主动形成绿色思维和行为方式,规范消费行为。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坚持复兴传统文化中适应今日绿色经济发展的适度消费、反对浪费、低碳消费等理念。总之,绿色经济发展与传统自然观复兴相辅相成,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传统自然观复兴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应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不断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共通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