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笛曲《绿洲》.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188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笛曲《绿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笛曲《绿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笛曲《绿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笛曲《绿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笛曲绿洲竹笛独奏曲绿洲创作于 1988 年,作曲家莫凡以新疆异域风格为主导,运用特色的新疆音乐旋律与节奏,再加上竹笛具有特色的音色与技巧,使乐曲尽显新疆异域风情,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因此,本文从新疆音乐节奏与风格、演奏技巧、乐曲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首作品。一、新疆音乐的风格与节奏节拍莫凡创作的作品比较广泛,数量有上百首之多,很多作品在国内外多地公演,受到热烈欢迎。其中,竹笛独奏曲绿洲是莫凡创作的具有新疆风格的作品,以小 G 调笛子演奏全曲,变换的指法使乐曲在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与节奏等方面很考究,也使竹笛演奏者在技巧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一)音乐风格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大地,在这片广阔

2、的土地上,生活着各族儿女,古代丝绸之路更是穿越而过。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各个民族人口不断迁移,形成了一种多民族杂居的状态,这种状态使文化、音乐元素不断交融碰撞,从而造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增二度音程是一种不协和音程,与中国传统调式中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大相径庭,却被新疆音乐广泛使用,是新疆音乐风格的一大特色,这就使新疆音乐在听觉上多了一层与中原音乐不同的神秘面纱。半音的广泛使用,也是新疆音乐的一大特色。半音不仅可以出现在旋律音的位置,也可以出现在装饰音中,使曲调丰富多彩,音乐语汇生动,音响层次饱满,民族色彩浓郁。(二)节奏节拍在音乐艺术作品中,节奏节拍的运用直接决定音乐的基本特

3、点。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音乐的生命力。一些非常规的节拍节奏可以呈现一定的音乐风格与民族特色。正如作曲家丁善德所说:“节奏好像是音乐的骨骼,对音乐起支柱的作用。相同的曲调由于节奏的不同就能改变乐曲的性格,平凡而单调的音型由节奏的变化就能丰富音乐的形象。”在音乐作品中,节拍节奏就成为描绘这一地区或民族的重要音乐手段,尤其是一些表现异域风情或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中,新疆音乐风格也是如此。1.弱起节奏新疆民歌常出现弱起节奏,节奏特点是呈抑扬格,这是因为新疆的语言中特别是维吾尔语中,多音节单词或音群的最后一个音节常是逻辑重音出现的地方。受语言与民歌的影响,极具新疆音乐风格的作品

4、绿洲就具有这一典型特征。2.变拍子变拍子是指不同拍子在乐段或小节间变换、交替,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以 6/8、9/8、8/8 等节拍相互交替的形式为主,在演奏中少了一些节奏的均匀性,反而多了一些强弱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舞蹈性,使音乐具有流动性与生命力,并带有西域的神秘色彩。3.散板型节拍散板型节拍是指长时间地进行而没有重拍点的音乐,有时音乐仅以休止符作为隔断乐句的手段;也有的以连奏线来划分乐句、乐节。节奏自由,具有强烈的即兴性,没有明确的周期性的节拍重音循环是运用了散版型节拍的音乐的最大特点。绿洲这首作品在大段的引子与尾声中使用了散板,减少了伴奏乐器的音色,单以竹笛的音色描述了新疆广阔沙漠中片片绿

5、洲的美丽景色,表现出作者对新疆自然景观的热爱。二、演奏技巧(一)双吐循环换气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他将唢呐中的双吐循环换气技巧移植到竹笛上,并首次成功地把双吐循环换气运用到竹笛独奏曲早晨中。双吐循环换气技巧以双吐(TKTK)为基础,双吐与鼻吸同时进行,在舌双吐不中断的过程中把 TKTK 改为 TPTK,其中利用 TPTK 中的“P”时口风收紧,吐出口中的气体(所吐出的气体是口腔中的气体,并不是胸腔中的气体),鼻子瞬间深吸气,从而演奏超长的双吐旋律,使乐曲旋律丰富,音乐表现力强。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是竹笛演奏中的高难度演奏技巧,竹笛演奏需要运用人体的诸多器官,器官间要密切配合,这就需要演奏者

6、在练习过程中训练各部分肌肉与器官的默契,不断加强练习,直至演奏中双吐不断,演奏整段音乐。(二)音准绿洲大量使用增二度音程、升降的变化音,竹笛的全按孔中,升降音需要虚按指孔,由于前后音的音程关系不同,虚按指孔的幅度也不尽相同,即有的需要按得比半孔多一些,有的需要按得比半孔少一些,这就需要竹笛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基本功与视唱练耳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使演奏的乐曲音准好,更能使演奏者理解乐曲的境界与内涵。绿洲中有一段为筒音做“fa”演奏,即全按孔的音高,人们将其称为“fa”音,依次按照音程关系排序,那么其中的“xi”音需要开半孔,“mi”音需要全开孔演奏,这里就会很考验演奏者的耳朵与练习时手指

7、对音孔的敏感程度。三、乐曲结构全曲分为六个部分,下面逐一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以一段自由、辽阔的散板为引子,1=G,旋律中以“sol”音为中心,加以“升 fa、升 re、降 re”的使用,使乐曲突出表现了独特的西域风格特色。第二部分,乐曲进入具有歌唱性的、热情如歌的慢板,速度大概为每分钟 64 拍,旋律转为 1=A,指法由第一部分的筒音做“5”,改为筒音做“4”。其中共包含五个乐句。前两个乐句间的第一小节用了相同的音乐材料,使它们具有七成的关系;而第三乐句中出现的高音 re 的长音和第四乐句中出现的降“si”的长音,使这两个乐句具有“转”的意味。第五乐句中用了以拍为单位的模进手法,每个单元运用了七

8、度的大跳。由于最后的结束落在 sol 音上,与第二句的结束音相同,该句具有“合”的意味。第三部分,乐曲进入舞蹈性的小快板,速度约为每分钟 70 拍,旋律转为 1=C,指法转为筒音做“2”。这段旋律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并加入以复合节奏为主的变拍子,像是在描写苍茫沙漠绿洲上人們尽情地欢呼舞蹈。加上旋律在高音区,演奏中以顿音为主,不用连线,使音乐更有棱角,也使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第四部分是一大段轻巧、有弹性的双吐循环换气,乐曲进入快板,速度约每分钟 123拍,旋律由低音区逐渐转为高音区,乐曲进入高潮部分。其中运用了升 fa、升 re 和升sol 三个变化音,使音调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第五部分,经过了第

9、三与四部分的发展,又转回为第二部分的部分再现,转回为1=A,并把指法转为筒音做“4”。速度相较于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都更快,更热烈。第六部分,乐曲又回到了散板。旋律中所采用的快速跑句和大幅度的高低音区的起伏变换是对引子的回顾。最后伴奏的进入,使 6/8 拍的节奏感非常强烈,笛子只吹奏一个高音的 re,旋律在伴奏声部发生变化。最后,独奏与伴奏以一个四度音程结束全曲。四、结语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如今的新疆音乐风格,乐曲绿洲中的节拍节奏、特色音程关系、特殊的变化音都需要演奏者细细揣摩,要求演奏者提高视唱练耳的水平,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更为作品添加了炫技的成分,使得作品成为一首具有高难度的竹笛乐曲。(东北大学)作者简介:韩丽雅(199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