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185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史实可知,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主要制度,主要是“封邦建国”,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宗法制在后期也是一直延续,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禅让制在夏朝建立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整个古代社会中一直是王位世袭制,故

2、D项不合题意,排除。2. 左传昭公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番屏周。”材料反映出西周进行分封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 灭亡殷商B. 恩及兄弟C. 镇压叛乱D. 巩固疆域【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目的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材料中的“靖四方以番屏周”等处可以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政治意图是加强对广阔疆域的治理和统治,故D项说法正确;灭商是建立西周的前提,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恩及兄弟是分封制的一个特点,不是政治目的,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镇压叛乱是国家管理的政策之一,而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3. 下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

3、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周朝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推行B. 冶炼技术的提高C. 宗法制的盛行D. 宗教思想的蔓延【答案】C【解析】从铭文“以祭先祖文王”可以看出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祖先的祭祀礼器,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以祭先祖文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4. 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侯伯相卿士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商朝在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故排除,正确。故排除ABC,选D。5. 现在的山东有“齐

4、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都是当时的诸侯国的名称,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相关,故B项正确;商朝时期虽然初步建立起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但是题干中现象还没有出现,故A项排除;秦朝地方制度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汉初虽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是与题干中“最早可上溯到”不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

5、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 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 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 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 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析材料,西周分封商代奴隶主贵族

6、主要是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本题选B项。A选项错误;C选项当时还没有这种思想;D选项错误,专制制度当时并不存在。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7. 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嫡长子的判断。根据宗法制的内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嫡子中的大儿子,故题中符合,故C项不合题意,正确;虽是长子,但不是嫡子,故A项错误,排除;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故B项错误,排除;虽是嫡子,但不是长子,故D项错误,排除。8. 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

7、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 周天子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关系,周天子是整个天下的大宗,各国都是小宗,但在各诸侯国内各国的君主是各国的大宗,其余庶子是小宗,因此鲁国的大宗是鲁国的国君,B正确;据材料“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与周天子无关,A错误;卿大夫、士相对于鲁国国君都是小宗,C、D错误。9.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 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 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答案

8、】B【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材料中“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明确了该意义的视角是百姓的生活环境,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A项中的“脱离”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的角度不是材料中的视角,排除;长期的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华夏认同,不是材料中的内容和角度,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10. 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郡县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和。本

9、题的正确答案是D。1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主要意义在于A.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B.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他的主要意义是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12.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 完成了国家统一B.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修筑了万里长城D. 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答案】B【解析】【

10、分析】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故B项正确;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但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裂,并没能“持久”。CD项不是深刻持久的。【详解】13.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 九品中正制有弊端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度只看出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西晋文学家”、“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

11、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察举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官举士,权操于上,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谈不上推广,排除D。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14.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简化分工,提高效率B. 削弱封国权力C.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即设立中朝,这一措施限制的是相权,加

12、强了皇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不是主要目的;B选项不属于君主专制的内容。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材料所说的内容指的是哪一事件和制度,从尚书令和侍中这些官职的名称就可以初步得出中朝外朝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加强君主专制正是采用了这一制度,所以答案直接可以得出。15. 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宋、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 三公九卿制B. 三省六部制C 二府三司制D. 一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推行的是二府三司制,C正确。16. 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A. B. C. D. 【答案】C【解析

1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和军机处始终不是法定机构,起初都是临时机构,主要由皇帝的近臣担任,故两项正确,因为内阁是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故说法错误,根据选项组合,C项说法正确;A项中错误,排除;B项中错误,排除;D项中也是错误,排除。1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恋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

14、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故A正确;BCD不是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联系所学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18.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 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 法制健全,等级森严C. 中央集权,分权制衡D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小国,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19.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

15、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 梭伦改革前B. 梭伦改革时期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以前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这体现了梭伦改革时期的四百人会议;现在议事会的成员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这体现了克里斯提尼时期划分四个部落为十个行政选取,十个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

16、利改革的比较:改革梭伦(奠基)克利斯提尼(确立)伯里克利(顶峰)选区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部落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公民权力解负令,个人自由不容侵犯;按财产划分等级。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民开放无等级和财产的区别,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有津贴常设机构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执掌最高权力司法机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陪审法庭军事机构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监督机制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20. 以下对十二铜表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 导致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开始B.

17、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C. 标志着古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成D.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答案】B【解析】【详解】从形式上看,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变迁。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这一法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故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排除A;标志着古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成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排除C;适用于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是万民法,排除D。故选B。21. 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A. 维护了财产私有B.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 维护奴隶制度D. 体现充分

18、的民主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财产的保护,故A正确。22.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A. 奴隶B. 罗马妇女C. 罗马公民D. 罗马居民【答案】C【解析】“权利义务主体”“特殊人”指罗马公民,罗马公民享有罗马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故选C;罗马居民包括所有居住在罗马的人,包括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妇女、奴隶、外邦人享受不到罗马法赋予的权利,排除ABD。23. 1688年英国,国王被赶走了,女儿、女婿被迎来

19、执政。这个事件是()A.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B. 英吉利共和国建立C. “光荣革命”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相关史实,1688年英国迎来了“女婿国王”,这就是著名的光荣革命,成为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在1660年,故A项错误,排除;英吉利共和国建立于1649年,故B项错误,排除;D项明显时间不符,排除。24.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下图资料。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B. 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C. 体现了三权的分立D. 反映了联邦政府权力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中锤头、剪子和布代表

20、的是美国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三种权力,C正确;图片不能说明人民主权原则,A错误;材料中锤头、剪子和布只是单项制衡,不是相互制衡,B错误;材料不是体现出联邦制特点,错误。25. 华盛顿曾形容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华盛顿所说的“政府”是A. 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殖民机构B. 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政府C. 联邦宪法实施后的联邦政府D. 美国内战时南北对峙的联邦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制定前,美国是由13个主权国家(州)组成的邦联,各州的权力很大,邦联政府的权力很小,无法扭转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所以才有华盛顿这样的感慨,故B项正确,A项排除;联

21、邦宪法实施后,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C项排除;美国内战是1861-1864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排除。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姓代表家族,其位于名前面,说明中国家族宗法观念浓厚,A正确;姓名无法看出男尊女卑,排除B;名和个人相关,但是其位于姓之后,说明古代中国家族宗法重于个人名利,排除C;聚族而居与姓和名的排列无关,排除D。27. “汉朝早期

22、,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 郡国并行制度B. 郡县制C. 分封制D. 察举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西汉地方行政体制。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认为秦之所以很快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亲,拱卫王室,故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进行分封,即郡国并行制度。故选A。BC分别是秦朝和西周的地方制度;D是西汉的选制度,排除B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度28.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

23、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个人声望B. 家庭背景C. 品行、才学D. 考试成绩【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察举制的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材料中的“孝廉才学出众孝父母,爱兄弟”等处可以得出察举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个人的品德和学识,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个人声望的标准,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当时的察举制并未以家庭背景为主要标准,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选官,不是察举制,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9.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

24、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以文治国C. 分科考试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与之前的用人制度相比,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采用相对公平客观的文化考试选拔人才,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指的是它的公平竞争,因此A选项正确;以文治国、分科考试和学而优则仕都是科举考试的理念,但只有公平竞争能够达到“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高度,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30. 罗马帝国政府除元老院外,其行政官员不过40人,但能维系一个环地中海大帝国的统治数百年。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关键是罗马帝国( )A. 地理位置较优越,商贸发达B. 崇尚法治并有完备的法

25、律C. 推行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D. 发挥了基督教的统治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的记忆。结合所学罗马法是维系罗马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故B正确。考点:罗马人的法律点评:罗马法不断发展,调整了各种社会关系,使得罗马帝国社会秩序得以稳固,从而维系了较长统治。【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 公元前50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应该属于A. 习惯法B. 公民法C. 自然法D. 万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公元前506年”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才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在公元前5世纪之

26、前,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和自然法,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32. 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整体,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题中的“政体”是指A. 民主共和政体B. 开明君主制政体C. 君主立宪制D. 三权分立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C正确。A是美国政体形式;英国不是开明君主制政体,B错误。D是美国政治制度特点。故排除ABD。33. 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次应该是觐见女王,获得授权党内竞选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

27、举,获得多数议席正式出任首相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是由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先要进行党内竞选,然后领导相关党派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接着需要得到国王授权,最后出任首相,因此正确排序是,A正确,BCD排除。故选A。34. 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既制约又平衡。以下图片中,能最恰切地反映这种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政体,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之间是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所以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3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

28、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 实现三权分立C. 保证司法的相对独立性D. 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忠于职守的法官终身任职与保障法官人身安全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 法官任职终身是为了保证司法独立性,进而实现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最终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故B错误。现代国家基本上都是司法独立的原则,大法官除非特殊情况终身任职,其目的一方面是体现了美国的权力制衡的原则,另一个方面保证法官任命后不受外界(行政、财政)的干扰,以确保司法的独立性。故C正确。法官任职终身可以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但这是反映这么做的意义,而不是这样举措的直接目的,故

29、D错误。二、非选择题(36题8分,37题6分,38题16分,共30分)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材料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答案】设置:实行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的“夫外之郡县镇之以行中书省”一处得出其设置是:实行行省制度;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行省制度进

30、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等。3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

31、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答案】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变化: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北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应当联系所学,从汉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割相权,元朝只设中书省来回答。3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

32、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评价?为什么?【答案】(1)时间:明太祖时期。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评价:不同意。因为军机处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

33、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丞相”没有了,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时间是明太祖时期;第二小问的原因主要是宰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朱元璋这样做是出于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该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始设于雍正年间;第二小问的影响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主要有: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等;第三小问属于观点评析题,回答时要先有观点,再用史实加以说明,例如:不同意。因为军机处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