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97.50KB ,
资源ID:109148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9148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精品教案:2-4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精品教案:2-4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doc

1、【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首诗歌意象的细读分析,理解其思想感情。2领会死水“化丑为美”的艺术手法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3通过两首诗歌的阅读鉴赏,认识新格律诗的形式美。二、教学重点1新格律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死水的“化丑为美”的艺术手法(“反讽”手法)。三、教学难点1“死水”的象征意义。2再别康桥的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把诗称为“文学的文学”,“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骄子,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应该是真理的声音、时代的号角、历史前进的足音;或者说,它应该是心灵的歌

2、、感情的火、思想的光。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荷尔德林曾有这样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热爱写诗、读诗,也正是人诗意栖居的必要方式。从今天这节课起,让我们一起到现当代诗歌的百花园中去寻芳览胜,去聆听那心灵的歌音,去谛视那感情的火焰,去沐浴那思想的光芒!二、阅读鉴赏死水(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后改名亦多,一多是他的笔名。湖北浠水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世望家族,书香门第”,幼时即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五四”前后开始进行新诗创作,是清华文学社的主要成员。192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绘画,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

3、西方文学艺术的熏陶,同他浓厚的文学修养融合起来,在爱国感情的激发下,勃发了诗歌创作的冲动。1925年闻一多不堪民族歧视,在强烈的爱国思乡的情怀支配下,毅然返国,投身振兴中华的事业。回国后,同徐志摩、胡适等人编辑新月和诗刊杂志。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民主斗士。在抗战胜利的民主运动中,闻一多光荣地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以他的鲜血写下了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的诗歌数量并不多,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然而,在我国新诗史上,他却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他在1926年发表了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针对新诗的种种流弊,提出“戴着脚镣跳舞”的观点,即主张新诗应有音乐的美

4、、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闻一多关于现代格律诗的提倡,得到了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诗人的响应,一时间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新局面。于是,在20年代中后期中国诗坛上就形成了以闻一多为代表的现代格律诗派(又称为“新月派”)。【板书: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格律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闻一多、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二)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感受诗歌情感。1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5、漪(y)沦残羹(gng)翡(fi)翠油腻(n)罗绮(q)霉菌(mi jn) 酵(jio)2注意朗读停顿,读清诗句的节奏: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2322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2322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2322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2232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3222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2232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2232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3222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3222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3222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2322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2322如果

6、/青蛙/耐不住/寂寞,2232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2232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2322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2232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322解说:关于本诗的“音乐美”:本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每行结尾都以双音节词收束;从韵律看,每节双数句押韵,每节韵脚都有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每行诗都是用三个“二字尺”(两个字构成的音尺,音尺指的是节奏停顿)和一个“三字尺”(三个字构成的音尺)构成。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压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体现了音律之美。(三)研习文

7、本。1最能集中地体现诗人对“死水”的强烈感情的是哪一句诗?请找出,并说明理由。【答案预设】“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一句反复三次出现(一、四、五节),“绝望”一词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对“死水”的憎恶、厌弃、决绝的态度。【板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这“一沟绝望的死水”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说:“死水”的“绝望”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是怎样具体表现“绝望”的状态的?请认真品读诗歌各节,然后具体阐释。【答案预设】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凝滞的、腐烂的、污浊的、肮脏的、沉寂的、没有生机的。第一节先总写“死水”的呆滞不动、死气沉沉的现状。第二节从色泽方面状写“死水”的外表。由于“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倾倒在“

8、死水”中,这些污秽的东西在里面霉烂、变质、发酵,使之更加的“绝望”。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华丽的词语来描摹“死水”的病相,那“翡翠”便是破铜的绿,“桃花”是烂铁的锈迹,“罗绮”是油腻的光泽。第三节从色泽与声音两方面状写“死水”的病相,用“绿酒”比喻那霉变腐烂的臭水,用“珍珠”比喻那水沟中冒出的白色气泡,又用幻觉的想象“小珠们笑声”,表现气泡由小而大的突变,展现死水腐败蜕变的剧烈,再用臭味相投的“偷酒的花蚊”来从侧面表现死水沟里的污浊。第四节从声音角度写“死水”的沉寂,以“青蛙”“耐不住寂寞”的叫声,来反衬出死水沟的死气沉沉、了无生气。【板书:意象: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3“死水”如此令人厌恶,为

9、什么诗人却要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它?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预设】诗人用一系列的华丽的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从破铜绿成的“翡翠”到铁罐锈出的“桃花”,从油腻织就的“罗绮”到霉菌蒸出的“云霞”,绚烂夺目,恰如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孙玉石先生所说的,“最丰富的想象在这里开花”。这样写,不仅极尽反讽和嘲弄之意,而且起到一种化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的艺术效果。作者用这类美丽的词语描摹“死水”,显然是在讽刺、嘲弄现实,这样一种正话反说、暗含讥讽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可称之为“反讽”。【板书:化丑为美】【板书:手法:反讽】4诗歌的最后一节,表明了诗人对“死

10、水”怎样的一种态度?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两句诗的含意?【答案预设】诗人清醒地意识到“死水”是毫无生机、毫无希望的,断然不是“美的存在”。于是,他以近乎诅咒的口吻,发出了对“死水”未来命运的预言:加速其腐败恶化直至其彻底毁灭,从而催生出一个美丽新世界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现状。由此,可见出闻一多先生对现实的激愤之情。诗人对光怪陆离的死水般的旧社会彻底绝望,他热切期望旧社会的彻底毁灭,渴盼着新事物的茁壮成长。当年,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本诗最后一节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自己也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

11、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因此诗歌末尾两句就是他义愤填膺的“火气”的爆发。5意象是一首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象征性意象,是指运用象征、隐喻、暗示、联想等手法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表现一种或多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来表现诗人的特定思想感情或者某种抽象的哲理意义。由于读者对于象征关系理解的不同,象征意象的含义往往出现多义性。“死水”是本诗的核心意象,属于象征性意象。通读全诗,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试探究“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关于本诗写作背景的参考资料:(1)本诗后面曾署有一个写作时间:1925年4月。据今人考证,实际时间应该是1926年4月,

12、即诗人回国之后。老诗人饶孟侃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诗词二题,原载诗刊1979年第8期)。(2)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所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3)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和封底,采用通盘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这个封

13、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4)死水写于1926年,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留学时期他写的太阳吟洗衣歌等名篇,表现的是他对异国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回国之后他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促使他写出死水这一名篇。【答案预设】关于“死水”的象征意义的几种看法:(1)“死水”是外表繁华、内里充满

14、罪恶的美国社会的象征。(2)“死水”象征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的旧中国。(3)“死水”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板书:隐喻】【板书:死水黑暗中国现实的象征】6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是他对新格律诗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的音乐美,前面我们已分析过了;那么绘画美和建筑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答案预设】绘画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词语和物象,来描绘死水,画面鲜明,并以辞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其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建筑美:本诗五节,每节都是四行,每行都是九个字,形成了诗歌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既有外形的整齐感,

15、又有内在的韵律感。(四)小结:诗歌第一节总起,指明“死水”的“死”,已无可救药,让人彻底绝望。第二节主要从色彩、光泽、静态上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第五节总结,同时紧扣开头。诗人围绕死水的凝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华美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感情层层积淀,最后达到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因为诗人看透中国毫无希望,惟有腐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从中,我们应该可以体验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他的呼声宛如黑夜里一声疾呼:“黑暗世界,你快早点去吧,还

16、我一个美丽的中国。”三、阅读鉴赏再别康桥(一)引入这首诗作于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日晴朗的午后,诗人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由于未联系好,他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他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归国途中,在汹涌的海涛声中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时的感受。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出身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之家。1915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次年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7年随校并入北京大学就读。1918年夏赴美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历史、政治和经济,以期“善用其

17、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20年,受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横渡大西洋到英国康桥(即剑桥)大学深造。两年的英国生活,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是他思想的转折点。这期间,他接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并开始从事新诗创作。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先后在北大、清华任教。1923年,与胡适、梁启超等人组织新月社。1925年编辑晨报副刊,次年创办晨报诗刊。诗刊的创办,标志着新月派的形成。不久,徐志摩南下,定居上海,历任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厦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与胡适、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创立新月月刊。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北上途中,因飞机失事遇

18、难,年仅35岁。作为诗人,徐志摩共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此外,还有部分散文、译作和日记。徐志摩称自己“是一个有过单纯信仰的人”。胡适把他的“单纯信仰”解释为“爱”“自由”“美”,同时也构成了徐诗的主旋律。(二)朗读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提示:这首诗像一首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腻的感情,节奏要轻慢一点。语气要舒缓、轻柔、低沉。2播放朗读录音。提示:可轻声跟读,感受朗读的技巧。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河畔(pn)青荇(xng)浮藻(zo)长篙(go)漫溯(s)笙箫(shng)(xio)斑斓(ln)3自由诵读,感受情感。(三)研习文本1整体感知诗歌主要内容。(1)这首诗主要

19、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人笔下的康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答案预设】依依惜别眷恋不舍的感情。诗人笔下的康桥美丽如画,充满诗意。【板书:对康桥的依恋和惜别】教师扩展补充: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于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是萦绕在

20、徐志摩心头的一个情结。(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首再别康桥堪称“诗中有画”。那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景物来展现康桥的如画风光呢?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答案预设】主要描写的景物有: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这些自然景物给人以柔美的感觉,是作者对康河恋情的见证。这种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景象(物象),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意象。【板书: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3)第二至六节中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请简要概括。(每幅图景各用小标题概括。)【答案预设】河畔金柳艳影荡/软泥青荇水底摇/榆阴清潭彩虹梦/撑篙满载星辉歌/夏虫沉默悄别离(4)诗歌的首尾

21、两节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特点?【答案预设】开头和结尾两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回环往复,构成一唱三叹的复沓之美。两节中的“轻轻”“悄悄”等叠音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2细读体会诗歌意象组合与意境营构之美。(1)诗中的“金柳”“青荇”“清潭”等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细读诗歌,然后简要分析。【答案预设】“金柳”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被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诗人把随风摇摆,秀美婀娜的金色柳条比作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艳影”“荡漾”在水中,其实是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舍得离

22、开美丽的新娘呢?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青荇”是指康河里青绿的水草,“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写出了水草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着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诗人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就表达了他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清潭”是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潭水清澈,诗人将之比作“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又变成“彩虹似的梦”,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

23、,去重温昔日的欢乐。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想要引吭高歌。四、五两节诗围绕“青潭”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象成色彩斑斓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象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2)诗人一方面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另一方面又说“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按常理,“悄悄”是无声的,“笙箫”是有声的,而诗人却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应该如何理解?【答案预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对往昔康桥生活的回忆。“但我不能放歌”,是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道别了,不禁离情别绪,丝丝缕缕

24、地萦绕在心,情绪顿然低落了下来。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离别的惆怅。“夏虫也为我沉寞”,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体现,连夏虫仿佛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寂然无语,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归于寂然,这就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3)小结:本诗意象选择独具特色。诗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水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机械轰鸣及送行之人,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宁静、深邃的意境。独特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徐志摩崇拜大自然,主张人类应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因

25、此,诗人在诗中写到“甘心做一条水草”,想到“青草更青处”寻梦,这是他诗化人生的表现,也是他“单纯信仰”的人生观的缩影。胡适曾说:“他(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3分析、归纳本诗的表现手法。徐志摩赞赏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再别康桥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请结合本诗,说说它的“三美”体现在哪里?【答案预设】音乐美:本诗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又法度严谨;每节韵式上严守二、四(每节的第二、四

26、句)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结构上采用回环复沓(回环呼应)的形式,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绘画美: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建筑美:句子整齐,每节匀称。每节两句,单、双行错开一格排列。外形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板书: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四)总结死水和再别康桥各为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首诗或以炽热的心怀关注着现实的黑暗,或以隽永的文字抒写对爱、自由、美的信仰的追求,都饱蘸真情,都让我们

27、充分体会到现代新格律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把主观的情绪客观化、具体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也是两首诗的共性。阅读这类诗歌,我们应该通过解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分析表现手法,品味作品语言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涵。【附】板书设计(一)死水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意象: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化丑为美死水黑暗的中国现实的象征手法:隐喻、反讽(二)再别康桥徐志摩主旨:对康桥的依恋和惜别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手法:比喻、拟人、反复【期刊拔萃】评死水何平死水一首代表他的作风。陈梦家:新月诗选

28、序言对死水这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我们不想逐字逐句拆开疏解了。这样的工作,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一直都在做。我想说的是,当然可以凭直觉进入一首诗的内核,但如果我们对一首诗的生成背景、诗学主张、诗学谱系以及接受史等基本问题更清楚了,是不是可以对其有和直觉不同的进入路径和获解?事实上,逐字逐句如果不是建立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明晰化之后,有的解读可能会很不靠谱甚至很离谱。1926年4月15日,闻一多写于留美期间的诗歌死水在晨报诗镌发表。意识到死水写作的时间早于发表的1926年,且是闻一多在中国之外的另一个空间写出来的很有必要,这常常是我们读解死水所忽略的。同年5月13日,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重要的诗

29、学论文诗的格律。该文系统发表其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被认为是“新格律诗派”“创格”的标准和尺度。文中闻一多举死水来阐发他的“新格律”诗学实践:“这首诗从第一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起,以后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结果,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因为近来有许多朋友怀疑到死水这一类麻将牌式的格式,所以我今天就顺便把它说明一下。我希望读者注意新诗的音节,从前面所分析的看来,确乎已经有了一种具体的方式可寻。这种音节的方式发现以后,我断言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的时期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在新诗的历史里是一个轩然大波。

30、这一个大波的荡动是进步还是退步,不久也就自然有了定论。”(闻一多:诗的格律,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5月13日。)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闻一多已经在诗歌节奏的研究冬夜评论等报告和诗歌批评中对现代白话诗的音节等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而到1926年,经过胡适的“尝试”和郭沫若等人的“解放”,诗坛的乱象和无序,已经使现代白话诗到了需要节制,吁求诗学规范的关键时刻了,闻一多、徐志摩等提倡并实践“新格律诗”,“把新诗的创格当作一件认真的事来做”可以说恰逢其时,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理解有的文学史家说死水“象征了新诗的成熟,是新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

31、78年,第201页。)和一些白话诗歌通过文学启蒙教育传播并被经典化不同,死水的经典化一开始是在纯粹的选本和诗歌批评等诗歌活动内部完成的,至迟到1930年代,死水已被指认为“新月诗派”、乃至闻一多所说的新诗“走进一个新的建设的时期”的经典之作,并被选入多个重要选本。死水的经典性首先被赋予白话诗“形式”革命的意义。陈梦家认为:“影响于近时新诗形式的,当推闻一多和饶孟侃他们的贡献最多。中国文字是以单音组成的单字,但单字的音调可以别为平仄(或抑扬),所以字句的长度和排列常常是一首诗的节奏的基础。主张以字音节的谐和,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为诗的节奏所必须注意而与内容同样不容轻忽的,使听觉与视觉全能感应艺

32、术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使意义音节(Rhythm)色调(Tone)成为完美的谐和的表现,而为对于建设新诗格律(Form)惟一的贡献。是他们最不容抹杀的努力。苦炼是闻一多写诗的精神,他的诗是不断的锻炼不断的雕琢的结晶,死水一首代表他的作风。”(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第2325页。)而苏雪林则关注到闻一多个人写作史中诗歌色调的转换,“红烛的色现在表面,死水却收敛到里面去了。”进而从诗歌的主题意蕴上肯定闻一多死水的价值,指出:“闻氏的死水是象征他那时代的中国。死水里也有所谓美,但是人家乱扔的破铜烂铁,破铜上能锈出翡翠,铁罐上能锈出桃花,臭水酵成一池绿茵茵的酒,泡

33、沫便成了珍珠。还有青蛙唱歌,好像替这池臭水谱赞美曲。生在那时代的旧式文人诗人,并不知置身这种环境之可悲可厌,反而陶陶然满足,自得其乐。只有像闻一多那类诗人,看出这池臭水是绝望的,带着无边憎恶与愤怒的心情,写出这首好歌、奇歌。”(苏雪林:闻一多的诗,现代1934年1月第4卷第3期。)应该说,这些观点早已成为理解和接受死水的“原型”,但需要指出的是,类似苏雪林对死水象征意义的索解存在不存在审美误读?死水的意义溯源中,闻一多1940年代写臧克家的信常常被拿出来作为死水“本源”意义别解的一个确证。在信中,闻一多提醒读者关注死水“技巧”之外的“压抑”之下的意义:“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炸的火山,火烧得我

34、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说郭沫若有火,而不说我有火,不说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专家,而说我是,这样的颠倒黑白”(闻一多致臧克家(1943年11月25日),闻一多论新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68页。)显然,我们在注意到死水和现代中国经由象征、隐喻建立起来的对应关系的同时,而不应该轻忽诗歌生成过程中诗和诗人内心世界之间的复杂建构。除此之外,就像前面所说,在死水的解读中,很多研究往往无视死水写作闻一多的“珂泉时期”。关于这个问题,和闻一多交往甚笃的梁实秋的回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

35、视,梁实秋在其谈闻一多里有关于死水如何写出来的这样说:在英诗班上,一多得到很多启示。如丁尼孙的细腻写法和伯朗宁之偏重丑陋的手法,以及现代诗人霍斯曼之简练整洁的形式,吉伯林之雄壮铿锵的节奏,都对他的诗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以后所写的死水这一首诗可以推为一多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整齐的形式,有规律的节奏,是霍斯曼的作风的影响。那丑陋的描写,是伯朗宁的味道,那细腻的刻画,是丁尼孙的手段。这首诗的主旨是写现实的丑恶,当然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企图,一多为人有一种强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要求在他心理永远在斗争,他想在艺术里诗里求得解脱与协调。我在前面提到的Grigson编的那本书也曾提到这

36、一首诗,他说“一沟绝望的死水当然即是中国,闻一多终其一生都在希望着破铜烂铁能变成为翡翠一般的绿。”这完全是附会。一多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我们一同读伯朗宁的长诗指环与书的时候。他有爱国思想,但不是在这首诗里。(梁实秋:谈闻一多,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第3336页。)梁实秋的材料,不仅提供了死水主旨理解的宽阔视野,如其所言,死水的写作是诗人闻一多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与恰如其分诗歌形式的相互寻找、发现和安放的过程;而且据此我们也可以对闻一多以及“新格律诗”的诗学谱系作更深刻的正本清源,进而我们还可以思考的是死水这首诗学资源驳杂,有着“雕琢”“怪诞”风刻意的“习作”怎样因为诗歌和诗歌之外的“中国问

37、题”,怎样因为理论的导引而被聚焦而被经典化。死水这首入选多种版本中学教材的诗歌,其接受史提醒我们,一首貌似意义显豁,没有问题的诗歌,其实仍然隐藏着一些盲点和暗角,或者我们在解读时已经将文本逼到狭窄的通道,带上一条歧路。(选自扬子江,2012年4期)再别康桥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李红梅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歌意境柔美悠远,风格清新飘逸,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正因为它那柔美飘逸的意境和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多少年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钟情。高中语文教材几度更易,也从未把它删除在外。由此可见,再别康桥一诗地位之非同寻常。一个纯粹的中国诗人,缘何会对一座异国他

38、乡的康桥如此依恋,如此挂肚牵肠、萦萦于怀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康桥承载了作者一生的理想,亦即再别康桥诗中所说的,康桥有他“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色彩丰富的,诗人在康桥的“梦”也是丰富多彩的。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我想以“彩虹似的梦”和胡适的这句话来引领我的这篇文章,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一、爱情梦爱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其间邂逅了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从此他便堕入了一场不能自拔、刻骨铭心的爱恋中。他爱上了像精灵一般的林徽因,为她写下了无数情真意切的诗句。应

39、该说,对林徽因的爱,是徐志摩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也是他人生中迟到的初恋。然而,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无果而终。他不无留恋而又遗憾地写道“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完美身影,他只得自我安慰似地说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至美如金的康桥,对徐志摩来说,留下了太多初恋的美好回忆,是他一生刻骨铭心的爱的圣地。康桥的记忆,是为了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没有她,康桥也不过是一座桥,一种存在的风景。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徐志摩对康桥的赞美,包含着他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对爱情的歌颂。也就是说,康桥成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爱的一个象征、一个载体,这构

40、成了他所寻之“梦”的内核和真正的秘密。二、政治梦自由在剑桥学习期间,徐志摩确立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认为德国人太蠢,干事机械;法国人太阴,干事过分;南欧人太乱,头脑混乱;美国人浅薄,文化历史不长。所以比较像样的是英国。他曾说过“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机械;是保守的,但不顽固”。所以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但是归国后,内忧外患、战火连连的中国在“五四”后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这片土壤里找不到生根发芽的沃野。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在中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它注定是要破灭的。诗人曾经无比向往的政治梦想还

41、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外辱内患、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中夭折了。三、文学梦美徐志摩是一个热情地拥抱、深情地爱恋英国文化的人。留学欧美期间,他喜与名士交往,广泛涉猎世界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的创作意念。欧洲的文明,名流的思想,雪莱、拜伦的风流与浪漫,如同一道道洪流,不时冲击着徐志摩,他崇拜的偶像也由美国的汉密尔顿转向了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弃政从文,走入了诗人的行列。然而,彩虹绚丽,终归虚幻;“梦”虽绝美,终归成空。这一华美的诗句下,掩饰不住的是诗人曾经热情万种却背后无奈的凄凉,而“揉碎”一词更是暗含破碎幻灭的无

42、言悲苦。狂飙突进的“五四”,已经昭示了时代所呼唤的精神力量,这时的徐志摩却还在一边吟唱着康桥的微波、向往着雪花的快乐,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这种浪漫飘逸的文学理想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都统统化作了空中飞沫。诗人曾经一度狂恋的美政理想和文学梦幻都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这“彩虹似的梦”最后终归是被“揉碎”在了现实的“浮藻间”。故地重游,再一次回到这个曾让他热情燃烧的母校,满是忧伤失落的他怎能不感慨万千?刻骨的爱情,炫美的理想,别样的人生,徐志摩演绎的是一曲灵性的舞蹈,华美绝伦,但身处灰色的年代,终究摆脱不了灰色的落幕。他宛如云中那一只闲云野鹤,轻轻的飞走,将那华美空影留给日落和黄昏。此乃诗人之不幸,更是时代之大不幸,但能借助再别康桥一诗感受到绝美的自然、纯美的人生、华美的梦想却是我们无数读者的幸运。(选自中小学教育,2012年26期)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