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 2020 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X、Y 代表元素,a、b、c 是组成 A、B、C 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 d 或 e 表示。据图分析正确 的是A. X 为 N、P 元素,a、b 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 绿藻细胞内单体结构 d 的种类有 8 种,蓝藻细胞中 d 的种类有 4 种C. 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所有种类的 e,而植物细胞一般可以合成所有种类的 eD. A、B 的多样性由 d 中的 n 充分体现,C 的多样性由 e 中的 R 充分体现【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形
2、:1、本题的突破口是ABC,进而推测出A是DNA,B是信使RNA,C是蛋白质;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c表示氨基酸;X 为 N、P 元素;Y为 N元素。2、d表示核苷酸,n为含氮碱基,f表示五碳糖,m表示磷酸;3、e表示氨基酸。【详解】A. 根据图形分析已知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核酸才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A错误;B. 绿藻和蓝藻细胞内都含DNA和RNA,核苷酸的种类都有 8 种,B错误;C. 人体细胞有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合成,植物细胞一般可以合成所有氨基酸,C正确;D. C蛋白质的多样性除了与e中的R有关,还与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
3、。故选:C。2.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功能丧失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C. 拟核中的 DNA 不会和蛋白质结合D. 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
4、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功能丧失,A正确;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 拟核中的 DNA 没有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但复制和转录时也会和酶结合,如DNA聚合酶等,C错误;D. 水绵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正确。故选:C。3.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液泡、中心体都是含有磷脂的细胞器B. 内质
5、网既能参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还能参与物质的运输C. 膜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因此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D. 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来看,第一个真核细胞在距今约 35 亿年前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
6、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 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B. 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
7、成和运输,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B正确;C. 膜蛋白也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运输,C错误;D. 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来看,第一个原核细胞在距今约 35 亿年前出现,D错误。故选:B。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离子泵,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逆浓 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 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 该离子泵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中的 Na浓度降低从而保护了有些酶B. 该离子泵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 该离子泵工作时会伴随 ATP 的水解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可能会降低该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关键要从题
8、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详解】A、该离子泵作用的结果使细胞质基质中的 Na浓度降低从而保护了有些酶,故A错误;B、由于该载体蛋白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故B正确;C、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故C正确;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如果抑制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植物细胞吸水能力降低,
9、故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复制的酶B. 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的过程中,空间结构不能发生改变C. 有些酶可以通过转录产生,有些酶可以在其提取液中通过盐析的方法获取D.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正确操作顺序为: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加入缓 冲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1、盐析: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2、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DNA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3、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
10、,但保存酶需要低温条件。【详解】A、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B、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和底物结合,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B错误;C、有些酶是RNA,可以通过转录产生,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可以通过盐析方法获取,C正确;D、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正确操作顺序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 I 至 IV 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 1 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 2 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
11、是A. 细胞 1 内大部分酶活性降低,细胞 2 和细胞 1 的遗传物质相同B. 一般情况下,浆细胞的细胞周期比血细胞的要短C. 过程中成体干细胞的 DNA 未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效应 T 细胞作用于细胞 1 和细胞 2 使其死亡并被清除,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细胞分化;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过程表示细胞衰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过程表示细胞癌变;表示细胞凋亡。【详解】A、细胞1是衰老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细胞2是癌变细胞,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B、浆细
12、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C、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7.关于人体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二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B. 第二阶段有 CO2 的产生,但是无 ATP 的生成C. 第三阶段为H与 O2 反应,只需要一种酶的催化D. 人体所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量都一定等于消耗的 O2 量【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
13、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A、第一、二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可为糖、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A正确;B、第二阶段有少量 ATP 的生成,B错误;C、第三阶段为H与 O2 反应是一系列的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C错误;D、如果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耗氧量大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D错误。故选:A。8.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14、( )A. 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B.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C. 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A【解析】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故A正确;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故B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ATP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C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
15、、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考点定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将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也可在解离前使用卡诺氏液固定C. 观察线粒体利用了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D. 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相关有机物的存在。【详解】A、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是活细胞,不能被龙胆紫染色,A
16、错误;B、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也可在解离前使用卡诺氏液固定,B正确;C、观察线粒体,利用了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错误;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有等位基因B. 一对相对性状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 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而来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
17、要载体。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详解】A、纯合体的细胞中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B、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B错误;C、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而来,C正确;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D错误。故选:C。11.下列实验方法、技术及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B. 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杂交实验研究中都应用了假说演绎法C.
18、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A正确;B、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杂交实验研究中都应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
19、体的假说,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D错误。故选:D。12.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M)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续复 制两次得到的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T-A、G-C、G-C,推测“M” 可能是A. 胸腺嘧啶B. 鸟嘌呤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 腺嘌呤【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
20、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详解】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P可能是G或C。故选:B。13.下图表示某男性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D 时期,细胞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 FG 时期,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C. HI 时期,细胞中染色
21、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D. 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 Y 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详解】A、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错误;B、FG时期,细胞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HI时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22、;着丝点分裂后,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C错误;D、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所以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不可能导致Y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D错误。故选:B。14.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可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 白化病B. 苯丙酮尿症C. 猫叫综合征D. 红绿色盲【答案】C【解析】【分析】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出来。【详解】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BD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
23、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出来,C正确。故选C。15.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的新类型是A. 无子西瓜B. 青霉素高产菌株C. 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D. 八倍体小黑麦【答案】B【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来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是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的新类型,B正确;
24、C、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所用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C错误;D、八倍体小黑麦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来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B。16.人类某遗传病受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且只有 A、B 基因同 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1 和-2 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 1/4B. -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2C. -3 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D. 若-1 的基因型为 XABXaB ,与-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8【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1、-2有病,
25、其女儿正常,说明双亲各含有一种显性基因,-1、-2的基因型分别为XaBXab或XaBXaB、XAbY,II-3的基因来自I-1和I-2,且表现正常,同时含有A、B基因,基因型一定为XAbXaBII-4和III-2的基因型均为XABY,II-4和II-3婚配,其女儿III-3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详解】A、-1的基因型可能为XaBXab或XaBXaB各自的概率不清楚,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没办法计算,A错误;B、II-4和III-2的基因型均为XABY,II-4和II-3婚配,III-3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表现型为正常,III-2和III-3婚配,IV-1
26、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致病基因来自于I-1或I-2,B错误;C、II-3的基因来自I-1和I-2,且表现正常,同时含有A、B基因,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正确;D、若II-1的基因型为XABXaB,II-2的基因型为XaBY或XabY,二者婚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都存在平行关系B. 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到碱基的互补配对C. t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D. tRNA 的单链结构决定了其分子中没有氢键【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
27、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录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由于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没有碱基T而含有碱基U,因此转录过程中的配对方式是A-U、T-A、G-C、C-G;DNA复制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DNA,其配对方式是A-T、T-A、G-C、C-G。【详解】A、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不在染色体上,和染色体的行为不存在平行关系,A错误;B、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管是转录还是翻译都涉及到碱基的互补配对,B正确;C、tRNA 上能与密码子配对的相邻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C错误;D、tRNA 形成了独特的三叶草结构,其分子中也有氢键,D错误。故选:B。18.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
28、等植物,对其 4 对相对性状(均由单基因控制)如株高、种子形状 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 不合理的是A. 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可导致这些感兴趣的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C. 该种植物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 4 条非同源染色体D. 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4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详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该植物的4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
29、是独立遗传的,说明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正确;B、在某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控制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所以交叉互换不可能出现这些基因之间的基因重组,B错误;C、由题意分析已知该植物的4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最少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即该种植物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 4 条非同源染色体, C正确;D、由于4对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D正确。故选:B。19.今年是物种起源出版160周年,该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 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
30、代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 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答案】A【解析】【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详解】A、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错误;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说的是现
31、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C错误;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D错误。故选:A。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 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但外界环境剧变,可能引起稳态的失衡【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32、: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B、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少数细胞如肺泡细胞可以直接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正确;D、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B。21.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
33、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经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C. 线粒体为与结合提供能量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该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是突触前膜,为神经递质,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详解】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神经递质有可能是抑制性的,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反转,D错误。故选:A。22.HA和NA是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为RNA)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某研究小组研究感染流感病 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
34、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B. 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C. 因免疫过程产生的记忆细胞的作用,所以无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D. 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与对照抗体组比较,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康复者的NA抗体的抑制率最高。【详解】A、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A正确
35、;B、据图分析可知,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康复者的NA抗体的抑制率最高,B正确;C、不同记忆细胞寿命不同,有些需要定期接种效果更好,C错误;D、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几乎为零,D正确。故选:C。23.某研究小组探究 2,4-D(一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大百合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其中 CK组为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2,4-D 浓度,因变量为发芽率B. 对大百合喷施 2,4-D 溶液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C. 如要确定促进大百合发芽率的最适浓度,需在 2,4-D 浓度为 1mg/L 和 5mg/L 梯度中作进一步实验D. 图中
36、浓度为5mg/L的2,4-D溶液对大百合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大百合种子发芽率,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大百合种子发芽率,A正确;B、生长素类似物2,4-D 溶液既可以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B错误;C、促进大百合发芽率的最适浓度需在 2,4-D 浓度为 5mg/L左右的梯度中作进一步实验,C错误;D、浓度为5mg/L的2,4-D溶液
37、对大百合种子萌发促进作用不一定是最佳,D错误。故选:A。2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型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38、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详解】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型,A正确;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垂直分层是由食物、栖息地决定的,B错误;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方向变化,C错误;D、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D错误。故选:A。25.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39、银山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B.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C.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D. 桑基鱼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移人动物园、水族馆和濒临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护与管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合
40、理利用。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A正确;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B正确;C、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当环境改变时,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低,C正确;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6.下表是在适当的温度(25)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光饱和时的 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CO2 吸收量光合速率等于呼吸 速率时的光照强度6 mg/100
41、cm2 叶h10 千勒克司30mg/100 cm2 叶h4 千勒克司(1)当光照强度为6千勒克司时,限制甲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为_。(2)当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甲合成葡萄糖的量为_mg /100 cm2 叶h(精确到 0.1)。(3)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10千勒克司光强下,适当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内甲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会_。(4)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植物甲叶片与植物乙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组别材料实验条件CO2 吸收量(mg/100 cm2 叶h)1甲叶片25、10 千勒克司a230、15 千勒克司b3乙叶片
42、25、10 千勒克司c430、15 千勒克司d如果d大于b,则仅据此_(能或否)得出探究的结论。原因是_为了得出相关结论,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应该是比较_的数据大小。【答案】 (1). 光强(CO2浓度) (2). 24.5 (3). 上升 (4). 否 (5). 由于缺乏自身对照,因此 d大于b仅能说明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差异,不能说明该条件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 (6). (d-c)和(b-a) 或者(d-c)/d和(b-a)/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
43、反应步骤: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2、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
44、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3、影响光合作用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详解】(1)当光照强度为6千勒克司时,小于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10千勒克司,故限制甲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2)当光照强度为 10 千勒克司时,达到了光饱和点,此时CO2 吸收量是30mg/100 cm2 叶h,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是6 mg/100 cm2 叶h,故甲光合作用一共消耗CO2量是36 mg/100 cm2 叶h
45、,合成葡萄糖的量为36180/(446)24.5mg /100 cm2 叶h(精确到 0.1)。(3)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 10 千勒克司光强下,适当提高 CO2 浓度,CO2的固定加快,C3的还原短时间内不变,故则短时间内甲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会增加。(4)由于缺乏自身对照,d大于b仅能说明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差异,不能说明该条件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植物甲叶片与植物乙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需要比较(d-c)和(b-a)差值的大小或(d-c)/d和(b-a)/b比值的大小。【点睛】本题考查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
46、相关知识,考察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7.某科研小组通过投喂含有甲基睾丸酮(MT)的饲料将雌仔鱼转化为雄鱼,投喂含有雌二醇(ED)的饲料将雄仔鱼转化为雌鱼,其中性反转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性染色体 组成为 WW 或 YY 的胚胎致死)。现探究某种鱼类(2N=32)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 型还是 ZW 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对该种鱼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2)分析 P 与 Q 的值,分析该鱼类的性别方式:若 P=_,Q=_,则该种鱼类的
47、 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若 P=_,Q=_,则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无论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哪种,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鱼:雄鱼=_。(3)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 E 和 e 基因位于 X 或 Z 染色体上,且隐性纯合致死,则杂合子和 纯合子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在 XY 型和 ZW 型中相等吗?_,为什么?_。【答案】 (1). 17 (2). 1:0 (3). 1:2 (4). 2:1 (5). 0:1 (6). 1:1 (7). 不相等 (8). 在XY型中雌雄比例是2:1,在ZW型中雌雄比例为1:2【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性别决定的题目,先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然后
48、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解答。【详解】(1)由于该种鱼类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故基因组测序应测一个染色体组(16条染色体)加另外一条性染色体,即需测定17条染色体。(2)若该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甲(性染色体组成为XX)乙(性染色体组成为XX)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0(即P1:0);丙(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丁(性染色体组成为XY)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2(即Q1:2);若该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甲(性染色体组成为ZW)乙(性染色体组成为ZW)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2:1(即P2:1);丙(性染色体组成为ZZ)丁(性染色体组成为ZZ)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0:1(即Q0:
49、1)。无论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哪种,甲(XX或ZW)和丙(XY或ZZ)杂交后代中雌鱼:雄鱼=1:1。(3)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E和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纯合致死,则杂合子(XEXe)和纯合子(XE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2:1,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E和e 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隐性纯合致死,则杂合子(ZEZe)和纯合子(ZEW)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2,因此,杂合子和 纯合子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在 XY 型和 ZW 型中不相等。【点睛】本题以鱼类性反转为素材,考查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旨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8.下图是某哺乳动物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激
50、素。请分析 回答:(1)图中的下丘脑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功能。(2)若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靶细胞)的新陈代谢,请写出代表的激素名称_。此 外,胰岛 A 细胞分泌_促进血糖上升。这些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 是_。 (3)据图判断,若靶腺体为性腺,要验证的生理作用,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动 物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为_。【答案】 (1). 内分泌(分泌激素)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3). 胰高血糖素 (4). 激素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 (5). 不能 (6). 动物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解析】【分析】据图示
51、可知,为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为促激素,为靶腺体分泌的具体激素,它们之间存在分级调节。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能使血糖浓度升高,故为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故为胰岛素,与的作用相反,二者关系表现为拮抗。【详解】(1)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激素;此外,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下丘脑具有内分泌的功能。(2)据图示可知,若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靶细胞)的新陈代谢,即为甲状腺激素,故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上升,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激
52、素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3)据图判断,若靶腺体为性腺,要验证的生理作用,由于动物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故不能用去除性腺的动物为实验材料。【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29.如图是安徽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用食物网表示图中生物的营养关系,则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2)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 1030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3)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为
53、划蝽(一种昆虫)提供一定的信息,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轮虫数量_。可见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_作用,有 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1). 9 (2). 物理 (3). 等距取样法(样方法) (4). 减少 (5). 增加 (6). 调节【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生产者为藻类,由其为起点的食物链有9条;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解】(1)若用食物网表示图中生物的营养关系,则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第一营养级为藻类,第二营养级有轮虫、水蚤、蚊子幼虫和鱼,第三营养级有鱼、水蚤、划蝽,第四营养级有青蛙、鱼。(2)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样方法)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3)若蚊子幼虫(划蝽的一种食物)被大量杀灭,为划蝽(一种昆虫)提供一定的信息,则短期内水蚤(划蝽的另外一种食物)的数量会减少,轮虫(水蚤的食物)数量增加。可见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信息传递,答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