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
2、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
3、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
4、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并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摘编自2017年11月人民日报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何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5、积淀着民族精神,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B. 很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只属于农耕时代,已经远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C.非遗传承人毕生专注祖传工艺,积累丰富经验,练就过硬本领,完美演绎工匠精神。D.雕版印刷业曾一度辉煌,如今却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就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表明了态度,为正文的阐述定下了一个基调。B.文章主要从传统手工艺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阐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C.文章以竹簧艺术和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说明要传承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D.文章认为,文化遗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6、情趣,真正成为了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非遗从生产生活中退出,其“形”与“魂”都将随着社会转型而深入历史的深处。B. 如果匠人能恪守初心,延续工匠精神,命名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非遗就可更好地传承。C.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求新求变,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生活。D.文章指出,要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即其中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绿窗帘何蔚萍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
7、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她一直倚在窗口。到夕阳在玻璃上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琴,瞧!这是什么?”“啊!”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白杜鹃!白杜鹃!可是,太贵了呀。”“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她屏住了呼吸。“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不准这样说,小傻瓜。”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
8、福。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我有一个病人”“他是你爹吗?”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你轻点。”“干吗要轻点?我不是你的奴隶。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他竞答应了。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可竟也办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她
9、变得心灰意冷。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会忘啦。好,今天吃长寿面。”“等等,请先打开书橱。”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鲁迅全集?上帝呀!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我是上帝吗?哦,不。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可你不能拿这个钱”“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然而,又是
10、意外。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丁蓄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她怔怔地望着。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琴”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
11、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阳光很好。(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下文“她极其无力”等照应,表明这是女邻居病体沉重,不胜操劳所致。B. “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C. 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自由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5. 小说以“阳光很好”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12、简要分析。(6分)6. 这篇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
13、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
14、;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15、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
16、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
17、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汉上逢同年崔八李 频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偶先托质逢知已,独未还家作旅人。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注】帝里:帝都,京城。托质:寄身,这里指人在旅途。11.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关系。B.首联写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又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C.第五、六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不断,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
18、依惜别之情。D.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12.诗歌除表达与友人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的“,”两句,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2)荀子在劝学中运用车马、船桨的比喻,论证了“,”的道理。(3)苏轼赤壁赋中,通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身处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容易,选择获取什么信息则变得困难。生活丰富多彩,精力稀缺宝贵,如果不是恰好对东周历史文
19、化感兴趣或以学术为业,( )。既然来世间一遭,姑且多认识人、多见识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通过读孟子,认识一个有抱负、有才华、有脾气的孟子。同时你也许会惊喜地发现,孟子的所思所想,虽已化作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也并非是_;以此作为一个切片加以展开,还可以探寻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为此,纯粹从体验的角度说,读孟子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探寻对于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从比较接近源头的典籍中或许能找到_。价值排序、制度传承、路径选择无疑包含在孟子所处时代的主题中。孟子时代的诸侯,或是开疆拓土,或是救亡图存。当孟子向诸侯强调施仁政、薄税敛时,在那些恐惧_或者汲汲于兼并天下的诸侯眼里,孟子无疑是“
20、迂远而阔于事情”的。但秦朝的短祚暗示了,“总体战”对于诸侯自身来说无异于_。而后的中国历史和长时间的欧洲列国均衡史,更是一次次地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确实代表了更健全的常识。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列国长时间的均衡史,更是让我们一次次地看到孟子的智慧。B而后,在中国历史和欧洲列国长时间的均衡史中,更是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C而后,在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中,更是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D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更是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孟子的智慧。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21、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孟子还有去读的理由吗?答案是不可否认的B读孟子难道还需要理由吗?答案是肯定的C我们需要找到读孟子的理由吗?答案是不可否认的D我们还能找到读孟子的理由吗?答案是肯定的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老调重弹 蛛网尘封 危在旦夕 抱薪救火B老生常谈 蛛丝马迹 朝不保夕 饮鸩止渴C老调重弹 蛛丝马迹 朝不保夕 抱薪救火D老生常谈 蛛网尘封 危在旦夕 饮鸩止渴17.某中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讨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
22、5分)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因为这种保护在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反方发言:。四、作文(48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8分)1919年 五四运动发生,“民主”与“科学”自此渐入人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9年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9年 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为迎接将要到来的人生第一次重要挑战蓄势待发2049年 你正值中年,春秋鼎盛;而新中国成立100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3、实现,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以热血、勇气与智慧,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又该如何迎接未来?以上材料,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或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1.(张冠李戴。“文体遗产”不等同于“任何文化”,只有那些优秀的文化,才值得我们传承。原文说的是“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
24、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绝对化。原文第2段说的是“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有误。原文第4段说的是“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2.(曲解文意。第1段末句说的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3.(以偏
25、概全。根据第2段内容可知,非遗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4. B(“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这一表述不当,小说中并未言及丈夫的刻薄寡恩,从文中“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这句可以看出,丈夫只是近段时间因为病号病重需要诊治而早出晚归,暂且无暇顾及家庭。故选B。)5. 以“阳光很好”结尾,给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的丈夫对病人(女邻居)的关爱,女邻居的丈夫对妻子的疼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女邻居(3分)以“阳光很好”收尾,还隐喻“她”对丈夫嫌
26、怨的消释。6. 从情节结构看,“绿窗帘”是故事的发端,是结构全简的中心线索。从主题意蕴看,“绿窗帝”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幸福、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从阅读接受效果看,“绿窗帘”本身富有诗意,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每点分)7. B 8.C(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9.C (是吴起担心被害,而不是公叔。)10.(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11. D( “第五、六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不断,
27、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赏析错误,第五、六句是写道路崎岖、时光流逝。)12.颔联抒发作者自与崔八分别后旅居未归的孤苦之情;颈联感慨人世艰难,时光飞逝,功业未成的遗憾之情;尾联借相见与离别的辩证关系,抒发了年华渐老、欢愉短暂的怅然之情。(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13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4.(语序不当。应该把“长时间的”放到“均衡史”前面,把“一次次地”挪到“我们”的后面。)15.(从陈述主体和设问句的句式来看,前文“如果”的主语应该是“我们”,蒙后省略,故补写语句的主语就该是“我们”;两者,设问句中直接给出肯定的回答更简明准确。)16.17.示例: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保护伞,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网络暴力、不实之辞会趁机兴起,危及社会文明的建设乃至国家安全。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社会建设千里之堤上的一个蚁穴。(指出网络匿名的危害2分,围绕危害展开阐释1分,结尾扣题1分,修辞1分。拟写的辩论词应以“网络匿名有害于公众”这中心。先指出网络匿名的危害,再围绕危害展开阐释,结尾应扣题。另外,要注意字数的奴限制。)18.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