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044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

2、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B、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C、原核细胞的拟核区含有大型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D。2.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醋酸杆菌,一段时间后,下列化合物及结构在醋酸杆菌细胞中均能检测出放射性的一组是A. 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丙酮酸B. ADP和腺苷C. 核苷酸和线粒体D. 核糖体和细胞膜【答案】D【解析】【分析】用含3

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醋酸杆菌,能被带上放射性标记的一定含有P元素的物质或结构,如核酸(核苷酸)、ATP(ADP)、磷脂等物质以及含有这些物质的结构如核糖体等。【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P元素,丙酮酸由C、H、O构成,无P元素,故A错误;ADP含有P元素,腺苷由C、H、O、N构成,无P元素,故B错误;核苷酸含有P元素,线粒体含有磷脂、ADP、ATP等,含有P元素,但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故C错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有P元素,细胞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含有P元素,故D正确。【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忽视培养的是原核生物醋酸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这一知

4、识。3.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 30%的蔗糖溶液中,如图 光镜下所能看到的现象是 区域 1 扩大 区域 1 缩小 区域 2 紫色变浅 区域 2 紫色加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清晰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据图分析,1表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外界溶液;2

5、表示细胞液。【详解】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区域1)扩大,正确,错误;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则液泡(区域2)紫色变深,错误,正确;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正确;细胞膜与液泡膜贴在一起,与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膜、液泡膜结构观察不清楚,错误。故选C。4.下列是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中能够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B. 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并运送到细胞内特定位置或

6、细胞外C. 具有单层膜,其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D. 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髙等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为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为线粒体,其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因此能够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A正确;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并运送到细胞内特定位置或细胞外,B正确;是内质网,为单层膜的细胞器,是性激素等脂质的合成车间,C正确;是中心体,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7、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图形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种类,结合各自的功能分析答题。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脱氧核糖参与DNA 和ATP的组成B. 麦芽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C. 多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D. 多糖物质可以在叶绿体、核糖体等结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按是否能水解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脱氧核糖和核糖属于单糖,脱氧核糖参与构成DNA,核糖参与构成RNA和ATP,麦芽糖属于二糖,淀粉属于多糖。2、糖类按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属于还原糖,蔗糖、

8、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属于非还原糖。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详解】脱氧核糖参与DNA的组成,核糖参与ATP的组成,A错误;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但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动物细胞没有,B错误;多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起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C正确;叶绿体中能合成糖类,但核糖体不能合成糖类,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6.在一群连续分裂的细胞培养液中,抽样检测细胞,分别测到细胞中的DNA含量,得到细胞数目分布如下图所示。已知该细胞周期为20小时,间期分G1(复

9、制前期)、S(复制期)、G2(复制后期),且S期是8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8000个B. S期的细胞数目是18000个C. G1期和G2期的细胞数目是19000个D. 分裂期的时间是12小时【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判断,DNA含量为2c的细胞应该属于G1期细胞;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是S期细胞;DNA含量为4c的细胞为G2和M期细胞。对于连续增殖的细胞来说,若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意味着DNA含量为4c的细胞得不到补充而逐渐减少,而DNA含量为2c细胞会因为不能继续分裂而增加。【详解】由于S期DNA分子的复制,导致细胞中DNA

10、含量由2c变为4c,故G2和M期细胞DNA含量均为4c,由图示可知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为8000,所以处于分裂期(M)的细胞数应小于8000,A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在S期,故DNA含量由2c变为4c的细胞均是S期细胞,即DNA含量介于2c-4c之间的细胞,由于S期的时长为8小时,细胞周期时长为20小时,说明G1+G2+M时期共占12小时,而G1+G2+M时期的细胞总数为19000+8000=27000,所以S期细胞数为27000128=18000个,B正确;由图可知,处于G2和M期细胞数共8000,但不知道具体哪个时期为多少,所以无法计算G1+G2细胞数量之和,C错误;由于S期的时长

11、为8小时,细胞周期时长为20小时,说明G1+G2+M时期共占12小时,故分裂期时长小于12小时,D错误。故选B。【点睛】要求考生能明确细胞周期的几个时段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明确DNA含量加倍的原因和时期是解题关键。7. 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B. 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 高等植物细胞内的ATP都是在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形成的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A正确;细胞核内的核仁,与rRNA合成有关,故与核糖体的形成有

12、关,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消极意义B.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D.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粘连性降低,易分散转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A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变大,B错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错误;癌细胞表面

13、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D正确。【点睛】本题要重点掌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9.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B. 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D.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

14、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可以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A正确;某些大分子物质如mRNA,进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的核质比即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D正确。10.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

15、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B. 可用苏丹III染液来鉴定物质乙C. 物质丙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 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功能、细胞膜的成分及检测脂肪的实验等有关知识。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甲由C、H、O、N、P等元素组成,乙由C、H、O、N等元素组成,且甲和乙构成染色体,故甲是DNA,乙是蛋白质;丙由C、H、O、N、P等元素组成,且乙和丙构成生物膜,故丙是磷脂。【详解】由题可知,该生物是动物,其遗传物质是甲DNA,不能说主要是甲DNA,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物质乙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苏丹III染液

16、是鉴定脂肪的试剂,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物质丙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甲表示DNA,其单体是脱氧核苷酸,不是核糖核苷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1.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下列选项最可能属于该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共性的是A. 核膜核仁解体,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成染色体B. 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C. 都有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D.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答案】C【解析】【分析】无丝分裂是指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

17、,中央部分狭细,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出现,A错误;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显性,B错误;C、细胞在进行分裂之前都需要经过相应的物质准备,即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也就没有纺锤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特别注无丝分裂过程中无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但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的特点1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

18、,进行预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B. 在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当生物膜失去活性后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变成全透性;2、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 3、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

19、】A、预实验不能减少实验误差,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实验条件和范围,避免人力物力的而浪费,A错误;B、在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成对的遗传因子在产生配子时会分离,C错误; D、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台盼蓝是活的动物细胞不选择吸收的物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活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色,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会变成全透性,因此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孟德尔遗传定律、预实验的作用,预实验并不能减小误差,减小实验误差

20、应当在规范操作或使用精度更高的仪器,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基因是孟德尔之后的提出的。13.骨架或支架在细胞的分子组成或者结构中可起支撑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内膜折叠成为线粒体骨架B.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 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D. 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形成了细胞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生物涉及的骨架或支架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真核生物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详解】A.线粒体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细

21、胞器,其双层膜都是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两种物质构成的,其中磷脂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A错误;B.DNA分子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C.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多糖,都是由相应单体聚合而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C正确;D.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体系,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DNA 数目加倍早于染色体数目加倍B. 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C. 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D. 赤道板的形成早于细

22、胞板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DNA数目加倍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A正确;在末期,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B正确;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赤道板是一个位置,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想的板,D错误。15.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产生的H20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B. 表示线粒体内膜,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C. 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吸收无机盐离子D. 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脱水缩合过

23、程,产生的H2O中,H来自-NH2和-COOH,A错误;表示线粒体内膜,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16.下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B. 在氧浓度为a或d时,酵母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C. 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

24、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D. 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酵母菌发酵时,进行无氧呼吸,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2酒精+2CO2+能量。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与CO2的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产生的酒精量小于产生CO2的量,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酒精量为0,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A正确;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产生量,酵

25、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点时,只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没有酒精的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在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的酒精为10mol,故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10mol,则有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为20-10=10mol,由此计算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x=2:10,x=5,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y=6:10,y=5/3,由此推出,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55/3=3倍,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随氧气浓度增加,产生酒精减少,说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首先

26、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表中酒精量和二氧化碳量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其次能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计算,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17.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线粒体中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

27、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18.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B. 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

28、白质种类和数量C.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均附着有大量的有氧呼吸酶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答案】B【解析】原核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膜也属于生物膜,故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项正确;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在分裂前期逐渐解体消失,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项错误。19.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的酶和ATP均为多聚体B. 酶和ATP的合成过程均需要能量C. 酶与ATP均要在细胞器中合成D. 生物体内的生化反

29、应均需要酶和ATP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ATP。【详解】A、细胞内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为多聚体,而ATP不是多聚体,A错误; 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正确; C、ATP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C错误;D、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故放能反应不需要ATP参与,有些生化反应不需要酶参与,如水的光解,D错误。20.下图表示

30、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数字代表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在生物膜上进行B. 物质A中的元素只来自于水C. 物质C的生成只需要色素,不需要酶D. 过程都需要ADP和pi【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固定。A是氧气、B是水、C是ATP和H、D是ADP、Pi和NADP+。【详解】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二氧化碳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上,A错误;物质A是氧气,氧气中的氧全部

31、来自于水,B正确;物质C是ATP和H,在光反应阶段生成,需要色素、酶、光照等条件,C错误;过程均会合成ATP,均需要ADP、Pi,C3的还原消耗ATP,会生成ADP和pi,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21.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圆圈“ O”代表磷 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 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B. 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 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 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

32、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据此答题。【详解】A、DNA分子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且不应该含有尿嘧啶U,图中两个基本单位之间的磷酸与五碳糖连接的部位也是错误的,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至少存在三处错误,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至少存在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C正确;D、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链,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故选C。22.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经短

33、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35S和32P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 2 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B. 图 2 中的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搅拌时间过短,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D.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显著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

34、(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随着噬菌体离心到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DNA进入噬菌体后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由此可见,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

35、NA,而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其中只有磷酸基团中含有磷,因此在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磷酸;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中只有R基团中可能存在S元素,因此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A正确; B、图2中的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如果搅拌时间过短,搅拌不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不分开,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C正确; D、由于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不论保温长短,上清液的放

36、射性都不会显著升高,D错误。 故选:D。【点睛】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是因为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的差异,在与不代表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候要注意时间培养一段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带以内,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23.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 艾弗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实验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32P 直接标记的【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

37、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

38、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和赫尔希、蔡斯实验都证明是遗传物质,B正确;C、T2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C错误;D、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由于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

39、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原料都是细菌的,故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细菌去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将其标记,D错误。故选:。24.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详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细胞其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大致相同)。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

40、叉互换,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与,与。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中交叉互换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有关知识,根据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来确定细胞分裂图象的时期。25.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B.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D.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所有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均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和DNA的关系: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

41、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染色体、DNA、基因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A正确;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正确;DNA主要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基因的行为,C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但每条链有一个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D。26.将蚕豆(2n=12)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后移入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取不同细 胞周期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检测到的染色体形态有如

42、下图所示的三种。根据相关信息,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A. 若检测到a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已进入第一个细胞周期B.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均为b类型C. 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会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D. 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某个细胞中可只出现c种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a是第一次复制完的染色体,b是第二次复制完的染色体,c是第三次及以后复制完的染色体。【详解】A、若检测到a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可能进入第一个细胞周期或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每条染色单体上均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A正确;B、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43、被标记,即均为b类型,B正确;C、a、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C错误;D、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故细胞中可只出现c种染色体,D正确。故选:C。27.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 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

44、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详解】A、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A正确;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C、杂合子自交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和AA,C错误;D、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基因与性状、性状与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

45、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8.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 果蝇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辰砂眼在雌雄果蝇中出现的概率一样D. 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就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详解】A、因为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不是

46、等位基因,A错误;B、果蝇含有线粒体,线粒体的基因没有在染色体上,B错误。C、辰砂眼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以在雄性中出现的比例大于雌性,C错误;D、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基因突变后,碱基排列顺序改变,遗传信息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通过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基因与染色体的变化等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能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针对不同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2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B.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利用了假说-演绎法C. 遗传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D.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47、都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测交不仅可以

48、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还可以检测其他个体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A错误;B、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正确;C、遗传的基本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噬菌体是病毒、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故选:B。30.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B. 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C. 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演绎出相应

49、结果D. 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提

50、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B正确;C、选择的实验材料: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C正确;D、如果选择两对基因完成实验,则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结合“假说-演绎”法进行记忆。31.下列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父方和母

51、方各提供一半D. 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具有更广泛的变异性,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势【答案】B【解析】【分析】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特点之一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经过2次细胞质不均等的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了一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小的极体;受精作用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相互融合,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多,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卵细胞中细胞质远远多于初级卵母细胞的1/4,A错误;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相互融合,染色体恢复至正常

52、细胞染色体数目,B正确;C、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大部分来自卵细胞,所以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多于父方,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没有发生在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受精作用的概念和实质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2.下列关于基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真核细胞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 DNA分子中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C. 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D. 真核细胞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核酸并非仅存在细胞核中【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

53、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详解】A、真核细胞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不是所有的DNA片段都是基因,B错误;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有些基因(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C错误;D、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DNA分子,上面也有基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

54、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3. 下图是某动物(2n8)分裂后期细胞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一定是第一极体B. 图示结果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C. 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D. 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0条,着丝点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正常体细胞是8条染色体,此细胞一极有5条染色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均等分裂,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极体,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此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详解】A、该细胞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图示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变

55、异造成的,B错误;C、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故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C。3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 a 上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 组成物质 a、b、c、d 的基本单位共有 8 种C. 过程的产物中有些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 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中有水生成【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物质a为基因、物质b为mRNA、物质c为tRNA、物质d为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即酶)。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A项错误;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其基本单位是

56、四种脱氧核苷酸,RNA(包括b、c、d)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过程是以DNA为模板生成RNA的转录过程,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项正确;过程表示翻译,其场所是核糖体,在该过程中会发生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水和肽链,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a、b、c、d所示物质的名称,正确推断所示生理过程,据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5.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

57、误的是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C. 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D. 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答案】D【解析】【分析】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故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控制的,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图可知,只有H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出A型、B型和AB型,所以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C.

58、当AB型父母的基因型均为IAIBHh时,生出O型血的后代概率为1/4,C正确;D.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HHii、Hh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共8种,D错误。故选D。3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配子的随机结合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

59、过程D. 甲、乙多次重复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B、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I、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C、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

60、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错误;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D正确。故选D。37.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作反密码子B. 物质2的合成只能在结构1上完成C. 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D. 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物质1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物质2是多肽,是翻译的产物;结构1是核糖

61、体,是翻译的场所。【详解】A、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A错误;B、物质2是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车间,B正确;C、每个核糖体均分别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多个核糖体可以完成多个相同的肽链的合成,C错误;D、AUG是起始密码子,而翻译的终止应该是读取到终止密码子,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细胞翻译的过程和多聚核糖体的意义,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的多肽分子。38.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都不是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只要有一个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就会患软骨

62、发育不全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可能遗传给子代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先天性疾病是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单基因遗传病高,正确;21三体综合征(又名先天愚型儿)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属于染色体数

63、目异常的遗传病,错误;软骨发育不全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细胞中一个基因缺陷就可患病,正确;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可能遗传给子代,如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正确;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人类遗传病不都是基因突变而产生致病基因引起,如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这类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染色体异常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不正常。39.迟发型成成骨不全(瓷娃娃)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医院对该病患者家系进行的调查结果已知3、1均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査瓷娃娃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B. 据系谱图

64、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该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措施是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检査D. 代代有患者为显性遗传,1是杂合子的概率2/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系谱图,2患病,4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结合“3、1均无该病的致病基因”可知,该病不是隐性遗传病,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调査瓷娃娃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进行,A错误;由于3、1均无该病的致病基因,故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该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措施是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C错误;由上分析可知

65、,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会出现代代有患者,由于1正常为隐性纯合子,故1是杂合子的概率1,D错误。故选B。40.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正常细胞分裂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的染色体数为N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核DNA分子数可能为ND. 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若细胞分裂两次

66、,DNA复制两次,则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一半被标记,一半未被标记,由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2、因为题目中不能确定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所以都要考虑,要注意:若是有丝分裂,分裂两次,DNA复制2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2N;若是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只复制1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了一次,亲代DNA复制一次成为两个DNA分子,亲代的两条母链分布在两个DNA分子中,若子细胞中都含有3H,可能是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详解】A、第一次分裂

67、结束时,因为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A正确;B、若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N),B正确;C、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在后期,所有染色体一半被标记,一半未被标记,由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N,C正确;D、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错误。故选D。【点睛】准确理解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二、非选择题41.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

68、几丁质的催化降解主要依赖于NAGase(一种酶)的作用。温度、pH和NAGase催化水解产物对NAGase催化活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NAGase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_和_。(2)以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为效应物,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 (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_。(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下图是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判断精氨酸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方法:在研究实验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B。【答案】 (1).

69、 温度 (2). PH (3). 抑制 (4). 葡萄糖 (5). 能提高 (6). 不能提高【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1可知,第一个图显示:NAGase催化活力受温度影响,40条件下酶活力最强,该温度是NAGase酶的最适宜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第二个图表明;NAGase催化活力受PH的影响,PH为6.0条件下酶活力最强,该PH是NAGase酶的最适宜PH,高于或低于该PH,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第三个图表明:NAGase催化活力随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浓度的增加均减小,因此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

70、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2、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详解】(1)分析题图1可知,在温度为40时NAGase催化活力最大,pH为6.0时,NAGase催化活力最强,因此NAGas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是40、6.0,所以NAGase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2)分析题图可1知,NAGase催化活力随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浓度的增加均减

71、小,因此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3)在研究实验中底物已饱和的条件下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反应速率能提高,说明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如果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则说明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点睛】本题的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相对应的曲线,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分析题图和题干获

72、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42.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核膜的基本支架成分是在_(填细胞器)中合成的。线粒体中可合成ATP的部位是_,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直接影响了_的跨核孔运输,最终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该类物质进出细胞核需经过_层生物膜。(2)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_。A.RNA聚合酶 B.ATP合成酶 C.DNA聚合酶 D.ATP水解酶(3)下列生理过程可

73、能受二甲双胍影响的是_A.细胞分裂 B.转录RNAC.分泌蛋白质 D.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转化为无活性RagC(4)图中物质ACAD10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效果为_(填“促进”或“抑制”)。【答案】 (1). 内质网 (2). 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3). 无活性和激活型RagC (4). 0 (5). ACD (6). ABC (7). 抑制【解析】【分析】1、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原生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

74、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1)核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而磷脂主要内质网上合成;线粒体中可合成ATP的部位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直接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 RagC的跨核孔运输,最终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物质进出核孔是具有选择性,RagC进出细胞核需经过0层生物膜。(2)某些亲核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需要运进细胞核的是RNA聚合酶、DNA聚合酶、ATP水解酶。故选:ACD。(3)由于“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

75、,所以细胞分裂、RNA转录、分泌蛋白运输这些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都受到影响。故选:ABC。 (4)根据图示分析,图中物质ACAD10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效果为抑制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及线粒体功能,磷脂在内质网上合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结合题意,灵活答题43.地钱是一种苔藓植物(图 1),性染色体为 XY,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图 2,2n 和n 代表染色体数),会经历孢子体和配子体两种不同的植物体形态。(1)地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若要快速人工繁育,可用的方法及原理是_。A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核全能性C植物

76、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全能性 D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核全能性(2)地钱的孢子体可以分为胞蒴、蒴柄、蒴足三部分,若比较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的核酸,分析合理的是_。ADNA 完全相同,RNA 也完全相同 BDNA 完全相同,RNA 不完全相同CDNA 不完全相同,RNA 完全相同 DDNA 不完全相同,RNA 也不完全相同(3)生理过程 I、II 共同维持地钱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其中生理过程 I 称为_;从受精卵到孢子体的发育过程所进行的细胞分裂与生理过程II 相比,共同特征是_。需进行DNA 复制 细胞分裂次数等于 DNA 复制次数可发生基因突变 可发生基因重组A B C D (4)齐齐哈尔大学生

77、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家曾对中国东北地钱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图所示,18均为常染色体,而X 代表性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取材应选用_(选填“分裂旺盛的生长点”或“不分裂的成熟组织”);取材后的制片过程应遵循正确的步骤,请完成排序:_。(用数字编号表示)用清水漂洗 用拇指垂直向下压片 用 0.2%龙胆紫溶液染色 用解离液解离(5)根据图 2、图 3分析,科学家在进行此次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所用细胞取自_(选填“孢子体”或“配子体”),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答案】 (1). A (2). B (3). 受精作用 (4). A (5). 分裂旺盛的生长点 (6). (7). 配子体 (8)

78、. 由苔藓植物的世代交替示意图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植物(2n),而配子体为单倍体植物(n);图中染色体总数共 9 条,为奇数,且性染色体只有 1 条X,说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 1 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解析】【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详解】(1)地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若要快速人工繁育,可用的方法

79、时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故选:A。(2)地钱的孢子体可以分为胞蒴、蒴柄、蒴足三部分,这三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DNA完全相同,三部分结构和功能不同,是DNA选择表达的结果,DNA表达过程为:DNARNA蛋白质,所以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RNA不完全相同。故选:B。(3)生理过程、共同维持地钱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其中生理过程精卵结合称为受精作用,从受精卵到孢子体的发育过程所进行的细胞分裂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生理过程(减数分裂)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类两次,子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原来的一半,发生基因重组。需要DN

80、A复制,正确;细胞分裂次数等于DNA复制次数,错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次数等于DNA复制次数,减数分裂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次数是DNA复制次数的2倍;可发生基因突变,正确;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的错配,造成基因突变;可发生基因重组,错误。细胞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也就是联会的时候,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第二次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故选:A。(4)染色体核型分析选用分裂旺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制成染色体组型图,取材应选用分裂旺盛的生长点,细胞处于分裂期,便于观

81、察。取材后的制片过程为:用20%盐酸溶液解离,用清水漂洗,用0.2%龙胆紫溶液染色,用拇指垂直向下压片。(5)根据图2、图3分析,科学家在进行此次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所用细胞取自配子体,因为由苔藓植物的时代交替示意图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植物(2n),而配子体为单倍体(n),图中染色体总数为9条,为奇数,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说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点睛】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2次,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是解答好最后一问的关键。44.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

82、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植物为阳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状况相同的阴生植物,则图甲a曲线的C点向_方向移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等两种物质,请写出其中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反应式:_;(2)在图甲中的A点与C点之间,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如果图甲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 %。(3)图丙中,若大棚内的温度始终处于375的恒温,每日光照12h,植物体干重将_增加、不变、减少)(4)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

83、的,如果改为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_;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_。【答案】 (1). 左下 (2). NADP+2e+H+NADPH (3). 光照强度 (4). 15 (5). 减少 (6). (7). 【解析】【分析】由图示知,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强度,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其净光合作用量为0。图乙是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与光照条件无关;图丙中两曲线交点处表示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交点处右侧,真正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细

84、胞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小于等于零时,植物无法生长。【详解】(1)阴生植物适宜在弱光下生活,C点为光饱和点,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均小于阳生植物,故应向左下方移动。光反应产生ATP和还原氢,产生还原氢的方程式为:NADP+2e+H+NADPH 。(2)在图甲中的A点与C点之间,随光照强度增强,CO2吸收速率增强,故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氧气浓度达到15%时细胞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值,若图甲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15%。(3)图丙中,若大棚内温度始终处于37.5的恒温,此交点处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每日光照12h,有机物的

85、积累为0,而黑暗12h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植物干重将减少。(4)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释放量(mol/h)表示,则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与图示曲线呈轴对称: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因此释放的CO2量逐渐减少,当氧气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消失,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无氧呼吸释放CO2量与O2浓度的关系图:【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曲线图的理解,以及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记住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45.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

86、,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是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1)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他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_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实验的可能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

87、上。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选择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的花全是粉色,则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2). 粉色:红色:白色6:3:7 (3). 粉色:红色:白色2:1:1或粉色:白色1:1 (4). AABB或aaB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即粉色的基因型A_Bb,有2种;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有2种;白色的基因型为A

88、_BB或aa_,有5种。【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甲。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可能有2种情况: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答案中图乙;或者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答案中的图丙。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图甲)上,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为:AABB: AaBB: 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

89、红、白),所以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图乙)令AB为G、ab为g,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GG:Gg :gg=AABB: AaBb: aabb=1:2:1,其中白:粉1:1。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图丙),令Ab为H, 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 :AaBb: aaBB=1:2:1,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2)纯合白色植株(AABB或aa_ _)和纯合红色植株(AAbb)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A-Bb),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和aaBBAAbb,即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点睛】本题考查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基因型种类;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实验,同时能根据结论反向推断现象,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