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页,共 9页桃江一中 2021 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材料一:20 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
2、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
3、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 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20 世纪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
4、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
5、人文的哲学高度。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
6、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
7、。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
8、,令人思味。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 2页,共 9页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
9、哲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B、20 世纪中国散文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C、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3、根据材料内容及教材所学推断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 _(3 分)A、韩少功我心归去B、梁衡把栏杆拍遍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D、史铁生我与地坛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10、)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孟勐的远方徐建英篾担就在离菜窖不足五十米的外墙角边,周围被一丛杂乱的柴草紧紧掩着,放在往日,孟勐只需紧走几步,便可触得到的。这是一挑祖传的“百宝箱”,经过了爷爷与父亲的肩膀反复磨蹭,移交到孟勐肩膀时,货担上的青皮箩已经变成了漆暗的紫黑色。货担里装的东西,也由一些针头线脑、头绳发夹雪花膏之类的小玩意儿,添上了笔墨纸张、孩重的玩具小衣。到走出村庄,孟勐两头的篾箩担里,又多了几挂山民们换下的山货。就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光阴中,孟勐与祖辈
11、们一样,靠摇着半面拨浪鼓,挑着货郎担子,走村串巷,摇摆一路咚咚咚的声音撑着一家十几口人的生计。外面的枪声弱了,嘈乱的脚步稀松下来。孟勐试着从废弃的菜窖往外爬,才挪动已经蜷缩得发麻的身子,外面又是一串骤急的枪响,夹着一阵叽里呱啦的乱叫,孟勐赶紧缩回菜窖。再看外墙角,那堆经北风刮打,被枪弹乱扫的柴草已散作一团,篾箩担裸露在柴草外,开始西沉的晚阳肆无忌惮地在篾箩担顶面的小货柜上,孟勐的眼睛,就多了一重忧伤。北风静了,嘈乱的脚步逐渐远去。孟勐再次从废弃的菜窖往外爬,刚想站起来,就被绊倒了,臂膀被狠狠地扯了一把。在他扑倒的瞬间,听到一声微弱的痛苦呻吟从身边传来,接着是一阵凉飕飕的劲风掠过耳畔,身后传来一
12、声炸裂的巨响。孟勐捂着发炸的耳朵,摇了摇蒙成一片的脑袋,冷汗珠线一般从后背、从脸颊滑落,刚想站起身,那个微弱的声音从身旁灰色的炭人身上传来:“莫,莫动!还还有冷弹。”孟勐喘着粗气紧忙匍匐在地上,任额上的冷汗从沟壑处、从褶皱缝里淌滴一地。四周终于静了,一片呛人的黑色烟雾弥漫着血腥味。小河源村似披了块破黑布,被炮弹残忍蹂躏之后,只剩下满地砖瓦檐梁的残骸。地上的人动了,他挣扎着爬起来,刚站起,又跌跌撞撞地摔倒,随着身上的灰土扑簌簌掉落,露出了那人身上的土黄色军装-那是日军的军装。“你,你小日本鬼子?”孟勐紧握着拳头弹身跳起,俯身飞快捡起一块石头,怒目盯向地上的人,脸上青筋凸起的同时,狠狠扔出手里的石
13、头。石头落处,那人额上有血渗出来。孟勐眼睛怒视着那人,血顺着他的脸颊在肆意流淌。然而,那人的眼里却没有丝毫的敌意。他的胸口,一大片通红的血在汩汩地往外冒,滴在他紧捂胸口的左手上。他的右手,枪紧紧握着,却一直没有动,他始终只是笑,样子像极了捡到宝贝的孩童。看到枪,孟勐下意识地后退,再退,俯身飞快抓起了脚下的一截木棍。那人在动。左手颤抖着解开日军军装的衣扣,里面露出的粗麻布衣,让孟勐一怔-这是鄂东南乡下人自制的土麻布。他往前走了几步。那人开口了,含着笑,一口浓重的鄂音:“这血有他们的呢我,认识你,孟”孟勐蒙了。怎么会这样?他不是穿着鬼子的衣服?又怎么会孟勐喘着粗气,汗水打湿了全身。好一会儿,孟勐扔
14、下手里紧捏的木棍,想扶起那人。那人摇摇头,用还淌着血的左手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声音越来越微弱:“桥,桥汇铺带来的给游击队,电报”孟勐接过来,捧在手里,不禁端详起来。那是一方带血的布包,裹得方方正正的,还带着那人的体温,那样热,那样烫。在孟勐的手中,那布包竟有千斤重。孟勐知道,对于我们的队伍,那布包,就像一个几世单传的婴孩。那人的手缓缓抬起,落下,又抬起。孟勐的眼睛湿润了,托起那人的肩膀,他依然在笑,脸色却越来越苍白。顺着他左手指的方向,孟勐的眼睛立即蒙上了一层细雾-小源河东岸,一片长着密林的荒山,那是游击队的落脚地。想起孤身炸掉敌人哨所、深夜为老百姓送粮的游击队,看着地上刚刚回自己一命现在却无
15、声无息的血人,孟勤一激灵站起身,捂紧了布包往东跑,跑了几步,他又停下来,深情地回头望了望那制还掩在外墙角的货郎担,转过身,挑起篾箩担,头也不回地钻入呛人的黑色烟雾中。最后一缕晚阳落下,村庄一片静谧,北风刮打着小源河村。空气中依旧夹杂着冷弹爆炸后的火药气,和着隐约的血腥味。风过处,隐约有一两声货郎鼓响从远方传来(有删改)第 3页,共 9页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一声微弱的痛苦呻吟”表明游击队员此前已在与日本鬼子的搏斗中身受重伤,枪炮声便是针对他和电报而来。B、扯孟勐臂膀、提醒注意冷弹、在受到石头击打时不做还击、握枪未动等细节都暗示了游击队员的真实身份。C、
16、当从战士手中接过方方正正的带血布包时,孟勐捧在手里,仔细端详,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内心充满了矛盾。D、小说标题中的“远方”一词,意蕴丰富,既指小源河东岸游击队落脚的密林荒山,又暗示孟勐将走上革命道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小说第二自然段为插叙,介绍了孟勐多年从事货郎生意的经历,为下文游击队员认出他埋下伏笔。B、小说注重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劲风”“黑色烟雾”“残骸”渲染了紧张气氛,表现了战争的残酷。C、小说中篾箩担既是孟勐维持生计的工具,又是后来护送电报的掩护,作为线索,使故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精当。“握”“掏”“捧”“捂”
17、等口语化词语,读来真实贴切,具体可感。8、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9、小说写了游击队员的几次“笑”,请找出来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每次“笑”的含意。(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李布,乃买而置之
18、田。朱家乃乘辂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广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
19、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
20、生非长者/勿与通/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
21、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第 4页,共 9页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
22、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14、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溪上行温庭筠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雪羽褵褷(1)立倒影,金鳞拨剌(2)跳晴空。风翻荷叶一向(3)白,雨湿蓼花千穗红。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注】(1)褵(l)褷(sh):羽毛初生时濡湿黏
23、合貌。(2)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3)一向:一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A、全诗叙写了雨后夕阳映照下的溪上美景,抒发了诗人喜爱、沉醉之情。B、以“漾漾”扣风,以“濛濛”扣雨,韵律舒缓,营造出恬静、和谐的氛围。C、荷叶因风翻起,一望皆白;花经雨洗,红得纯粹;以色彩互衬写明丽之景。D、全诗以“羡”“梦”收结,表达归隐之愿和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16、诗歌颔联的景物描写受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漫成一首)启发,又有变化,请简要说明。(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17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3)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挂上了“网红”的标签,这些书店往往显得,到这些网红书店拍照、打卡、买文创、喝咖啡的文艺青年络绎不绝,当严歌苓、方文山
25、等各界名人来到这里举办签售活动时,前来听名人讲座、要名人签名的文艺青年更是。一种质疑的声音也来了:全民热衷打卡的时代,网红书店带动的是阅读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网红的标签像诱人的广告语,将人们带入书店。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要注重为每位读者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营造具备内涵的阅读氛围,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书店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中发生着改变。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3 分)第 5页,共 9页A、标新立异纷至沓来七嘴八舌耳濡目染B、标新立异摩肩接踵莫衷一是潜移默化C、特立独行
26、摩肩接踵七嘴八舌潜移默化D、特立独行纷至沓来莫衷一是耳濡目染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3 分)A、一个个网红书店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B、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一个个网红书店也进入人们视野C、网红书店一个个进入人们的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是一种潮流D、一个个网红书店进入人们视野,“打卡”成为网红书店的潮流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3 分)A、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更要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B、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
27、撼,更要网红书店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C、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网红书店才能注重为每位读者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D、而进店之后,除了视觉的震撼,更要注重为每位读者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和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从而成为大众乐于沉浸其中的精神花园。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9 分)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
28、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的节日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每则不超过 10 个字(4 分)(2)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5分)四、写作(共 60 分)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第 6页,共 9页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参考答案1、A.偷换概念
29、。原文“20 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20 世纪中国散文”不是“五四时期散文”,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B.无中生有。原文“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没有说“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C.曲解文意。原文“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不是“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D.正确。故选:D。2、C 于文无据。3、C.原文“但改革开放,特
30、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郁达夫的时代不对,江南的冬景是近代作家郁达夫郁达夫于 1935 年 12 月 1 日创作的一篇散文。4、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5、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解析】(4)依据原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
31、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依据原文“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依据原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
32、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5)依据原文“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依据原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散文逐渐
33、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依据原文“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6、C.“内心充满了矛盾”错误,他没有内心矛盾,没有思想斗争。故选 C。7、C.“小说中篾箩担既是孟勐维持生计的工具,又是后来护送电报的掩护,作为线索”错误,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多重的,主要是“枪声”,辐射到“战争”,“篾箩”担在这里只是一种维持生计的工具,并非小说
34、线索。故选 C。8、枪声变弱,脚步渐远,不料敌人重又返回;敌人已经走远,没想到还有冷弹;救助孟勐的竟然是穿着日本军装的“敌人”;没想到“敌人”是游击队员。9、第一次是“他始终只是笑”,笑的背后,是找到了能够代替自己完成任务的人选、内心激动的“笑”;第二次是“含着笑”,含笑的背后,是与敌人英勇战斗、内心自豪的“笑”;第三处是“他依然在笑”,笑的背后,是完成了电报的交托、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解析】(8)“外面的枪声弱了,嘈乱的脚步稀松下来。孟勐试着从废弃的菜窖往外爬,才挪动已经蜷缩得发麻的身子,外面又是一串骤急的枪响,夹着一阵叽里呱啦的乱叫,孟勐赶紧缩回菜窖”,即枪声变弱,脚步渐远,不料敌人
35、重又返回;“莫,莫动!还还有冷弹”,即敌人已经走远,没想到还有冷弹;“地上的人动了,他挣扎着爬起来,刚站起,又跌跌撞撞地摔倒,随着身上的灰土扑簌簌掉落,露出了那人身上的土黄色军装-那是日军的军装”,即救助孟勐的竟然是穿着日本军装的“敌人”;“那人在动。左手颤抖着解开日军军装的衣扣,里面露出的粗麻布衣,让孟勐一怔-这是鄂东南乡下人自制的土麻布”,即没想到“敌人”是游击队员。(9)结合“孟勐眼睛怒视着那人,血顺着他的脸颊在肆意流淌。然而,那人的眼里却没有丝毫的敌意。他的胸口,一大片通红的血在汩汩地往外冒,滴在他紧捂胸口的左手上。他的右手,枪紧紧握着,却一直没有动,他始终只是笑,样子像极了捡到宝贝的
36、孩童”可知,第一次是“他始终只是笑”,这是一种激动令人欣慰的笑,因为找到了合适完成任务的人选;结合“那人在动。左手颤抖着解开日军军装的衣扣,里面露出的粗麻布衣,让孟勐一怔-这是鄂东南乡下人自制的土麻布。他往前走了几步。那人开口了,含着笑,一口浓重的鄂音”可知,第二次是“含着笑”,这是一种自信从容的笑,呈现出战胜敌人的自豪与勇气;结合“孟勐的眼睛湿润了,托起那人的肩膀,他依然在笑,脸色却越来越苍白”可知,第三处是“他依然在笑”,笑的背后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突出一种希望。10、C根据句意断句。“闻之”的主语是“季布”,要连在一起,排除 BD;“事贵人赵同等”与“与窦长君善”叙述的是两件事,主语都是
37、“曹丘”,中间要断开,排除 A故选 C译文:楚地有个叫曹第 7页,共 9页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11、A“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有误,夷灭九族更为残酷。12、B“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有误,据原文“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李布,乃买而置之田”可知,是周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把他放在
38、运货的大车里,把他卖给了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13、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14、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
39、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
40、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
41、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
42、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15、D“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有误。应该是表现了对这种闲适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16、答案:(2)启发:两者都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水边禽鸟和水中游鱼。变化:杜诗写的是夜景,视线模糊,以“联拳”和“跳”描写鸟鱼的形态;温诗写的是日景,视线清晰,在以“立”和“跳”写鸟鱼形态外,“雪羽褵褷”“金鳞”既是借代,又是细节描写。【解析】受杜甫诗的启发在于使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
43、。都采用了动静结合与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描写的对象一致,都是描写禽鸟和游鱼。不同之处在于描写景物的时间不同。杜诗描写的是夜晚之景,从“风灯照夜欲三更”可以看出,视线模糊,所以对于宿鹭、跳鱼的描写都是粗线条,以“联拳”和“跳”描写鸟鱼的形态。温诗“晴空”二字可看出描写的是白天之景,视线清晰,所以有一些细节描写,所以是“雪羽褵褷”“金鳞拨剌”,能够看到鸟儿濡湿黏合的羽毛如雪般洁白,看到金色的羽毛,“雪羽褵褷”“金鳞”还有借代的修辞。17、【小题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小题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小题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8、B19、A20、A【解析】(
44、18)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这里是指“网红书店”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所以用“标新立异”。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这里是指听讲座的人很多,所以用“摩肩接踵”。七嘴八舌: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这里是指“网红书店带动的是阅读”这个人们各有各的意见、说法,所以用“莫衷一是”。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
45、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这里指网红书店对人的影响,所以用“潜移默化”。故选 B。(19)根据前文“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可知,接下来应该先说“网红书店”,排除 B 项;“一个个”是数量词,修饰“网红书店”,应在“网红书店”的前边,排除 C 项;“打卡”不是网红第 8页,共 9页书店的潮流,而是人的潮流,排除 D 项。故选 A。(19)原句存在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营造具备内涵的阅读氛围”语序不当,应改为“营造具备内涵的阅读氛围,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排除 C 项。第二个错误是用词不当,“营造具备内涵的阅
46、读氛围”一句中“具备”应改为“有”,和“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结构一致。B 项语序不当,“网红书店”是主语,应放在“更要”前面,排除 B 项。D 项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网红书店”,应放在“更要注重”前面,“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和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搭配不当,“营造有内涵的阅读氛围”搭配得当,“营造”和“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搭配不当,应是“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体验”,排除 D 项。故选 A。21、(1)中国人对待洋节的态度(2)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2)可以保留。当今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西方节日及其文化传入中国是一种潮流。只是我们无论追崇哪种节日,都应该将其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地追逐所
47、谓的时尚。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幅题为“今胜昔”的漫画,画面有四个人,第一个是拿着红楼梦的曹雪芹,上面写着“我写了 10 年”;第二个是拿着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上面写着“我写了 30 年”;第三个是拿着游记的徐霞客,上面写着“我写了 34 年”;最后一个是拿着一摞书的当代人,写着“我两年出了 4 本”。漫画将过古人写书的时间和产量与今人写书的时间和产量进行了对比,不难看出,用 10 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书,个个都是精品,已经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而“两年出 4 本”的书,很难成为精品。考生需要进一步探究原因,古人做学问,是实实在在做学问,态度严谨,慢工出细活;而今人
48、恐怕不是想“做学问”,而是“赚钱”,因而不管书的质量如何,一味追求速度。那么长此以往,我们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考生可以由此立意。参考立意:(1)抵制诱惑,踏踏实实做学问;(2)浮躁与踏实;(3)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
49、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一生
50、择一事”足矣读了漫画今胜昔让我感慨颇深,两年出 4 本书,这“飞一般”的速度,10 年甚至几十年写一本书与之相比真是“弱爆了”。然而,真的是“今胜昔”吗?恐怕“胜”的是“数量”,败的是“质量”吧。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慢工出细活”,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有时“一生择一事”足矣。2016 年 4 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陈忠实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长达 50 余年,一生为文学而努力。为了让自己完全融入写作氛围,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
51、书籍;在正式动笔前,他借助短篇写作,为这部长篇进行形式上的探索;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 6 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是在用自己的人生长度去丈量文学的高度。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当今多元化社会,为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理想实现增添了无穷可能。有些人在经历不断的尝试、选择、努力后,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有些人在这种过程中,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这些都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这种环境下也容易滋生出浮躁心态,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让“一生择一事”显得十分“奢侈”。一段时间里,所谓“成名要趁早”,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认同。踏
52、实认真地做小事、做一件小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 36 年编 250 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 100 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
53、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 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第 9页,共 9页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期盼着我们的青少年都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这样才可能真的做到“今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