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4飞夺泸定桥人教版文章导读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简要的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
2、河;只有“夺取”惟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第二部分(2)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第三部分(35)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飞”?怎样“飞”?第四部分(68)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第五部分(9)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教法建议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课文。本文通过对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描写,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
3、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对“飞”与“夺”内容的感知是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可以先请学生整体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哪部分内容与“飞”有关?哪部分内容与“夺”有关?然后自己小声读一读相关内容。这是学生独立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默读、朗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中解决疑惑。阅读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头脑中能展开画面。比如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怎样的艰难赶路?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想象读给大家听。也可适时地播放录像,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学生朗读、评读中,使学生深切地感悟到,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着红军能否继续北上抗,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关系着中国的前途
4、和命运,从而更好的感悟红军战士大智大勇,勇往直前的精神。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了解时代背景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的理解、感知课文。学生对长征途中的故事可能有一些了解、感知课文。词语注释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索性:干脆,直截了当。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
5、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奔赴:紧赶急跑。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诡计奸计索性干脆阻拦阻挡疲劳疲倦击溃击败霎时刹那奔赴奔向高山峻岭崇山峻岭反义词:密集稀疏胜利失败疑心相信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句段赏析l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国民党反动派已调了两个旅赶去泸定桥增援,
6、如果红军不能赶在他们前边到达泸定桥,援兵和原来防守泸定桥的敌人汇合,红军要夺桥和渡河就更困难了。所以抢时间是战胜敌人的关键环节。2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可以不顾饥劳,夜以继日地行军与作战。3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类似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4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
7、,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这几句话写出了泸定桥的“险”。“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指的是桥面上铺木板时的情况,现在敌人把木板抽掉了,过桥的困难就更难以想象了。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
8、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千钧一发”,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冲过熊熊烈火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6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凭着”是依靠、借助的意思。“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泸定桥作为坚实的后盾。“飞过来”从侧面突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说明红军无法通过泸定桥。这句话一方面写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企图借助天险泸定桥,阻止红军前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之地。全句表现英勇的红军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7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
9、为红军能否夺下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夺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课后题解2、课文讲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红军决心夺下泸定桥;(2)红四团接到夺取泸定桥的命令;(3)红军提前到达泸定桥;(4)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5)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3、课文对抢时间的经过写得比较详细,因为时间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课文对攻天险写得最为详细,从两个方面突出“飞夺”:一是夺桥的困难;二是夺桥的经过。这样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结构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第一段:(第1自
10、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第三段:(第3至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第四段:(第6至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第五段:(第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写作特点1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作者先交代了要北上抗日,就要夺取泸定桥的原因,然后从两个方面叙述了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最后点出了我军胜利渡河,继续北上抗日这个必然的结果。全文中心明确,层次分明。2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详细叙述的是红军如何跟敌人抢时间、攻无险、夺取泸定桥,开头(原因)和结尾(结果)部分则略写。学习要点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红军、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