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63MB ,
资源ID:108873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87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立足于时空观念,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认识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明确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多角度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作出历史解释。3.以史料实证为出发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进程,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时空坐标知识点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明

2、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1经济: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外交: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二、19世纪中期的中国1政治: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3科技:科技落后。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5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思维点拨英国之所以充当急先锋,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

3、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更为强烈。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两大帝国的冲突鸦片战争的背景史料一小农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探究史料一信息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经济形态有何不同?提示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机器化、工厂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史料二九五之尊还是权力象征?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探究史料二信息反映

4、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有何不同?提示中国:达到顶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君主“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对比中国英国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生产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化大生产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军事装备落后,军备废弛坚船利炮对外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文明类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清宣宗实录记载,1842年3月,道光皇帝发出了一道长长的上谕,向大臣们一口气提了19个问题,如“英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它离中国有多远?”“听说英国女王才二十多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这直接反映出他()A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

5、夷夏观念的根深蒂固C民族意识的巨大缺失 D天朝上国的狂妄自大解析:选A道光皇帝的问题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识问题,可见他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故选A项;这些基本的常识问题无关夷夏观念,排除B项;道光皇帝的问题并不属于民族意识的范畴,排除C项;道光皇帝的问题没有体现他对英国的轻视,与“天朝上国”无关,排除D项。2林则徐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到:“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导致上述观念的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闭关自守政策实施C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D专制主义空前强化解析:选A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来

6、分析,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根本原因,故选A项;B项是清政府的对外政策,而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属于文化因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属于政治因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知识点2两次鸦片战争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和士兵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3结果(1)

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3)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1)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构图解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思维点拨在鸦片泛滥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背景下,虎门销烟作为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顶点,不仅沉重打击了外国鸦片走私的嚣张气焰,

8、而且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3)借口:“亚罗号”事件。2经过(1)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3)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4)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1)通过天津条约

9、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2)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3)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维点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扩大:从战争的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合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历时两年多,第二次延续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市场被彻底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

11、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探究根据史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提示鸦片战争是区别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界碑”,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史料二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探究史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提示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史是以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为主线交织的历史,鸦片战争在带来了中国的殖

12、民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某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中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领事裁判权()A推动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C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D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要求

13、解析:选B根据材料“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可知,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故选B项;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外交主权的严重侵犯,不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排除A项;领事裁判权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D项。4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A宣传西方政治文明B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最早的做法是翻译并撰写

14、著作,着重介绍西方的人文历史地理等信息,故选D 项。知识点3开眼看世界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著作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内容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思维点拨全面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进步:把学习西方长技上升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先河;对后来的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局

15、限:主张:仅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物质层次;态度:仍带有那个时代中国人妄自尊大的痕迹;立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果:未付诸于实践。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帝国的救赎鸦片战争后的思潮史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海国图志探究根据史料一,概括魏源的主张。提示立译馆,译夷书;悉夷情;制外夷。史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

16、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摘编自复兴之路探究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提示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新思潮萌发的原因、核心及特点(1)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思想界死气沉沉。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加重, 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鸦片战争中,英国表现的先进性。爱国知识分子清醒,注目世界,探索新知。(2)核心: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特点:一方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活学活用

17、针对训练5下面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皇帝对学习西方先进武器的决心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ABC D解析:选B根据目录中“议守、议战、海国沿革”,可知晚清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故正确;海国图志中的内容主要反映外国史地、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内容,未能反映出民众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故错误;依所学可知,海国图志一书未能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此应对西方侵略,故正确,故选B项。6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

18、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解析:选C据材料“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可知魏源通过地图来介绍世界,说明其不再固守于“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C项;开启向西方学习先河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19、说明其还存在“华夷有别”观念,排除D项。 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民族精神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材料二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恩格斯当年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思维升华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爱国

20、思想最辉煌的体现,这一壮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群众英勇抵抗侵略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情怀,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斗争精神。针对训练1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1848年出版)书中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在世界史中,一个非基督教的君主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这是唯一的一个实例。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这段描述()A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

21、护B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大加赞赏D对中国禁烟运动横加指责解析:选B该书作者认为“一个非基督教的君主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实际上是赞赏道光皇帝宁可销毁鸦片,也不借此牟利,与为侵略战争辩护无关,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是对道光皇帝的赞赏,与林则徐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赞赏道光皇帝的举动,与对中国禁烟运动横加指责无关,故D项错误。2“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此诗反映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特点是()A有组织的妇幼皆兵B自发性的保卫

22、家园C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性强D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引领解析:选B由材料“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可知,三元里人民是自发的抗英斗争,故选B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群众的自发行为,排除A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是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性不强,排除C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没有经过爱国主义动员,排除D项。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92“史料阅读”:设问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使几百万中国人民感染上恶劣的嗜好,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到重大的破坏和损失。2读教材P92“历史纵横”:设问英国发动第

23、二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提示未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读教材P94“学习拓展”:设问如何正确认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提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它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来侵略,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萌发。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4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迈出了重要一步。

24、 课程延伸 关注学习的广度中国外交事务在两次鸦片战争后的转变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

25、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课程深化 提升学习的高度鸦片战争没有真正唤醒清王朝面对中英双方的巨大差距,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尽管历史给了中国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但鸦片战争结束后的清朝统治阶级并没有真正觉醒。他们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并没有认识到这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也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两国全方位的差距造成的,而是把战争失败原因归结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一方面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

26、无事了;另一方面,竟然希望屈辱的条约保持万年不变。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清王朝自上而下继续在麻木与愚昧中昏昏沉睡。蒋廷黻曾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迁移应用1鸦片战争以来,耆英、伊里布等人有相当大的外交自主权,如允许外国人建立租界、让外国人充任海关税务司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他们作

27、出的,在成为既成事实之后才呈递给省和中央政府最终核准。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专门外交机构已经出现B近代外交格局已然确立C外交重臣主权意识薄弱D地方分裂势力愈益强大解析:选C耆英、伊里布等人是先作出诸如允许外国人建立租界、让外国人充任海关税务司等决定,而后才报上级核准,说明耆英等外交重臣主权意识薄弱,故选C项;外务部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已然确立”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耆英、伊里布等人都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官员,排除D项。2咸丰皇帝在批准天津条约之后,又令桂良等在上海利用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宁愿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了清政府()A重视捍卫国家主权B仍然固守华夷观念C熟悉国际外交惯例 D重视维护政治利益解析:选B由材料“宁愿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可知,清政府宁愿牺牲国家关税主权也要抵制西方人进入内地经商,说明其依然固守华夷观念,故选B项;由材料“宁愿免除关税”可知,清政府不惜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清政府依然使用传统观念对待西方列强,并未了解近代国际外交惯例,排除C项;材料中清政府牺牲国家关税主权实际上是放弃对政治利益的追求,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