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868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A. A位置B. B位置C. C位置D. D位置2.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B.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

2、合生命生存的大气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D.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所以有安全的环境和稳定光照【答案】1. A 2. C【解析】1.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2.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题详解】A根据天体系统可以判断,A为第二级别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D为地球,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应该在银河系,故选A。【2题详解】C各大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运动特征,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提供稳定光照,AB错误。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C正确。故选C

3、。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生物的生长大气的运动火山的爆发煤、石油的形成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火山的爆发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原因,与太阳辐射无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4. 此河流位于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上D. 回归线上5.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 东岸B. 南岸C. 西岸D. 北岸【答案】

4、4. B 5. D【解析】【4题详解】读该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右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左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无法判断东、西半球,C、D错,故该题选B。【5题详解】由上题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侵蚀,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右岸为北岸,北岸受到侵蚀,所以北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故该题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我国于2016年10

5、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 )A. 10月16日2时30分B. 10月16日18时30分C. 10月17日2时30分D. 10月17日12时30分7. 此日过后两个月内,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A. 昼变长,夜变短,夜短于昼B. 昼变长,夜变短,夜长于昼C. 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D. 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所以此时西三区区时应为10月17日2时30分。故选C。【7题详解】10月17日

6、后的两个月,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和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故选D。8.下列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昏线的线段数字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图是地球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所以为晨线,为昏线;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为晨线,为昏线;为方格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所以为晨线,为昏线。故选C。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B. 黄

7、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C.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 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10.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A. 温带范围变大B. 热带范围变大C. 寒带范围变小D. 五带范围不变11.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A. 昼夜更替B. 长江口河道右偏C. 地方时差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答案】9. B 10. B 11. D【解析】【9题详解】目前黄赤交角为23.5,A错;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也就是说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B对;黄赤交角是赤道与黄道面的交角,并非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C错;图示是黄道与地轴的交角,为66.5,D错。据此分析选B项。

8、【10题详解】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而与极圈度数互余,故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热带与寒带的变化一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据此分析选B。【11题详解】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导致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D对;昼夜更替与自转有关;长江口河道右偏与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有关;地方时差也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据此分析选D。【点睛】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

9、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结合所学知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弱D.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13.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B. C. D. 14. 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答案】12. A 13. D 14. C【解析】【12

10、题详解】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较慢,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将减弱,A错、B对。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雾霾笼罩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会降低,大气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大气辐射也会减少,只是大气逆辐射比例增多,C对。夜晚,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保温作用效果较好,D对。故不正确的选项是A.【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保温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保存,二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能量。因此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环节是大气所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D符合题意。图示、分

11、别指大气削弱作用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保温作用无直接关联,排除A、B、C。【14题详解】“秋阴不散”表示天空多云,这时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温度下降慢,导致“霜飞晚”,而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而图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现象无直接关系,排除A、B、D。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

12、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 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C.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16. “冷岛效应”能()A. 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B. 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C. 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D. 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答案】15. B 16. A【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戈壁沙漠的暖空气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

13、,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故B正确。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与冷岛效应无关,故A、C、D错误。【16题详解】“冷岛的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减少对流作用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故A正确,C错误。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绿洲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但不会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故B、D错误。【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下图为北半球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热带季风气候B.

14、 亚热带季风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18. 关于丙地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B.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D.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且气温日、年较差大19. 在乙气候的分布区,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 )A. 西南面B. 西北面C. 东北面D. 东南面20. 下列与上图中丁地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数据资料是( )A B. C. D. 【答案】17. C 18. D 19. A 20. D【解析】【17题详解】甲分布在大陆西岸纬度30-40 之间,是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纬度10 -20 间;

15、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选C正确。【18题详解】丙分布在大陆中部35-55 之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且气温日、年较差大,选D正确。【19题详解】从上题的判断可知,乙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北半球的西风为西南风,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上风风,即西南面,选项A符合题意。【20题详解】图中显示,丁地位于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可知,A图气候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排除A。B图气候为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排除B。C图气候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排除C。D图气候为夏季高温

16、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D符合题意。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2日22时21分,在南海海域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21. 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 软流层B. 地壳C. 地核D. 地幔22. 地震发生时,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 )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上下颠簸【答案】21. B 22. D【解析】【21题详解】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据材料可知,震源深度约5公里,再根据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厚度分析,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地壳,故B项正确。【22题详解】查地震波的特点。横波只能在固

17、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上下颠簸,故D项正确。【点睛】震源分纵波 (又叫P波)跟横波(又叫S波)。P波传播的速度较快, S波传播的速度较慢。因为P波跟S波传播速度不同,首先会感觉到(P波)的小小的晃动、然后是大的晃动(S波)开始。离震源越远这个间隔就越长。我国正在海南省文昌(10821E,1920N)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这也将是我国继酒泉(9826E,3946N)、西昌(10146E,2732N)、太原(11238E,3732N)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23. 神舟七号的发射场酒泉位于图中的哪一处( )A

18、. 地B. 地C. 地D. 地24. 比较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处的地球自转速度( )A. 四处自转速度相同B. 角速度C. 线速度D. 线速度25. 考试当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答案】23. A 24. C 25. D【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处航天发射场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地球运动的理解。【23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判断,为酒泉、为太原、为西昌、为文昌。所以,神舟七号的发射场酒泉位于图中的地。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24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四处的纬度大小关系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即。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9、。因此,四处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为,故C项正确,AD项错误。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大小均相等,故B项错误。故选C。【25题详解】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置越南昼越长。四处中地的纬度位置较其他三处偏南,所以考试期间地的白昼最长。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主要是准确判断四处航天发射场所处的位置。再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分析。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该节气时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所代表的位置。(2)地球由到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

20、半球,并向_运动。(3)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4)在地球公转由到的过程中,A地昼长_(变长、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_(变大、变小)。(5)图乙所示日期,B地的昼长为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_时。(6)图乙中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_时。【答案】 (1). 夏至 (2). (3). 北 (4). 南 (5). 2326N90W (6). 变长 (7). 变小 (8). 8 (9). 8 (10). 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夏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坐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长的计算、

21、地方时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计算能力。【详解】(1)读图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读图甲,根据太阳和地球和位置连线、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地球位于时为夏至,位于时为冬至,故地球位于时为春分,位于时为秋分。因此,图乙对应图甲中的。(2)结合小题1判断,地球由向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3)读图,此时太阳直射A点,A点纬度为2326N;A点所在经线位于180经线的东侧,图中每两条相邻的经线相差30,故A点经度为90W。因此,此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90W)。(4)结合小题1判断,地球由运动到过程

22、中,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运动,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A位于北半球,因此A点昼长变长;B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离B点越来越远,因此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5)读图乙,晨线、赤道和180经线相交,故18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图中每两条经线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B点位于180经线东侧,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B点地方时为8时。因为,B点位于晨线上,故B点日出时间为8时,昼长为2(128)=8小时。(6)根据上题判断,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即东十二区的区时为6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与东十二区相差四个时区,且位于其西侧,根据“东早西晚,早加

23、晚减”判断计算,北京时间要晚4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27.读(左)“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和 (右)“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并在图中画出一条高空的等压面表示其气压分布状况。(2)假如左图为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请用箭头把环流画出来。(3)若左图所示环流发生在海陆之间,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白天还是夜晚 。(4)右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5)右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 (6)右图中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理由是 。【答案】(1)甲乙

24、丙丁(2) (3)夜晚 (4)P (5)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6) 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解析】【分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详解】(1)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甲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丁;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甲乙丙丁。(2)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甲乙,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甲流向乙;乙为低压,气流上升,甲为高压,气流下沉;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丁,气流由丙流向丁。(3)甲处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4)从图中看M、O两地风由四周吹向中心,为低压中心;P为高压中心。(

25、5)从图中看,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6)图中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28.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该图表示的是_月(1或7)海平面及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造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_。(2)该月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_风,此时气候特征_。(3)当D地盛行西南季风时,北半球是_(夏季或冬季),请说明其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答案】(1)亚洲高压;1;海陆热力差异。(2)西北(偏北);寒冷干燥。(3)夏季;主要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带向北跨越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通过对等压线的判读,判断天气状况。【详解】(1)读图,A处为高压中心,根据所在位置可以判断为亚洲高压;表示的是北半球1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造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2)1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低,在亚欧大陆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冷高压,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偏北风),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3) D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主要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带向北跨越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