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标要求素养解读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1.多角度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对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成就,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3.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探究三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创新精神。时空坐标知识点1儒学的复兴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二、时间: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三、表现1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2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
2、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四、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五、特点: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六、内涵1“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2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辨析比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异同
3、两者都强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研究来求取真理。但是在对于所求得的“理”的认知方面,两者又有区别。理学家讲求的“理”,作为万物的根源而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是这一先验性存在并且亘古不变的“理”。而“实践出真知”要取得的是一种与实践并行并展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固定而是处于发展之中。即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七、教育: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八、影响:
4、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思维点拨宋明理学佛道化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哲思明理程朱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史料一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后,得
5、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程颐明道先生墓表探究据史料一,简析北宋学者复兴儒家道德学说的背景。由此结合所学,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提示背景: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处于失序状况。实质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的新儒学体系。史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
6、哲学。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探究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主要特征。提示吸收佛道思想,由“粗糙”趋向“精微”,完成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关注现实;更加重视孔孟之道,以伦理道德为核心。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程朱理学形成的社会原因(1)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一方面使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三教日趋融合,也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3)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4)唐末五代十国以
7、来,社会风气及士人的道德败坏,朝秦暮楚的臣子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君主极力倡导重视气节的理学。(5)宋代,私人讲学之风的极盛和科举制的完善,培养了一大批重视经义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儒家学者。(6)宋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印刷术的进步,不仅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深入思考,也为理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B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佛思想精华解析:选C材料中涉及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过程。最开始的董仲舒“罢黜百家,
8、独尊儒术”,到后来的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存在。题干中也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选C项;孔孟思想未吸收外来思想,排除A项;儒家思想兼容并包,并非更加纯洁,排除B项;汉代儒学吸收黄老之学,阴阳、法家思想,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排除D项。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依据古说,认为人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所以有智(水)、礼(火)、仁(木)、义(金)、信(土)五种性质。这反映了理学()A吸收了阴阳学的内涵B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具有早期辩证唯物观D是传统儒学的全盘回归解析:选B根据材料“认为人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所以有智(水)、礼(火)、仁(木)、义(金
9、)、信(土)五种性质”可知,理学家周敦颐把传统的五行与五常一一对应,反映了理学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故选B项;吸收了阴阳学的内涵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项;理学思想是唯心主义思想,排除C项;“全盘回归”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知识点2文学艺术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宋词1起源: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2背景: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3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4代表: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5影响: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二、元曲1内容:包括散曲和杂剧。2
10、特点(1)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2)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杂剧。3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等。4地位: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三、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四、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五、绘画1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误区警示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
11、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思维点拨宋元文学体现的时代特色(1)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2)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表达。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以俗为雅宋元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史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
12、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探究根据史料一,分析这两首词风格有何不同。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不同风格:苏轼的词是豪放派风格,李清照的词是婉约派风格。词的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情感。史料二曲不离词,词不离曲,相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
13、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探究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提示原因: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宋元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1)原因: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印刷技术不断提高;社会识字率提高,文化逐渐普及;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等。(2)表现绘画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书法方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文学方面: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使其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
14、小市民角色。戏曲方面: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产生了南戏;元代出现了元杂剧等。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与宋代话本相比,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为广泛而深入,普遍把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民众写入作品,甚至将其塑造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这反映出元杂剧()A超越了宋词的地位B世俗化倾向更明显C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D艺术水准大为下降解析:选B据材料元代杂剧普遍把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民众塑造为正面人物,体现世俗化倾向,故选B项;材料并未反映元杂剧超越宋词,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作品选材世俗化,与用词无关,排除C项;选取普通民众作为素材是艺术内容的变化,不能说明艺术水准下降,排除D项
15、。4话本是北宋开始流行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南宋时继续发展,有了专门的创作团体。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表达人们的感受。这反映出宋代文学艺术的()A传承性 B包容性C世俗化 D人文化解析:选C据“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可知宋代话本贴近百姓日常实际生活,具有世俗性,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知识点3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科技1三大发明(1)表现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
16、用于航海。(2)意义: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科学家及其成就(1)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误区警示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二、少数民族文字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17、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4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后(1)特点: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2)流传: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3)地位: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5忽必烈即位后(1)创字: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2)特点: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3)评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思维点拨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产生与发
18、展的原因(1)少数民族政权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文字创制的迫切要求,以促进本民族的强大。(2)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少数民族政权充分吸收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营养,以促进自身的发展。(3)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佛教的发展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4)活字印刷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5)统治者的重视。 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科技突破宋代科技的发展史料一探究史料一中的两项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史料二理学家们直追“理”本体的思辨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
19、向了对于规律的认识,“格物致知”“物物有理”论则号召人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的研究中去了悟物理。政府对冯继升、唐福、项绾、郭洛、高超等难以计数的能工巧匠向国家进献的军械、武器、工艺等给予鼓励和奖赏。同时也继承了唐代的科技成果。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探究根据史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提示理学的推动;政府鼓励和奖赏科技发明;吸取唐朝科技成果。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1)北宋时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
20、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器的发展。(5)程朱理学的思辨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对于规律的认识,成为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精神上的原动力。(6)宋代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较重视,常常以奖励加以鼓舞。(7)承继了唐代繁荣科技的遗产。活学活用针对训练5沈括在写给欧阳修的信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 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旨在说明()A科技发展源于实践B宋代科技成果丰硕C儒家重视科技发明 D科技发展依赖政府解析:选A根据材料“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 百工、群
21、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可知,沈括认为人民的实践经验对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未反映成果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沈括的话旨在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并未反映儒家重视科技发明,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发展源于人民的实践,并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D项。6下表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A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
22、有关的领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自给自足,故选A项;儒家民本思想促使统治者施行仁政,与科技成果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手工业发达无法涵盖以上类别的科技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发展,抑制手工业、商业发展,与科技成果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理学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
23、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升华理学的当代意义(1)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时代精神的精华,标志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理学家时,应把他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结构的环境中,来审视他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义。(2)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
24、、平天下为目的,这在当今尤有借鉴的必要。(3)注重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互敬互助风尚,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针对训练1“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解析:选D据材料“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
25、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可知朱熹强调官员要一心为公,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官员为公,并没有提到忠君爱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官员为公,属于有为,排除B项;材料强调官员的责任感,并不是个人修养,排除C项。2史书记载,不同于唐人服饰的绚丽多彩,宋人的服饰风格简洁、朴素无华,多以淡蓝、浅黄、青、墨绿和白色为主。据此可以推知宋朝()A审美情趣上追求自我和意境B服饰风格与国力的衰弱相关C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服饰变革D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解析:选A据材料“宋人的服饰风格简洁、朴素无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理学强调道德与自我修养的结果,故选A项;宋朝服饰深受理学思
26、想的影响,并非国力衰弱的表现,而且宋朝经济繁荣,并没有衰弱,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兴起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宋代服饰风格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66“白鹿洞书院”图: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提示重文轻武的国策;对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宽容和尊重;科举制度取士数量大增;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文人群体的努力开拓;唐代书院奠定基础。2读教材P67“学思之窗”:设问由史料可获取哪些信息?提示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科举制;程朱理学对元朝影响明显;元朝文书表达颇似元曲风格。3读教材P67“元朝杂剧演出壁画”图:设问元朝杂剧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城
27、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的加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宋代出现儒学复兴运动。“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2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元统治者特别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课程新解 拓展学习的维度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唐末至北宋立国以前,政权走马观花似的急促更替,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不堪的状态中。世势之使然,新的学术思潮随着朝代的更迭应运而生,力求解
28、决岌岌可危的社会现状。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一个学术局面的形成是与其所处时代和自身理论的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唐宋之际社会急速变化,儒学作为一种具有担当意识的思想形态,自觉地探寻时代精神,理学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的兼容性、思想的开放性和学术的创造性等特征,成就了它成为中华文化学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乃至文学艺术的造极期。迁移应用1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
29、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遗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解析:选B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材料“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文学的世俗化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故选B项;民族政权的并立推动宋词的繁荣,但不是宋代文学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印刷术推动文化的传播,但不是宋代文学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的传播,但不是宋代文学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2宋代,很多士大夫在绘画上除了创作吟咏性情的文人画外,还好画“世俗人物”,创作了许多诸如货郎图纺车图等表现城乡百姓世俗生活的作品。这一现象折射出()A市民文化走向勃兴B绘画主流出现转向C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D理学影响艺术创作解析:选A宋代商品经济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其他绘画类型的比重描述,故无法得出绘画主流是否发生转向,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士大夫兼画文人画、世俗画,市民文化的勃兴不代表士大夫阶层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中的世俗画侧重于描写城乡百姓的世俗生活,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理学思想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