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史结合妙趣生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1-0201-0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其实,历史学科课程内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语文、数学、地理、理化、艺术等学科无处不在历史学科中体现。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可见,文史之间的交叉点之多。历史教学中,加强历史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将会挖掘出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历史课堂妙趣横生。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如何进行文史结合谈一些浅见:1.新课导入时的文史结合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
2、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1.1利用文学作品导入。文学作品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小说等往往反映出了王朝兴衰、时代变迁。因此,巧用文学作品可挖掘出更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来。如: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我选用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并设置两个问题:“秦王”是谁?“扫六合”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后,直接引入本课内容的教学。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设置了悬念,学生急切地想弄清秦王到底是怎样扫六合的,学生兴趣大增,参与意识明显地提高了。1.2利用典故巧妙导入。“用典”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典故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在历史课
3、上利用典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原本陌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鲜活了,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缩短了。2.传授新知时的文史结合传授新知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而在此环节重视文史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并培养独立的个性,促进知识、能力与创造和谐发展。2.1成语故事大比拼。学习百家争鸣一课,讲到春秋战国的相关内容时,涉及到的成语故事很多,有“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问鼎中原”、“纸上谈兵”等,让学生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交流,这样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
4、有效迁移。2.2诗歌朗诵比赛。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时,讲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的风格,最好的印证就是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名作,如:蜀道难、春望、秦中吟等,当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完之后,对诗人风格的体会已是实实在在的了。2.3读书比赛。在学习明清小说内容时,我要求學生课前开展读书活动,读“四大名著”谈体会,这样把知识、能力、情感教育融于一体,既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优化了课堂教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2.4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问,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以得出最佳答案。如讲到秦长城时,利用一首太平御览中的
5、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阅读民谣后可创设这样两个问题情境:(1)据民谣所述,为什么当时的人民只希望生女婴?(2)如果你是当时的百姓,你会帮助秦始皇兴建长城吗?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在争辩中最终明白了修建长城有利也有弊。2.5背诵比赛。讲“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内容,我采取的方法是比赛背诵论语,由于学生在语文课上上过论语十则,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对所背内容进行分析。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探究体验过程,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实现了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出了学以致用的原则。2.6历史情景剧表演。在讲到文
6、艺复兴运动时,我组织学生阅读了但丁、薄伽丘及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结合语文课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阅读欣赏,我和语文老师配合,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让学生编剧本、抢角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来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正式表演,学生准备充分,不仅记住了台词,还借来了服装道具,表演虽然稚嫩,但将文学和历史很好地结合,反响很好。2.7组织辩论。在讲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学生争论不休。为此我组织了一场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学生自己组成正方反方队,然后进行了积极准备,先在班内进行辩论,最后年级组又组织了辩论,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争论激烈,效果很好。3.
7、巩固练习时的文史结合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馈、矫正的重要环节。3.1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材料做分析题练习。如:引用雨果所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内容做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分析:(1)这两个强盗指的是谁?它们对圆明园的劫掠发生在什么时间?(2)圆明园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3.2采取“历史作文”或“历史小故事”的形式练习。4.课堂总结时的文史结合课结束前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升华,以起到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促进思维作用的。总之,在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突出的局面下,强调历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尤其是强化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渗透与整合,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