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海伦凯勒苏教版接到通知,我上一节公开课,我精心准备。按既定计划,今天教学了海伦凯勒一课,效果应该说还行。课堂上孩子们理解到位,说得精彩,读得入情,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过反思这两课时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值得推敲、思考。一、 作为老师,是否明白通过初读课文,孩子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知识?以前的课堂教学,大家基本上都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细读课文,看看他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或说说这儿描写的东西怎么样,美不美,好看不好看?明白什么样的道理说白了,就是用文字来推断人物的特点和文章表达的道理,而且这些大多都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其实殊不知,这些东西根本不用老师多讲,
2、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是可以自行获得的。就像在初读海伦凯勒一课后,我问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海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们说得很好,比如“海伦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勇敢、顽强”、“海伦身体残疾但心灵健康美好”那么如果再把这些放在第二课时教学,岂不是带着学生兜圈圈浪费时间吗?至此,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东西,这样才能决定第二课时要教学哪些东西。二、教语言转变到教言语。既然学生们一读都能知道海伦不怕困难,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如果课堂上老师再让学生只为推断海伦所具有的品质而去读语言,关注语言,就是多余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初步知识,再去细读课文,关注课文是如何言语的,也就是课文是如何写的。这样教学起来,感觉效果不错。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至关重要。创设情境是一种方法,但那不是根本。根本的方法是教师能巧妙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入情境。跟着文字的转换,哭,则哭;笑,则笑。但如何利用好文本文字?怎样寻找引导孩子们入情入境的切入点,关键点。这,是我进行本课教学后想探究的问题之一。感觉课堂上在这方面处理得还不是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