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2)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了解王安石其人、其事、其功、其过。即从改革者,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改革的功过三个方面去学习王安石变法,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认识改革的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王安石其人,学习改革者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从预期目标、客观成效和政策连续性的角度来分析王安石变法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培养评价改革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角色扮演
2、、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教学过程】一 课前渲染,导入新课不坐轿、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他被对手戏称为“拗相公”。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剥民兴利”“祸国殃民”“中国十一世纪中期杰出的改革家”。 给出四则当时人和后事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材料,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设置悬念,究竟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看待其变法,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二 讲授新课环节一:整体认知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政府面临着怎样的难题?2、王安石针对北宋中期的危机采取了哪些方面的哪些措施?3、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本节课授课前,已经分发学案给学生自主预习,第1和第2个问题以学生自主回答为主,第1个问题,学生回答
3、后,通过图示进行知识结构整合第2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回答后,为了检验学生预习情况,设置一个情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问题设置如下: 从政策本身的设置来看,王安石变法会带来哪些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农民/大地主/大商人/士兵/读书人,你会对哪些政策比较欢迎/抗拒,为什么?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引导和指出同学们对于措施的理解,对于错误的理解及时纠正。第3个问题评价,幻灯片呈现材料和图片,学生分析变法的作用及变法后的社会负面效应,通过材料进行课堂探究。 材料1:“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4、”。 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2: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有些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手续还麻烦,给衙役交“好处费”,各地下定贷款指标,硬性摊派。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1)根据材料1,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2,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材料3: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临川先生文集(3)实施免役法的主观目的是什么?王安石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辩
5、证的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环节二:分析变法失败原因及其变法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分析历史,借鉴历史,古为今用,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学会将改革的措施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学会分析改革成败的因素以及认识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环节三:王安石变法的遗产这一环节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是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品质?这是今天的我们都应该继续发扬的优秀品质,这是王安石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结束本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本篇教学设计的思路:本节课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三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一、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达到基础过关;二、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学会将改革的措施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学会分析改革成败的因素以及认识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最终掌握学习改革的一般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分析王安石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让学生能够借鉴历史,古为今用,感悟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