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750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自学导引】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4、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大多在 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城市中心区的变化: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 ,城市居民陆续 ,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 的迹象。商业和制造业分布的变化: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 向 迁移市区范围的变化:市区范围 ,城市边缘地带发展 。城市分布的变化: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 。居住环境

2、的变化: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5、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 。 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分布在 。“虚假城市化”:突出: 洲,表现: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 ;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 。“滞后城市化”: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如 、 、 等国。问题: 大量流人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压力,进而导致 大幅度下降。6、 中国的城市化:状况: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 ,城市化水平 。意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

3、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转移是解决我国 、 、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 ,切实保护 ,全面实施 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加强 建设,努力改善 。自学答案:1、乡村 城市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3、社会经济的发展;4、75% 90% 渐趋恶化 向外迁移 衰落 市中心区 边缘区 明显扩大 较快 连绵带5、低 亚洲和非洲 南美洲 南美洲 工业化水平 落后 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6、快速增长 急剧增加 不断提高 非农产业和城镇 农村、农业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4、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图表解读】1教材图213世界城市化的推进,据图分析: (1)从1900年到2000年,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的数目和城市化水平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什么?(3)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3)第一产业: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中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业

5、、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教材图2一16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据图分析: (1)绿色、红色、紫色图例分别代表什么? (2)从图中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1982年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特别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案:(1)绿色代表城市化水平,红色代表总人口,紫色代表城镇人口(2)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

6、发展。(4)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活动点拨】一、教材第39页活动 答案: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2不合理。目前发展中国家存在“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情况。前者是指城市化水平

7、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后者是指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3略。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教材第40页活动答案:1、见下表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8、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课堂探究】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充分的工作岗位。这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2.城市化的特点要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点得出结论,阅读课本上38页两段材料,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得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具有起步早、水平

9、高、出现逆城市化的特点;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则是起步晚、速度快、城市畸形发展。3、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原因?目前水平较低,2002年为39.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1949年以前水平很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大力推进的农业产业化,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我国的城市化过程既是乡村城市转型的过程,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典例剖析】【例1】 下图是“某大城市1947年和1991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图回答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_ _ _ 。(2)图中具体表现有:_ _ _,_ _,_ _,_ 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

10、图、析图能力。从两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下图中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建了卫星城镇;在城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增加了公园绿地;在城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新修了高速公路;在城区东部、东南部、西北部均新建了大型商场。此外,郊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工厂主要布局在郊区等特点,也清晰可见。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趋势是郊区城市化,人口向郊区迁移。此题主要考查对城市化趋势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等。答案:(1)郊区城市化(或城市区域扩大),人口向郊区迁移 (2)郊区新建商场 郊区增加公园绿地 新建卫星城 新修了高速公路【例2】 读“北京、纽约两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11、A城市是_,主要职能是_ _;图中B城市是_,主要职能_ _。 (2)A城市的发展历史较B城_,但A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较B城市所在国家_ _ _。(3)1970年以后,B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 _,其原因是_ _ _。解析:对于大城市而言,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同时象纽约等这一类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城市周边卫星城建设迅速,发展较快,因为城市规模过大,产生了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北京在建国后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也已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按照中国城市发展方针,大中小

12、城市协调发展,使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答案:(1)北京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纽约 美国最大的工业、金融中心和港口 (2)早 低 (3)人口迅速减少 城市规模过大,造成了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问题,迫使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形成60多座卫星城【例3】右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下题:2、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城市代表发

13、展中国家的城市,其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但是甲城市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其城市人口比重较小,人口主要由乡村向城市迁移;乙城市代表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其特点是:起步早,水平高,发展慢。乙城市所在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B【随堂测试】一、选择题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1.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 B C D 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 B C D4.有关城市化的

14、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二、综合题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t1至t4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 ; 。(2)此过程被称为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有关此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此过程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C.此过程说明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

15、心,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无重大影响D此过程会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随堂练习答案及详解:1、D,2.A,3.C,【解析】这三个题主要读出三角坐标的数据,见下图,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城市化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工业化程度的高低看该地的第二产业比重。4.C【解析】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不仅指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还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质量的提升,是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不断提升的过程。二、综合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图例明确城市与郊区的符号,通过四幅图来分析某一地区城市的变化过程。由图示可得出: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因此城市人

16、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必然增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包括人口向城市聚集、用地转变与产业变化三个方面。城市是区城经济的核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会使城乡收入、文化观念等差距缩小。【参考答案】(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 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3)A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城市化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化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具有起步早、水平高,

17、出现逆城市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则是起步晚、速度快、城市畸形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快,是乡村城市转型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统一。【课堂小结】【同步测试】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

18、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35题3、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4、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5、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读下表回答67题:197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9134174898974766、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 A、 B、 C、 D、7、国与三国相

19、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 )A、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三国大C、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发达 D、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8、下列有关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B、人口流动、职业变换十分活跃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9、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读图,完成2题。10、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市

20、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11、乙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C、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读“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3-15题。13、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

21、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14、2 0世纪50-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15、与其它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读17902000年某国乡村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1617题16、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A、大幅提高 B、持续提高 C、大幅下降 D、没有变化17、该国位于( ) A、亚洲 B、 欧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18、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

22、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19、下列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特点的是( ) A、孟加拉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阿根廷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20-21题:20、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2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2倍21、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22、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下图

23、是“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3、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 A.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C.后期成熟阶段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24、总体来看,近年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D.城乡人口的从业性质不同25、西方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了减少的趋势,面对这一现象,可以在市中心采取的措施是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郊区城市化 A. B. C. D.二、综合题1、读下图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图反

24、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中, 面积在迅速扩大,而 面积在不断缩小。(2)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影响?(3)如果你原来是这里的农民,你会随着该过程,在待开发的土地上发展什么生产?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乙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存在 、 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

25、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3.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1800年1850年1890年1920年英国21396265美国4123551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3.9%。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在城镇

26、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的各自优势体现在哪里? (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8分)【答案及详解】一、 选择题1、 C【解析】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主要推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城市化很早就出现了,工业革命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是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不断提升的过程。2、 B【解析】城市化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A,4.C,5.B【解析】可以计算该地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是90%,说明城市化水平很高,应该是发达国家,造成该国家城乡人口比例现状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6、B,7.B

27、【解析】国家的城市化从1970的41%发展到1992年的74%,说明在四个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国家无论是1970年还是1992年,城市人口比重都比较低,说明其农村劳动力比其它三个国家大。8、D【解析】城市化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向城市集中,逆城市化阶段则人口向郊区搬迁。9、B【解析】城市化的主要指标就是城市人口比重也就是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只要合理规划的保护,绿化面积可以增加,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问题也可以解决,环境污染也可以治理。10.C,11.A【解析】甲图无论是乡村人口还是市中心人口都向城市郊区迁移,说明是郊区城市化,乙图中,无论是市中心

28、人口还是郊区人口都向乡村地区迁移,说明发生了逆城市化。12.A【解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既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也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13A,14C,15.B【解析】读图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是正相关关系。生产力发展是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人均GDP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化进程就会变慢,如当今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变慢。2 0世纪50-80年代,日本城市化进程和人均GDP增长最快,与其它三个国家相比,

29、中国的城市化较慢,需要加快发展。16.C,17.C【解析】读图可看出,该地区乡村人口急剧减少,又因为该地区在1790年左右人口很少,因该是新大陆,应该是北美洲。18.B【解析】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因为城市环境的恶化,同时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人们由城市前往郊区,这并不是城市的倒退,也不是城市人口比重降低。19.D【解析】“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的发展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过多,导致城市畸形发展的现象,阿根廷这种现象最突出。20B,21C,22D【解析】30年间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加了500百万,但是城市化水平却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23B,24.C,2

30、5.C【解析】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近几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比乡村快,存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西方国家的这种现象,可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促进郊区城市化来缓解这种现象。二、综合题1答案. (1)城市化 城区用地 农业用地(2)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 失业人口增加,社会治安变差(3)根据靠近城市有广阔的市场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可选择发展密集农业(如种植花卉、蔬菜、养殖奶牛等),还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解析:本题以“某地区城市发展示意图”和“两城市人口变化统计图”为背景

31、,综合考查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城市化人口迁移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准确理解图甲中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分布变化、交通线的变化是解答(1)、(2)、(4)题的关键;结合图甲中的时间及G城规模变化并联系教材知识完成第(3)题。第(1)题,由图示信息并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E地有公路经过,而F地交通不便,交通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第(3)题,从图甲知,G城1950年就已是特大城市,而图乙中的从1950年才开始快速发展,不符合G城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逆城市化出现;第(4)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这部分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沟通,缩小了城乡差别。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2)公路 (3)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 A、B、D3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问题: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