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漂浮的岁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750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漂浮的岁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漂浮的岁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漂浮的岁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漂浮的岁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漂浮的岁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漂浮的岁月董喜阳有人再提起奶奶,竟是在她离世后的很多年。那天,秋日的禾场风景如画,牛羊悠闲地吃着秸秆,丰收后的土地上,老鼠开始储存粮食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趁着假期回家务农几天,父母逐渐年老,我成了家里的主力。突然,小黑犬在房根底叫得厉害,父亲正用崭新的扫帚收拾碎玉米叶子,母亲弯着腰在炒菜,半个身子埋在大铁锅里。“这家是姓董吗?”有人问。我从屋里走出去:“对,是的。我们这个屯都姓董,闯关东过来的。”“哦,感谢老天爷,我好像找的就是你们家。”他这句话,把我和母亲都说愣了,母亲搜肠刮肚也没想起来哪里有这么个亲戚,狐疑地看着他。“我叫杨大炮,杨木林子的,你忘了?”他问父亲,“很多年前,我买过你家

2、的骡子,那个时候,你母亲还健在。”父亲猛然间一抬头,站起来,和他握手:“是你啊,记得,记得。那个牲口可不好惹,最后还是被你驯服了吧?”到饭点了,父亲请他吃饭。杨大炮开口了:“我想和你喝两盅,你母亲可是叫程一芹?我还知道程源良。”父亲木讷地瞧着他,表情好像在久远的往事中沉下去了。奶奶出生于 1928 年,她有一个大伯,经营一家面粉厂,她父亲程源良是开染坊的,她们家在河西,河西大户老程家。“河西”其实就是德惠市朝阳乡河西镇,地处德惠市东部,“西河”则是松花江的支流,一条大河的西岸而已。她的童年,经常瞒着丫鬟和下人到碉堡工事里玩耍,家里人都喜欢她,尤其是她的大伯,极尽宠爱。奶奶也长着一双“三寸金莲”

3、,却比裹脚女人的大很多。东北是满族的龙兴之地,那时,虽然溥仪已经退位,大清国不复存在了,但是民间裹脚的做派没有立刻制止。她裹了几次脚,都没成功。原因是她嫌疼,走路不舒服,就闹、哭,不吃饭,可把她的父亲愁坏了。在东北,不裹脚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她父亲当然犯难。奶奶是他亲生的独苗,虽然他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也就是父亲的舅舅,但没有撼动奶奶掌上明珠的地位。她大伯知道后,心疼极了,呵斥其弟弟,不能强行给奶奶裹脚了,如嫁不出去,他养着。就这样,奶奶的裹脚传统泡汤了。奶奶的任性不仅体现在裹脚上,还表现在不愿意读书上。“除了我的名字和一些常用的数字,其他的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奶奶后来和我说的,我的天!

4、大家闺秀,居然不识字。那个时候,私塾先生不是普通家庭能请得起的,奶奶虽然不如男孩子一般淘气,却也是说不得,骂不得的主儿。几个先生都负气而走,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沦陷了,奶奶的童年被战争笼罩,彻底失去了识文断字的机会。抗战接近尾声,即将胜利之时,我的奶奶出嫁了,而且是风光大嫁。她的丈夫是留洋归来的绸缎庄的少东家,他不是和奶奶青梅竹马,而是娃娃亲。奶奶出落得婀娜娉婷,唯一的缺点就是个子矮,一米五的身高。多年以后,我已猜测到,奶奶是一个混血儿。日俄战争在东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东北的民间婚丧嫁娶却没有偃旗息鼓。很多官兵、商贾、流窜人员在中国境内通婚了。奶奶的外婆和一位俄罗斯的士官暗自好上了,过了几年的

5、舒适生活,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战败,士官回国了,奶奶的外婆被抛弃了。因此,奶奶身上流淌着四分之一的俄罗斯的血统。你看她,高挺的鼻梁,金黄而茂密的头发,连眼珠都是淡蓝色的,眼眶深陷,牙齿洁白,胸部也出奇的大,猛一瞅,地道的俄罗斯人耶!奶奶婚后的生活,可以说一塌糊涂。她不识字,无法经营账簿和照顾生意;她不会洗衣烧饭,尽不到一个做妻子的本分;她天性善良,无法与人硬碰硬地交流。生意人家,商人多奸诈,她看不惯,却没办法,她内心是痛苦的。原本,她想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得了,平淡也是一生,阖家欢乐即可,可无奈天意弄人,两次怀胎接连流产,对她是无上的打击。丈夫冷淡她,家人疏远她,那个时候,婚姻观念里信奉“嫁出去

6、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不能回娘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久而久之,她身心俱疲,从开始的厌食到后来演变成恶劣的厌世了。不过,结束这种生存状态的,却是另一个沉重的打击。最爱最疼她的大伯因为家大业大,树大招风,被胡子(俗称麻匪、土匪)洗劫一空。大伯因为过度绝望,被抢劫的当天夜里,就上吊自杀了。奶奶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一周以后了,除了泪水,她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做不了。她整天整夜以浑浊的眼泪祭奠她的大伯,以至于精神有些恍惚了。她的父亲因报仇无望,报官无门,久郁成疾,后来彻底瘫痪在床,不久便撒手人寰了。父亲和大伯的相继离世,给了奶奶致命的打击,她开始是抑郁,脾气乖戾、暴躁,对谁都是恶语相向的。而这

7、个时候的少东家,再也不是亲善的面孔和彬彬有礼的书生了。他以和奶奶回家吊孝、祭拜的名义,返回时偷偷地丢下 25 岁的奶奶走了。说是走,其实是逃了。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的观众,都会记住里面一句特别经典而又意味深长的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奶奶凭着一股子不屈服的劲儿,摸爬滚打地走呀走,直到爷爷的出现。爷爷哥仨,他是老幺。爷爷也是二婚,第一婚嫌弃他们家里穷,家人对她不好,经常恶意使唤、攻讦,实在无法忍受就带着刚过百天的女儿离家出走了。奶奶就经常说,我的大奶奶是一个十精九俏(意思是精明、漂亮)的人,才不能受这气呢。因此,我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姑妈呢,这是后话。爷爷离

8、异后,家庭地位比之前更加一落千丈。被两个哥哥、嫂子排挤,几乎没有了容身之处,两家人各占一铺炕,爷爷更像是打更的。与其说是奶奶嫁给爷爷,不如说是奶奶娶了爷爷。原来,奶奶离婚后,把那个逃跑的少东家的家底收拾了下,基本都带过来了。先坐船,后赶车。奶奶带来三个马车的物品,有家用的,红椿木打造的大板柜、橱柜、衣柜、大小箱子等;有鍋碗瓢盆,水缸、坛子、屏风、盆景;有金银珠宝,以及各种衣物、鞋帽等随身物品。两头骡子,都是健壮的,脖子上都戴着大红花二婚对二婚,现实裹现实。爷爷和奶奶都是心满意足的,奶奶富有,可是精神不如以前,况且文化程度低;爷爷贫寒,但年轻力壮,勤劳智慧,农家这点事样样精通。她们俩也算是一斤对

9、八两,各得其所了。奶奶有着俄罗斯人的血统,从长相到谈吐都幽默,她的身体出人意料的轻巧,完全是年轻人、小姑娘的样子,连一举一动,都散发着青春的味道。爷爷呢,仿佛是一架被施了魔法的低音提琴,醇美却不失洪亮,洪亮却不显得粗俗,偶尔的静默和安静却能听得见,最神奇的是他讲话富有多变的转调。他的谈吐是无意识的正派,他讲着似乎修正过的东北方言,尽量地说清楚,尽量地字正腔圆。时不时地还会停顿下来,说一点儿道听途说的具有煽情式的语言,分明是一个文化人了。就像我能想到的,他说话时,说着说着情绪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发出一连串回音壁式的自言自语。他们很合拍。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屋,结婚第二天,奶奶就变卖

10、了部分家产,置了一处宅基地,也就是我家现在的老屋。日子是艰难的,虽然都不是第一次结婚,可是他们的经验都是别人的,只有手忙脚乱是自己的。奶奶学做饭,却经常被婆婆、嫂子们欺负。源于她不会说谄媚的话,不会来事儿,没有眼力见儿。可是这些,作为深居闺阁的奶奶怎么会晓得呢!爷爷呢,很多时候只能默默地扛着,出力的活儿都是起早贪黑的,劳累是自然的。奶奶照顾三个女儿,洗衣做饭,担水劈柴,也忙得脚打后脑勺儿,这个家的负担重得如千斤顶一般。1964 年 3 月的春天,爷爷赶着一头并不强壮的老黄牛行走在田间,正在耙地,老远的,十三爷的身影一闪而过,兴奋地说:“九哥,九嫂生了,这回是带把的。”“啥,当真?”他来不及多想

11、,突然抬起耷拉的脑袋。像闪电,直接迅猛地狂奔起来,目的地家。对,你说得没错。这就是我的父亲,他的到来是爷爷、奶奶的福音,那年爷爷 39岁。可是,自从父亲出生以后,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半夜因劳累而咳血,最后积郁成痨。前三个姑姑只有三姑念到小学三年级,就都辍学了,并且要去生产队劳作,为家里赚取工分,换粮油。父亲念到中学,成绩相当优异,奈何不忍父母、姐妹受苦,也中途退学了,成为万千劳动力中的一员。爷爷成了家中的负担,奶奶没有数落、抛弃他,为了治病,奶奶以变卖、典当、置换等方式,把她带来的家底折腾得差不多了,却无力回天。三个姑妈相继出嫁,父亲身后还有两个姑妈,父亲独木难支,奶奶的精神状态开始走向崩

12、溃的边缘。三姑还没出生时,奶奶那个过继的哥哥来了。英姿飒爽,一身军装,骑着高头大马,脚蹬军靴,是一个地道的军官,煞是威风。他想接奶奶走,条件是不能带着孩子,他可以让奶奶再改嫁个如意人家。爷爷看着奶奶,不敢出声。奶奶哭着送走了哥哥,连饭都没给做。她害怕自己时间长了,控制不住,真的丢下孩子和家奔着荣华富贵走了。离别时,她哥哥给奶奶留了一个地址,就在今天长春市的宽城区。至于这个字条为什么不翼而飞,没人知道。父亲和姑妈们都想寻舅,可惜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多次找寻都无功而返。问爷爷,他就是不说。三姑说,可能是爷爷害怕奶奶哪天寻去了,再不回来,当时可能就焚毁了。父亲十七岁时,大姑因病去世,爷爷本就糟糠的身

13、体经不住沉痛的击打,也走了。奶奶一下子成了寡妇,一个需要为五个孩子操心的单身母亲,奶奶的精神更加糟糕了,偶尔伴有精神病发作。奶奶留给我一个铜盆,纯熟铜打造,金黄锃亮,是民国時大户人家小姐的洗脸盆,做工精美。它似乎是奶奶活着的见证,面对铜盆,我经常把自己带进了一片丛林,然后找不到出来的路了,所以,我喜欢抚摸它。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修葺房屋,这个铜盆用来盛装稀泥了,当时奶奶健在,谁都没把这个丑陋的洗脸盆放在眼里。它在木工、瓦工、电工、钳工、钢筋工等工人的手中传来传去,后来又被拿上了房顶,并出乎意料地从房顶掉了下来。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它碎了或是摔坏了,没有人愿意瞅它一眼。它斜躺在房前的草丛里,乌黑得

14、没有光泽,脏兮兮的,像被遗弃的孩子,安静得没有任何响动。我捡起了它,放在了房间的旮旯里,这一放就是七八年,连自己也忘了。直到奶奶去世,整理遗物,我忽然想起它来。我反复擦拭,让它恢复了往日的光泽,它是铜盆,像铜镜,又似乎就是魔镜。奶奶在清醒时,还特意留给我的珍珠。这珍珠有两百多年了,奶奶一婚时,少东家祖上传下来的陪嫁品。奶奶把它锁在一个朱红漆色的木匣子里,有特制的机关,匣子外面有两道锁,一道密码锁,一道小铁锁。小的时候,我哄着奶奶,她才给我看。珍珠是用朱砂或是银丹喂养的,分公母,母的繁殖很快,一个月繁殖一窝,母的大,公的小。繁殖开始,像小米粒,后来是大米粒,高梁粒,玉米粒,可药用、可食用,能治很

15、多病,比如小孩儿被吓到了等。奶奶说,这个东西传男不传女。男的看,没问题,但是,来月经的女人看不得,否则就会融化掉。父亲讲,奶奶给爷爷治病抓药,不知道卖了多少对儿,60 年代就价格不菲。古稀之年的奶奶,去世了。那一天,她半夜感到身体有点不适,父亲给她喂了点药,看着有些好转,就哄着她睡着了。清晨,我们发现她已经慈祥地走了,手脚温热,面带笑容,自己换好了内衣,都是最新的。只是被子半敞开着,新鞋放在了头上,她在睡梦中安静地走了,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对她一生多刻薄少恩待的世界。我 15 岁,却显得格外的早熟,立世早。我和父亲给她轻轻地穿上了衣物,给她重新洗漱,梳头,化妆,平时佩戴的金银首饰都戴好了。我们爷俩轻轻地抬起她的肉身,放在了旁边的毛毯上。我和父亲相互看了半天,眼圈里含着泪,红着眼睛,我们都没有哭,含着泪为奶奶唱了一首歌曲这一生最美的祝福。我想,奶奶动荡波折的人生太不容易了,漂浮半生,她走过和住过的,经历过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她曾在某一时刻失去了方向感、地域感和存在感,对任何地方都无法产生“根”的感觉。酒足饭饱,杨大炮走了,只留给我们全家一个高大、踉跄的身影。关于奶奶的故事他说完了,一顿饭的工夫,那些她留给我们和带走的,都成了光阴的碎片,泛着不朽的波纹。责任编辑:黄艳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