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历史试卷出题: 审题: 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小题,总分54分)1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1.1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性一侧.由此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 )A. 母系氏族社会 B. 父系氏族社会 C. 奴隶制社会 D. 早期国家形成时期2.陶寺遗址出土了大量礼器,特别是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礼器表现出的显然是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这表明当时( )A. 阶级分化明显
2、B. 禅让制瓦解 C. 陶器开始使用 D. 统一国家形成3.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5.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
3、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D推动了战国变法6.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7.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
4、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对秦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 )A. 贵族势力的反攻 B. 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C. 统治机制的变化 D. 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
5、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儒,丁法9.战国时期,楚.秦在容量单位方面均实行斛.斗.升制,除楚国外,其余各国一升均约200升.在重量单位上,越.楚.秦等国形成了两.斤.石等单位,其一斤都在250克左右.据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B计量体制业已成熟 C度量衡单位标准化 D国内市场秩序混乱10.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 ( )年代(公元前) 已知任官人数 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 772633 130 22 632543 223 26 542464 163 30 463344 77 53 343221 12
6、0 56 A. 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B. 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C.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科举制度的影响11.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 杂著三代至秦 A秦朝速亡原因B始皇个人品行C秦国奠定霸业D秦朝制度创新12.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
7、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B.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C.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建立保密制度 B. 震慑谋反之徒 C. 维护皇帝权威 D. 削弱丞相权力14.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 )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 B中央集
8、权巩固发展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1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D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6.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 后来发展为( ) A 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17.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9、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1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A. 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19.下表是西汉列候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
10、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 独尊儒术推行B. 宦官外戚专权C. 中央集权加强D. 重文轻武实施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 AB. BC. CD. D21.钱穆在中国传
11、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2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特点概括全面的是(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
12、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A. B. C. D. 23.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者所持皆为“马背乐器”,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 ) A 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 B佛教艺术在融合中走向民族化 C. 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 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融合 24.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 屯田制B. 均田令C. 征役制 D. 雇
13、募制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26.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的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157年(东汉)280年(西晋)下降比例户数10677960245984077%口数564868561616386371.4%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 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
14、口统计下降的主因 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2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御史台制度28.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2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
15、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3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3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
16、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32.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 )A. 录取原则公平公正B. 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考试内容有失偏颇D. 选才路径沿袭传统33.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17、 )A. 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B.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 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D. 提出“示存异方之教”34.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 )A. 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B. 健全中央监察机制C. 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D. 减少中央决策失误35.如图分别是秦和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 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36.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
18、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B.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C.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第卷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46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19、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四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所指的事件,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根据所学,指出董仲舒的上
20、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的深远影响。(4分)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请按示例填写表格。西周魏晋南北朝唐代血缘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
21、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请回答:(1)根据示例填写材料一表格。(4分)(2)根据教材说明唐朝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 (4分)(4)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以及所产生的危害。(6分)39、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10分)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10分)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
22、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10分)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10分)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10分)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10分)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10分)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10分)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10分)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10分)根据材料,从秦朝至唐朝时期中的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
23、,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分)2020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 BADCC DCBAC 11 DBCCD BDBAC21 ACBBA BCBAD 31 DCBDB 36 B37、(1)现象:百家争鸣。主张:孔子:仁、礼等;孟子:性善论、仁政等;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等。(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实现政治大一统。(3)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8、(1)家世或者门第 考试成绩或者才能(4分)(2)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平等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
24、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并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3)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分)(4)现象:官民比例失调;(2分)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等。(4分)39、示例:唐朝得分:制度;科技;经济(3分)说明:制度唐朝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如武则天设立的殿试制度;赋税上实行两税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3分)科技唐朝在科技上有大发展,出现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唐中期火药的出现并在唐末用于战争,改变了战争作战方式等。(3分)经济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等人的励精图治,经济得到发展并达到盛唐气象;唐朝时期海上陶瓷之路兴起,海外贸易发达;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吸引海内外商人、学者等聚聚长安等。(3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