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58.09KB ,
资源ID:108704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70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研.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研.pdf

1、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研陈梅辜子寅董周李思乡关键词 大学生 安全感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人际安全感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心理育人: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志愿服务模式研究(2019SJB497)。作者简介:陈梅,常熟理工学院,实验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心理健康;辜子寅,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统计与计量分析;董周、李思乡,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 2017 级本科生。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6.19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都被

2、打乱,每个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包括情绪、思维、行为的反应,我们的身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1。安全感作为基础的心理需要一直受到各理论学派的重视。安莉娟等人认为安全感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不确定的事物对身体或心理上产生的危险的预感,及他们在面对这些风险时对自我能否控制这种状况的认知。陈顺森2等人认为安全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将要发生的危险或灾难的预感、对解决危险时自我能力的评估以及面对风险时的主观体验。本文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安全感这一心理特征对人际安全及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开展研究,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无论对于各级政府和高校决策者的

3、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还是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文科)、数学与统计学院(理科)、汽车学院(工科)使用问卷星推送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213 份。(二)方法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是疫区学生或接触过疫区的学生(以下称为重点关注学生),所属学院等信息。第二部分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3,由 16 个条目组成,评估方面涉及躯体健康、人际关系、人身安全、人格特点,反应人际安全感及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采用里克特 5 级评分方法,分数愈高安全感愈强。所得数据用

4、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三)时间本问卷在 2020 年 2 月 29 日发放,当天回收,截止 28 日 24 时全国疫情数据为:全国确诊病例 37414 例,其中湖北病例数 34715 例,新增病例数 427 例,其中湖北新增 423例。二、结果1.大学生安全感现状。本次研究抽样所得安全感得分总分在中值以上(表 1),75%安全感得分在 69 以上,表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安全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男女生安全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安全感均分稍偏高。重点关注学生与非重点关注学生安全感得分无显著差异,重点关注学生安全感均分稍偏高。表 1:安全感得分统计2.安全感得分无年级差异,但大

5、二、大四的学生安全感均分稍低。不同年级在人际安全感维度、确定控制感维度及安全感总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3.文科、理科、工科学生安全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表 2)。理科学生在人际安全感维度及安全感总分均显著高于工科及文科学生,再进一步研究得出,理科女生的安全感得分最高,文科男生的安全感得分最低。表 2:不同类型大学生人际安全感维度、确定控制感维度及安全感总分比较三、讨论(一)安全感现状良好本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安全感水平较高,与石艳华4、孙群5等在非疫情期间大学生安全感总分研究结果一致,与田军等6在 SARS 期间的研究结果认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良好一致,

6、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受到本次疫情影响。原因可能:一是全国、各省、各校均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提高了其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二是公众平台推出大量网络课程,各高校及时开设网络平台课,网络将学生们链接起来,学习转移了负面的情绪,满足了心理安全的需要,使学生有了归属感。三是本次战“疫”,社会氛围的营造、榜样人物的树立方面给大学生们积极正向的引领。(二)安全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这与江苏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关,江苏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随着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得到重视,人们的理念开放,“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已被摒弃,早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是

7、至关重要的,童年在家庭中形成的对于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成年后不断地运用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学习生活中。(三)安全感得分在是否重点关注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安全感平均分上,重点关注学生比非重点关注学生高,这与时勘等7的研究一致,后者认为,与疫情轻微地区相比,无疫情区民众对于各类信息表现出更高的警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紧張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想象来营造的,他们对于疫情信息的认知及归属感更强,而非重点关注学生,他们没有设身处地在疫情情境中,对于各类疫情信息更多的想象及警觉,可能转化为情绪体验,安全感稍偏低。(四)安全感在大学生中无年级差异这与赵章留8等在 SARS 流行期间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研究认

8、为,非典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越低越不稳定。2003 年的 SARS 疫情,时隔 16 年,这期间互联网、多媒体的发展,不管是对 SARS 疫情的认知、防控消息的获知,或个体与社会的链接,都与当代大学生不同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防控,不会因大学生年龄造成差异。(五)安全感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有显著差异在疫情期间,理科学生相对文科、工科学生安全感得分高,这与文理科生所进行的专业训练有关,文科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横向和纵向联系性地看待事物,侧重主观和客观地去理解事物和事件。因此,文科学生所培养的思维较理科生更具联系性、变化性和情感性,而理工科侧重严谨的

9、逻辑推导,学生的思维体现分析性、逻辑性的特点9。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杂糅,理科生更多的关注官方信息数据,体验稳定、可控的局面,而文科学生更多关注社交媒体在疫情感受上的信息,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安全感较低。四、建议(一)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升安全感体验疫情期间,校方作为可信任媒体每天对传染源的封堵、对流动人口的有效控制、患者的紧急救治、病例治愈的信息及政府的防控措施等准确信息全方位给学生推送,让学生们能过滤负面的、不实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这些正性信息,可以使民众保持理性的应对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二)学习心理健康,掌握心理调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役,

10、每一个体都应该提升自己的情绪调适能力。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能力掌握自我身心状态的调适的方法,用思考代替情感,维持理性平和的心理状态。参考文献:1赵旭东,刘中民.抗疫安心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陈顺森.大学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2):1142-1143.3丛中,安丽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97-99.4石艳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安全感的相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84-85.5孙群.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6):290-293.6田军.非典(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4):304-306.7时勘,陆佳芳,等.SARS 危机中 17 城市民众的理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预测模型J.科学通报,2003(7):1378-1383.8赵章留.“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4-45.9张美超,陆爱桃,等.合取谬误的情绪唤醒机制:文理科生间的差异比较J.心理研究,2015,8(4):30-35.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