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28.71KB ,
资源ID:108698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69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考鄂州剪纸民俗.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考鄂州剪纸民俗.pdf

1、简考鄂州剪纸民俗陈笛摘要:梳理荆楚岁时记与武昌县志中的剪纸记载,考证鄂州剪纸流行的时间及其民俗意义。关键词:鄂州剪纸;民俗鄂州剪纸,是湖北剪纸中的一支。鄂州档案存真依据南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所提剪纸习俗,论证南北朝时鄂州就已出现“彩幡剪纸”。并就诗人李商隐人日即事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纸为人起晋风”之句例证,在唐代时鄂州剪纸与地方民俗文化紧密相连。1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兴起,剪纸与地方性民俗文化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关注,但由于地方性剪纸的文献记载稀少,考订鄂州剪纸民俗专文未见。本文试图以剪纸在荆楚岁时记与武昌县志中的记载为主要线索,结合相关诗词、民间传说和歌谣探明其最早见载时间其民

2、俗演变过程。一、湖北剪纸民俗荆楚岁时记南方剪纸研究在剪纸历史溯源时,最常引用的为南北朝时期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专门记载荆楚地区时令风俗的著作,作者宗懔(约公元 502-565 年),字元懔,祖籍南阳涅阳(今属河南南阳市),其八世祖宗承。晋永嘉之乱时,以参与平定割据江东的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任宜都(今湖北宜都市)郡守,后子孙皆定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宗懔将前人记载和自己亲身所闻所见结合,著成此书。2荆楚岁时记中有四段关于剪纸的记载:其一: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招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3该句为剪纸历史考证的高频引

3、用句,在此稍作梳理。根据九家集注杜诗36 卷记载,七日为董勋问礼俗所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则正旦鸡于门,七日镂人于上良,为此也菜羹金胜岁时记,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镂金薄为人胜以瑞图之形”。问礼俗的作者董勋为晋时期人士,“七日镂人于上良”说明晋时已经有以剪纸为人形作为节日表现形式的人日民俗。“花胜”与“人胜”是用不同材质制作不同图案的剪纸作品的分类名称。荆楚岁时记中的“华胜”,其意或是同“花胜”,或是花胜与人胜的统称。此书这一版本,将隋朝杜公瞻对此段原文的注解附在一旁:“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允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

4、,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4,此为剪纸及其相关民俗起源可溯至晋代的一证。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人日即事:“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则是对荆有镂金作胜的民俗,并起于晋,又添一证。剪纸与“人日”的民俗。人日,意指“人的生日”,相傳女娲在开天辟地之时,第一件事是炼石补天,第二件事是创造地上生物,每一天创造一种生物,依次是:鸡、狗、猪、羊、牛、马,然后在第七日时,创造了“人”。在人日这天,人们有用剪刀和刻刀在彩绸、彩纸和薄纸金属片上剪制和镂刻成人形、花鸟形,并将它们贴于门户、屏、帐之上,或佩戴于头鬓、相

5、互馈赠的习俗。并且根据董勋问礼俗记载,“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制作剪纸的人,在制作剪纸时,期盼着进入新的一年,能更好的面对生活。另有“七日不行刑”,人日不行刑,不杀人,以及“春日登临”,正月七日登高作诗的民俗。其二: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亲朋会宴,啗春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或错缉为幡胜,谓之春幡。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一年农事的开始。该节气的相关仪式于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华夏民族至关重要。根据杜公瞻在一旁的注解:“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翬5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

6、。御青书以赞诗,著宜春之嘉祉”。在此可对“剪彩为燕以戴之”解之为:将纸剪成燕子形状佩戴于身,燕子于春季飞回,作为春季来临的象征。“或错缉为幡胜,谓之春幡”,据南宋吴自牧所著笔记梦粱录卷一“立春”条曰:“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妓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早,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仪。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应阳春之象。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其意为在立春日,剪缯绢成小幡挂于树梢,迎春示丰稔之兆,故将此日幡胜名为“春幡”。立春日,除了运用剪纸图案的象征意义迎春,还有亲朋会宴,啗春饼、生菜,帖“宜春”之民俗。

7、其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门百草之戏。采艾为人形,县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浴兰节,又称端午节、五月节、蒲节、女儿节等。据杜公瞻在一旁所注:“按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鸡为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草先生是也。今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对原文“采艾为人形,县门户上”,对其解为:人们在五月五日鸡鸣时,出门寻找似人形的艾叶,用来针灸效果显著。后来,则是采似虎形的艾叶,或者将纸剪成小老虎的形状粘在艾叶上,佩戴于身,用来辟邪。此外,端午节这天还有“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对此,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有相关

8、描述:“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暴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酒床帐间,以避毒虫”。如今,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已经普遍将这两种端午节日仪式作进一步演变,是以雄黄酒在小孩额头处写“王”拟作虎,用以镇邪驱毒。其四: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据隋朝杜公瞻的注解:“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经云:目连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当需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

9、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模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注解讲述了目连救母形成了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的习俗的故事。此时,模花叶之形的剪彩已经极工妙之巧。二、鄂州剪纸民俗武昌县志鄂州乃楚东之门户,荆楚之望地。殷商时为鄂国,西周时,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并在此筑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行郡县制,置鄂县于此,两汉袭之。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南宋时曾改名武昌军、寿昌军。元、明、清时又改名为武昌县。一九一三年改名寿昌县,次年又恢复鄂城县。一九七九年,设立鄂城市、鄂城

10、县,成立省辖鄂州市。6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上浣日,权知县事华阳钟桐山修成武昌县志。其中卷三风俗篇,记录武昌(今鄂州)岁时令及其民俗,其中与“剪纸”相关的原文如下:清明扫墓,挂纸钱,男女出郊踏春,儿童为纸鸢之戏,乡人捣软曲草汁和面作饼饵。端阳縣蒲艾,食角黍,泛雄黄酒,系彩辟恶。近水居民竞龙舟,舟绘黄红青三色,沿岸分曹以角胜负,或餉以酒食,胜者得之,曰“夺标”。(七月)十四五日祀祖,焚纸钱,浮屠为盂兰会。儿童焚纸钱于山林墟墓间,曰“放野钱”。除日,张春联于门,具酒饌,曰“年更饭”。蓋以更漏未尽,即起而食也。除夕镂楮为钱,徧黏户牑,曰“封门钱”。7如上所述,清明与七月十四五日,剪纸作纸钱,祀祖。端午系彩

11、辟恶。五月十七有纸舫祈神之会。除夕镂楮为钱,徧黏户牑,曰“封门钱”。剪纸为钱形,有二用,一为祀祖,二为除夕封门钱。祀祖功能主要为清明与七月十五日所用,并有两民间传说故事与之相应,分别是“蔡伦炸死”和“李世民游地府”。两个故事皆是将纸钱作为死者世界的通行货币,与现实世界对应,暗示纸钱对冥间之人必需性。在固定的时日,通过焚纸钱这一仪式,抒发生者对死者的情感,反映了活动者的世界观,不在人世的人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两个空间可以通过部分媒介建立联系。无论政权怎样的起始更迭,生活在此的人们,始终顽强的保守祖先崇拜信仰。清明节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 15 日,公立 4 月 5 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有言:“春分后十

12、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时序标志的清明,被视为清爽明净之风来到的一天,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因此该日人们也有出郊踏春的习俗。七月十五日,又称“七月半”,涉及三个节日: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以及民间的“鬼节”。“盂兰”为梵语音译,为“倒悬”意,佛教认为“盂兰盆”可解亡人倒悬之苦。据盂兰盆经记载,目连见其母在饿鬼之中受苦,经佛祖指点,在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于是“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后来的子弟便也在这一天“奉盂兰盆供养”,以行孝顺。在道教中,“三官”与“三元”对应,

13、正月、七月、十月的望日(十五日)分别被视作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诞辰,也就是上元、中元、下元三节。道教认为,“中元之节,地官校阅搜选众人,分别善恶.十方大圣,高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中元节也就有了祭拜地官、祭慰孤鬼的传统。在民间,古来就有“秋尝”祭祀的风习:“古者岁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祭先祖也。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秋尝”祭祖逐渐固定在七月望日,又受到此时地官赦罪、鬼门打开之说的影响,“七月半”便成为民间祭祀亡灵的三大“鬼节”之一。8鄂州的七月半节日习俗便是将此三个节日整合为一,焚纸钱,即有将纸钱包裹一起,写清姓名的祀祖,也有专门准

14、备给祭拜地官、祭慰孤鬼的“放野钱”。并且,关于“放野钱”,鄂州还有首野鬼得钱的歌谣:“孤山野鬼,来得钱啦啊!隔山的爬啦,隔水的划啦!”9除夕镂楮为钱,徧黏户牑,曰“封门钱”。除夕封门,传说本是为了避年兽,后逐渐发展,有除夕封财门愿来年大吉之意,因当地人们普遍将除夕这日视为一年讨债的最后时机,有封门钱一贴,债主不得再上门讨债的约定习俗。无独有偶,青海省贵德县也有类似习俗,当地歌谣中“三十晚上贴钱马,才知道过年的了”,意指每年除夕下午五时开始将钱马贴在门正中,债主看到门上的钱马便不得上门讨债,穷人就可安心过年。钱马是用正方形的黄表纸,按对角线折成三角形。10端午系彩辟恶,荆楚岁时记中有载,其中内容

15、稍有变化。是将剪彩为虎以镇邪驱毒的形式,拆分为二,剪纸为虎形改为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处写“王”拟作虎,而端午系彩辟恶,则是根据自己个人喜好选择辟邪图案佩戴于身。三、小结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物件,其形状与用途均有所指意义。在荆楚岁时记与武昌县志中,对剪纸的记载均是集中在岁时节令,且稍作追溯,均可见其与原始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正月七日剪彩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该举动是基于对女娲第七日造人的认识。但是,节日仪式活动如果仅仅是表达着信仰世界是不足以流传数载,还需要结合对现实世界的期盼。即,对过去的认识,对未来的愿望,两者结合才能促成人们当下的活动。因此,有正月七日“剪彩人者,人入信念,形容该从

16、新也”。剪纸作为传统民俗活动的表达形式,与其他的“传统”之物一样,有表层的变与深层的不变两个层次。始终在发生变化的,是其外在的呈现方式,端午节的“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到“系彩辟恶”,以及如今在小儿头额雄黄酒写“王”拟虎,便是如此。而其核心的“辟恶”之意,始终未变。“传统”在起点时产生,便将初始之意作为核心内容,而后根据不同的历史时局环境种种因素,着上不同的外壳样式。在这不斷的纵轴线的运行的过程中,动力来源主要来自核心,但其表层外貌又必须适应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两者若一方受到偏颇,随即便会在这历史长河中消散难觅。参考文献1由鄂州民俗专家邵老师提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鄂州剪纸

17、M,暂未出版.2李裕民.宗懔及其荆楚岁时记考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 年第 4 期.3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姜彦稚(1955),辑注.荆楚岁时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 8 月北京第 1 版,2019 年 2 月北京第 2 次印刷.4笔者认为,该版本对此句的标点符号的放置存在问题。应该是: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允李夫人典戒.5笔者注:翬,在此应意为“快速飞行的样子”.62010 年再版武昌县志,时任市长陶宏作序,P12.7钟桐山,主编.武昌县志,光绪十一年十二月.8徐一超.“七月半”:节俗、变迁与大众文化想象J.文化艺术研究,2013 年 4 月.9饶浩洲,主编.鄂州民间歌谣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年 8 月第 1 版.10何柏生.除夕:中国传统的讨债日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 年第 6 期.(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