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李毓红 学科:政治 16年3月 10 日 第3周 高一年级10、11、13、14班教材章节第四课第二框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识记 :运动定义、静止定义、规律定义。理解: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用: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
2、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过程与方法利用预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
3、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设计重点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难点分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教学技术设备多媒体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学习的主要知识识记运动定义、静止定义、规律定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需要掌握的方法 学会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方法。 课题概述1、 本节知识的主要意义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2、 本节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从内容上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
4、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教学导入:问题: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呢?总结: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出示问题:1、什么是运动2、运动和物质什么关系?教师引导深化: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展示春夏秋冬的变化。问题:这是不是运动?总结: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就是运动。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总结
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出示问题:慧能的论述问题: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展示各种运动的图片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各种运动的主体,总结:各种运动的主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阶段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教师过度:整个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那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有没有静止不动的物体呢?展
6、示:王夫之的名言: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2、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教师问题:问题:名言对比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问题:他们所说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教师总结: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果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那么就会导致相对主义或者诡辩论。教师过度:世界是运动的,那么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问题:1、什么是规律2、为什么说整个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问题:判断下列现象是否是规律地球绕着太阳走 水往低处流西瓜是甜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老病死 乌鸦叫丧 喜鹊报喜教师总结:规律:哲学
7、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既然世界是有规律的,那么规律能否被认识,规律能否被主观创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同时规律可以被认识的问题:1、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对人类的巨大危害,说明了什么?2、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
8、和发育。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总结: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要受规律的惩罚。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发表自己的见解阅读课文,探究归纳内容学生结合对运动的了解,判断学生观看故事,分组合作探讨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主学习、探讨运动和静止学生分组探讨问题,交流发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探讨问题学生依据材料讨论问题,交流发言当堂练习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
9、道理是( A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进入2010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再次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根据材料回答23题。2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C )A.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3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B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要认识“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D 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把握住1、2、3。即一个原理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两个关系物质和运动那个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课后作业红对勾本节练习板书设计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概念(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1)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教学反思